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柴志明 《现代传播》2004,(4):107-108
一电视文化与文化一样 ,是一个多元的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它 ,具有不同的含义。从电视媒介的表达手段或作品的成熟程度看 ,所谓电视文化指的是电视媒介作品的文化品位。电视是大众媒介中一个年轻的成员 ,在学步阶段借鉴其他媒介的表现手段无可厚非 ,例如电视剧就是在借鉴电影、话剧和文学的表达手段的基础上逐步成熟起来的。《渴望》的播出虽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但是冷静之余我们不能不承认受众的强烈反响其实是一种文化饥渴和对文艺作品热切需求的本能反应。《渴望》除了用电视剧的形式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之外 ,艺术上确实还处于…  相似文献   

2.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作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室内剧,已经在全国电视观众中产生了轰动效应,造成了街头巷尾皆说《渴望》的舆论热,起到了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不能起到的启迪、审美、娱乐等作用。《渴望》的成功,为我国电视剧拍摄走向基地化、摸索一条多快好省的制作道路开创了范例,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据了解,它90%的戏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从  相似文献   

3.
一、时代需要电视短剧如今在电视剧领域,长篇连续剧可说是龙骧虎步,中篇连续剧也颇有起色,单本剧、短剧、小品则每况愈下。尤其是随着《渴望》播出的极大成功,国内电视剧界似乎已形成某种共识,摄制室内长剧的呼声高涨。今后电视短剧是否会更加陷入恶性循环的状况,更加遭到冷遇呢?人们的这种担忧是很自然的。我认为,对电视剧创作这种长盛短衰的现象,的确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看到:时代是需要电视短剧的,就如  相似文献   

4.
一北京电视台的《四世同堂》、《渴望》,是道地的“京派”电视剧;上海电视台的《上海的早晨》、《十六岁花季》,是道地的“海派”电视剧;天津电视台的《龙嘴大铜壶》、《乔迁》,是道地的“津派”电视剧;广东电视台的《商界》、《公关小姐》,是道地的“岭南派”电视剧;辽宁电视台的《雪野》、《篱笆·女  相似文献   

5.
热心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90年的电视屏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视剧现象:一是造成万人空巷、举国轰动的大型室内剧《渴望》;二是借鉴小说而摄制的具有较高审美品位和文化品位的电视连续剧《围城》。然而,饶有兴趣的是,这两部作品由中央台与地方台几乎在同一时间播出时,大多数观众却选择了被行家们认为较“糙”的《渴望》而疏远了《围城》,这个在影视圈里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再次说明了“观众更关注现实”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视连续剧《武松》的诞生,为我国电视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继之,电视连续剧《杨家将》、《诸葛亮》又以雄伟壮阔的古代战争的画卷,打破了电视剧不能搞大场面的理论,从而又扩大了古典题材电视剧的选材范围。古典题材电视剧的兴盛时期已经到来,创作者在探索、追求的道路上,有经验也有教训。为了提高古典题材电视剧的水  相似文献   

7.
赵长军 《声屏世界》2002,(10):34-35
放眼当今中国电视荧屏,我们欣喜地发现,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有一类创作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直面现实、社会和人生的艺术精神,关注广大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聚焦现实生活,反映平常人生,谱写出一曲小人物的人生之歌。这类电视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凡人小事》开始,经过90年代的《渴望》《咱爸咱妈》《儿女情长》,到《一年又一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系列,描绘出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这类电视剧的总体特征是,创作者具有平民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贴近现实生活,以情感人,着意于情的点化。中央电视台2002年6月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哥》则是这种创作精神的延伸与继续。在《大哥》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魁力,看到真实艺术的恒久生命力。应该说,这是真实的艺术和艺术的真实。 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里,似乎一切都被利益所裹挟。因而,原来纯粹意义上独立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获奖     
《视听界》2013,(5):10-10
飞天奖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公布了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部分获奖名单。其中,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出品,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重大革命史诗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获得长篇电视剧一等奖。江苏卫视制作、幸福蓝海出品的电视连续剧(《断刺》获得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李佳琳 《新闻世界》2010,(5):200-200
《渴望》是中国第一部室内剧,剧中刘慧芳和王沪生这两个在道德上对立的人物形象,契合了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对道德滑坡、功利思想的痛恨之情。本文通过对《渴望》中三首具有符号作用的乐曲进行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这部电视剧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台是靠本土新闻和电视剧起家的,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当年,城市台在绝大多数家庭的电视机上被设定为“第一频道”,曾经万人空巷的《渴望》、《刑警本色》、《过把瘾》以及引进剧《血疑》、《坎坷》等无一不是在城市台播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媒体的迅速发展,观众对电视剧的青睐早巳不再为城市台所独享。  相似文献   

11.
祝政 《视听纵横》2004,(6):88-89
绍兴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的戏曲观众。可以说,在绍兴摄制戏曲电视剧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从1993年拍摄第一部4集越剧电视剧《陆文龙》到最近刚摄制完成的2集新昌调腔电视剧《闹九江》的11年中,运用电视手段,发挥电视特色,将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手段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11部70集  相似文献   

12.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已有一年多,在众多关于新《红楼梦》的讨论中,笔者选择从电视剧中的文化元素来分析。本文共三节,第一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的"梦幻结构"分析,梦是中国的文化之一,对《红楼梦》中"梦"的改编可看出导演在剧中对文化元素的处理;第二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看电视剧拍摄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中国文化分析。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能为名著翻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剧产销模式归纳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电视剧创造的诸多传媒神话已经成为炉火纯青的商业运作的经典范例。 2004年,随着电视剧《迷失》、《绝望主妇》、《实习医生格雷》的横空出世,ABC拥有了三档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连续剧,一扫在电视剧方面的萎靡态势,并从此拥有了更多的观众资源可以支配。  相似文献   

14.
广电部召开入选作品表彰会中宣部设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今年已进人第6个年头.1996年度广电部在此项评比中共有7都作品获得殊荣。它们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制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中央电机台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香港沧桑〉、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长篇电视剧《香港的故事》、中央电视台制作的长篇电视剧《车间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运河人》、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音乐电视《珠穆朗玛》。中央电视自在此次于9月份结束的全国“五个一…  相似文献   

15.
邢彦辉 《声屏世界》2008,(11):32-34
在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闯关东》获得分量最重的“长篇电视剧最佳作品奖”,剧中男女主角李幼斌和萨日娜分别获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与此同时,李幼斌凭借《闯关东》获得“最佳表演艺术奖”,《闯关东》编剧高满堂获“最佳编剧奖”;《闯关东》摄像王滨获“最佳摄像奖”;《闯关东》照明戴军获“最佳照明奖”。《闯关东》在金鹰电视艺术节上获四项大奖,傲视群雄,成为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16.
从《苦菜花》到《红岩》,从《张小五的春天》到《卫生队的故事》等电视剧的重新翻拍和热播,人们通过电视剧看到旧时代中国妇女的生活现状、看到老一代的女革命家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牺牲的伟大精神、看到今天现实生活中中国妇女的幸福生活,研究中国妇女在电视剧中担当的责任,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精品电视剧,需要中国妇女的继续努力,为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视听界》2009,(3):17-17
事件回放: 3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传播的影视剧,必须符合广播电影电视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取得广播影视行政部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或《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未取得上述“许可证”的境内外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中国电视剧诞生50周年之际,由我国老一辈电视剧工作者大力支持、共同参与,赵玉嵘、陈友军等新老同志共同编著的《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一  相似文献   

19.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热播电视剧《花千骨》是以网络当红小说《花千骨》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一播出就以其强劲的收视率荣登各大电视剧排行榜首位,并通过多方平台的合作造势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品牌。本文以《花千骨》为例,分析了"现象级"改编电视剧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