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意大利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不同,美国“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躯和典范,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次电子工业技术的创新:20世纪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都发生在硅谷。微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工业的核心,“硅谷”创造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说起高新科技产业区 ,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硅谷 ,可事实上美国还有一个比硅谷起步更早的高科技区 ,即 12 8公路地区。该地区紧邻世界一流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却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被硅谷反超 ,以至世人只知硅谷。然而近几年来硅谷的光圈在消退 ,经济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萧条 ,无人确定何时将复苏。反观硅谷超越 12 8公路地区的历程及硅谷的起落对我们加深对高科技产业的认识大有帮助。一、硅谷和 12 8公路地区的兴起12 8公路地区是指位于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周边 ,由 12 8高速公路串联起来的带状…  相似文献   

3.
1965年前,是斯坦福影响了硅谷和塑造了硅谷;1965年后,斯坦福与硅谷之间就是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硅谷实际上也在塑造着斯坦福。现在的硅谷早已不是斯坦福硅谷,但是,作为一个独特的高科技社区,它拥有斯坦福并为斯坦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世界级平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奖励》2010,(9):40-41
<正>在大洋彼岸,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产业界应当结成伙伴关系,开创"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支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其与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也推动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硅谷模式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这一形式的正式形成。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成功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新书架     
书名:《硅谷之路──一位硅谷华人眼中的创业传奇》作者:刘担(留美美国)出版:长春出版社定价:18.00元不知道“硅谷”的人或许很少,真正了解“硅谷”的人可能也很少。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在拿下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之后,脐身于硅谷高科技行业,他亲手触摸到那块神奇的土地,并把他的发现集成了这本书。他讲述了杨致远、硅谷之父弗雷德·特曼以及惠普、英特尔、苹果等硅谷精英和他们的公司的创业故事,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在硅谷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技术突破、社会发展、环境演化。作为业内人士撰写的…  相似文献   

6.
硅谷——作为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代名词已被不少研究者所熟知。硅谷的开创者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兼理工学院院长弗·特曼教授,在三十年代就认识到,发展现代工业的最主要资源是人而不是物,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知识密集和企业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过去二十年来,绝大多数电脑技术的重大发展都源于美国加州的硅谷。硅谷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组建了一些世界上最有价值,最具创见的技术公司。直到20世纪60年代,硅谷只有两个方面比较出名,其一是农业,因为当地盛产李子、樱桃和杏子。其二是著名的“斯坦佛大学“。但如今,这里却成了举世闻名的“技术革命中心“。硅谷有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有网络产品的龙头老大“思科系统公司“以及其他数以百计的电脑硬件、软件和“互联网“公司。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183;贝克尔研究了硅谷会有今天这般发展的原因。他说,“我们无法确切地预测哪个地区会出现一个硅谷。但是我们可以预测,哪种类型的经济环境可能产生一个或不  相似文献   

8.
无与伦比──回顾“麦金托什”个人计算机的诞生陈娜译余炎校杰夫·拉斯金,“麦金托什”计划的创始人,堪称是计算机行业的名符其实的开拓者。他曾获得计算机科学和哲学学位。他当过画家、音乐家,70年代中期任加利福尼亚大学观赏艺术教授。随后,他来到了硅谷,为蓬勃...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互动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立,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特曼式大学"的出现."硅谷之父"特曼首先提出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结成伙伴关系的创议,并首创了在产学研合作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旨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硅谷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美国“硅谷”成长优势的综合分析,探讨了美国“硅谷”区别于其他科技园区的本质因素和美国“硅谷”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几点重要启示,指出了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关村形成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中国有了自己的“硅谷”。  相似文献   

12.
蒙梓 《神州学人》2001,(3):32-32
中关村在国内通常被喻为“中国硅谷”,那是因为在美国先有了一个叫“硅谷”的地方。中关村是否将成为“硅谷”的翻版? 年初,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发起,联合硅谷华源科技协会、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主办的论坛,吸引了20多位华人企业家、投资人和工程师专程从美国硅谷赶来,与国内知名IT人士、有关政府部门官员在北京友谊宾馆展开专门讨论。500多名与会者就关心的问题展开热烈探讨。其中,中关村能否像硅谷一样在世界信息领域有大作为成为本次论坛的热门话题。   中关村原…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呼唤培养合作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定社会的教育必须培养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今天的教育,是为21世纪社会培养人才的。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的世纪,是由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经济革命的世纪,是人类向类本位方向发展的世纪,这是一个呼唤培养合作精神的世纪。两个科技园区一兴一衰的启示美国有两个著名的科技园区——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号公路。这两个科技园区的共同特点是:依靠附近的著名大学,6O年代崛起、7O年代繁荣、SO年代中期受挫。所不同的是:硅谷从受挫中汲取教训,gO年代便又走上振兴之路,而128号…  相似文献   

14.
不知同学们是否还在回味世界一流大学的精彩,是否述在向往着自己有一天也能踏入其中?其实这些大学的发展与其毗邻的硅谷密不可分,而硅谷的历史也应该从斯坦福大学说起,他们互动而持续发展着。但硅谷究竟因何得名昵?“硅”是一种化学元素,旧名叫“矽”,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也是现代电子工业中的一种重要材料。人们传统称谓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寨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  相似文献   

15.
斯坦福的硅谷与硅谷中的斯坦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65年前,是斯坦福影响了硅谷和塑造了硅谷;1965年后,斯坦福与硅谷之间就是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硅谷实际上也在塑造着斯坦福。现在的硅谷早已不是斯坦福硅谷,但是,作为一个独特的高科技社区,它拥有斯坦福并为斯坦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世界性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斯林 《神州学人》2000,(6):15-18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关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权系留学并获博士学位,现任关国硅谷留学人员企业安博公司总裁兼CEO(安博公司已在国内设立了两家企业)。曾两次作为团长,率硅谷博士企业家回国合作考察团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和企业管理经验,与硅谷的信息产业和风险投资业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一些著名企业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届国际用除牵头设硅谷留学人员展区外,还在高新技术产业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参加了北京申政府在国际周期间组织的留学人员创业汇报会。中国软件业应将目光投向海外。在进入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7.
沈阳浑南新区大学城硅谷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谷是依托斯坦福大学建立起科技工业园的成功典范。本文通过分析硅谷现象的演进过程、斯坦福大学在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来揭示浑南新区大学城产生硅谷效应的条件 ,并阐明了大学城在硅谷效应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高科技重镇硅谷可谓举世闻名。在这条几十英里长的狭长地带,不仅集中了8000家高科技公司和世界各地工程技术、程序编制和管理方面的精英,而且汇集着大量的资金。硅谷至少有13个亿万富翁,合计资产约450亿美元;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更是数以百计。硅谷每天还在产生大约60个新百万富翁。由于对财富的耳濡目染,这里的富翁子弟很难有一颗平常心。硅谷里的孩子谈论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钱,他们比的是家中的财富,崇拜的不是影视和体育明星而是20多岁就自创公司的总裁英雄。以前同学之间比谁的爸爸厉害时会说,“我爸爸可以把你爸爸打趴…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概括了硅谷成功的主要因素,即著名的大学是硅谷成功的摇篮、风险资本是硅谷成功的引擎、独特的文化是硅谷成功的灵魂、创新是硅谷成功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迎来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及社会转型的中坚就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石油危机的时候,比尔·盖茨那些人在硅谷创办了一系列的公司,微软、谷歌,甚至像联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