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邮票的齿孔     
所谓邮票的齿孔,即各枚邮票撕开后,邮票边缘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去的部分称为“孔”,合起来称为“齿孔”。1840年5月,“黑便士”邮票面世时,邮票是没有齿孔的。出售邮票时只能用剪刀或用刀将邮票剪开或裁开。1854年1月,英国首先正式发行了打有齿孔的邮票,使邮票可以方便地撕开。可见,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使用而诞生的。但是,由于齿孔的形状、齿与齿(或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等不相同,齿孔很快就成为集邮研究邮票的重要内容之一了。齿孔的形状一般是圆形的(见图1),但不是惟一的。齿孔的形状种类很多,如点线齿、直线齿、斜形齿、方孔齿等。齿孔也有疏有密,为了表达各种邮票的齿孔情况,统一用“齿孔度数”来表示,即在20毫米的长度内有多少个齿和孔的数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齿孔移位变体齿孔移位(Perforation Shift)又称齿孔错位,系邮票齿孔严重偏离正常位置而形成的齿孔变体(通常以齿孔打没打到图案上为准)。齿孔偏离程度较小的邮票,称为小移位,属趣味品甚至次品,不属于齿孔变  相似文献   

3.
邮票的齿孔是指邮票边缘凸起的齿和凹进去的孔。但是,最初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使用时必须用剪刀剪开,十分不方便。1847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到朋友家作客,看到主人正在用针在邮票间扎一串小  相似文献   

4.
1《集邮博览》2008年第5期,刊出汪代保先生《〈世界地球日〉邮票非方非圆》一文,汪先生认为"《世界地球日》既不能算圆形邮票,也不能视为方形邮票,对其确切称谓,应视为是一套带有双层齿孔的内圆外方邮票。"2008年4月30日发行的《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2-1)也是一枚双层齿孔邮票,其内层齿孔为会徽周围的一圈圆形齿孔。与《世界地球日》不同的只是邮票外形为长  相似文献   

5.
邮票的齿孔是为方便地分撕全张邮票成为各自分散的单枚邮票而凿打的,邮票发行部门最初似乎没有很在意地为齿孔制定技术规格,倒是集邮者把同样图案、同样面值、同样刷色的邮票可能会有彼此不完全一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18日,香港发行《画出童心》儿童 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全张,且为香港第一次发行的自粘邮票,周边压出的齿孔与传统齿孔一模一样,每枚邮票的纵向齿孔中间还设计了椭圆形孔。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圆形邮票。由于圆形的特殊性,邮票以“外方内圆”形式印制,这就为邮票使用的创意、撕分与选择,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一、圆形邮票的齿孔位置与票幅:齿孔位置是界定邮票票幅的主要依据,但在圆形邮票中却出现了界定票幅的双重作用。首先是  相似文献   

8.
故意设置在圆孔齿之间的少数其他形状的孔洞,称为“异形齿孔”。 世界上最早的异形齿孔是186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邮票上的方形孔。1908年12月,美国邮票上出现狭长方形孔或2—5个大圆孔。 近年来,异形齿孔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并在大量发行的普30上使用。在引进APS打孔机械(参见2000年第3期33页)后,我国具有推广应用异形齿孔的技术手段,并在国际上成为较多使用异形齿孔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今年第2期《切削齿孔》一文介绍了我国邮票的自动打孔系统,现再作补充。 在普29《万里长城》邮票中,凡全张邮票直行齿孔上、下通边者皆为切削齿孔,计有5分虎山长城、20分山海关、40分金山岭、80分慕田峪、270分平型关、  相似文献   

10.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  相似文献   

11.
戳文联句     
阿庆 《中国集邮》2000,(10):20-20
变体邮票,又称畸形邮票、异体邮票。多为局部图样、齿孔、纸质、背胶、加盖字等与正票有变异。造成变体的原因,可分为版模、印刷、加盖、齿孔、背胶等变体类别。常因邮票在印制生产过程漏检,经邮局售出流入社会。研究其成因及使用情况是集邮研究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12.
标新立异常常会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集邮领域中亦然。长方形邮票看久了,突然见到三角形、圆形、非几何形状的邮票,会觉得眼睛为之一亮,有异军突起之感。邮票形状上的标新立异产生异形邮票,邮票齿孔上的标新立异产生异形齿孔,邮票发行方式上也时有标新立异之举。  相似文献   

13.
我发现J.164《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第2图的某一全张,纵向齿孔在第2,4横行邮票直边的最后一个孔距明显增大0.5至1mm,而第6横行邮票直边又较正常的少一个齿孔。  相似文献   

14.
耿守忠  杨治梅 《收藏》2006,(10):114-115
(3)齿孔变体 是同一种或同一枚邮票在打齿孔时,因打孔工艺或齿孔形态和齿孔度等原因,造成的齿孔变异,如打孔工艺所造成的漏齿,齿孔移位,齿孔形态所造成的线式齿,点线齿,异形齿,齿孔度所造成的粗齿,细齿等。  相似文献   

15.
这枚"侯德榜"邮票贴在"中华民族系列纪念封"之九上,销"云南镇康1991.4.13"日戳,直行齿孔左移3.5mm,左边齿孔距票图左边5.5mm,形成超宽白边;右边齿孔"入侵"票图1.5mm,造成邮票右下角年份仅存"19"二字。  相似文献   

16.
黄山 《上海集邮》2003,(4):24-27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许多集邮。  相似文献   

17.
本人发现自己所藏《万国邮联成立120周年》小型张齿孔不在邮票四周而偏右2.5毫米,实际上齿孔仍在整个  相似文献   

18.
一舟 《上海集邮》2009,(5):44-44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发行了一本2009年集邮台历,初看觉得也只是一般,不过是多些邮票元素。经一个月一个月翻下去细看,发现它不同于以往见到的集邮台历、挂历,颇具创意的是日期的每日之间用齿孔分割,一天天像邮票一样可以撕下来,像这样把齿孔打到月历页上以前从未见过(如图)。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11日,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4枚名为《香港公共房屋的发展》的邮票,面值分别为1.40,2.40,3.00与5.00港元。印刷方法:照相凹版;纸张:混有防伪纤维;齿孔:异形齿孔,两面直边各有一个椭圆形齿孔;排列:20枚邮票为1版,以对倒形式排列。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分撕全张邮票时,发现2003-16《青海湖》第三图“远眺”的横行齿孔突然向下偏移0.5mm,发生在第三列中间,左半边的齿孔在上,右半边的齿孔在下,而在第四列的中间却相反,左半边的齿孔在下,右半边的齿孔在上,偏移略小,手边两个全张皆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