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祖明 《教师》2011,(32):49-49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内涵既具有一般课程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一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内涵既具有一般课程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一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区教育是通过各类社区教育课程具体实施的。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它的建设有哪些特点?它跟普通学校教育的课程有哪些联系与区别?社区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在中国社区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时期,开展对社区教育课程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按照社区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特点,加强社区教育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建设,从而促进社区教育在新世纪高起点、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和载体。现行高校创业教育实效低下的诸多问题其实是与一些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紧密相关的。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迫切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观;二是开发和建设优质的创业教育课程。文章以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结合实际,从课程观和课程开发两个关键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系统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伯钧 《成人教育》2014,(2):24-27
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特色内容,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因此,从有利于课程优化开发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将社区教育课程中的一般知识性课程,划分到普通课程类。提出了特色课程由基层自主开发,普通课程由国家统筹开发的优化策略。以期克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弊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并以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搜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库等促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从课程学习目的、内容、形式、时间、成本等方面对无锡市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全面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课程的学习需求,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满足无锡市居民社区教育课程学习需求,提出了深入调研居民需求、加强社区课程体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的中介和载体,其开发与建设的优劣关系着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成员整体素质的目标能否落实并最终实现,也关系着社区教育能否完成构建学习型社会,践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伟大使命。基于此认识,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实践出发,在进一步深入挖掘社区教育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其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总结开发与建设的一般模式,并提出开发与建设的一般策略,力求从整体上提升社区教育的课程品质,推动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0.
沈国良 《林区教学》2012,(12):30-31
社区教育已不再是新鲜的字眼,而是逐渐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在教育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以什么内容开展,以何种形式推进往往要借助于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但在实际的落实中,特色课程建设无从下手、无以立足的情况时有存在。鉴于此,从社区本土资源与需求出发,阐释开发校本教材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并以校本教材的使用为圆心,逐渐向课程建设中的目标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拓展,最终形成相对完善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社区教育课程特征的阐释和社区教育课程研发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为社区教育课程研发首先应坚持固有的原则:立足社区,以人为本,在遵循整体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构建"社区本位"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社区教育课程研发的路径:以成人学习观为指导,强化课程研发意识,全力开发课程资源;以教育需求为向导,开展社区教育调查,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以有教无类为先导,承续"关怀弱者"的实践传统,重构社区教育主体对象。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培育体系及高质量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是促进社区教育“提质增优”发展、实现社区教育教学方针目标达成的关键要素。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层级式社区教育课程构建对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推进社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及高质量的教育需要,社区教育的师资人员配比应严格实行考核准入机制,课程的开发设计应坚持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本位,丰富课程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课程管理和保障、开发地域文化课程、创新课程展现形势等方式来促进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及课程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平安社区是平安中国构建的重要基础,社区教育则是促进社区平安、凝聚改革共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作为这项工程核心载体的社区教育课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着理念不成熟、理论基础薄弱、多元主体参与动力不足、社区教育共同体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走向社区,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培育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自觉意识;参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谢瑞霞 《成人教育》2013,(12):21-23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社区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可能。课程体系建设的视角决定了社区教育今后的发展空间和高度,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视角可以使社区教育实现服务社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教学之本,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提出了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学校应结合各校实际,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逐步完善学校教育课程结构;规范有序地开发相关的教材,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本对构建少数民族地方课程体系的策略谈一些认识,如开展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理论意义等。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核心课程与优质课程体系建设初探——以宜宾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具有"三心四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优质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宜宾学院课程分类体现在三个视角:在人才培养体系的两个关键环节,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前者着眼于显性课程,后者偏重于隐形课程;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中,从职业准备角度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从基础性、关键性、重要性等角度分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从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角度,专业教育课程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分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20.
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是指小学校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优化或重构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小学是幼小衔接的重要责任主体,加强小学课程建设是教育发达国家幼小衔接的普遍做法,做好小学课程建设是幼小衔接政策的趋势。当前,小学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协同性、系统性、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单一、课程建设的加法倾向、课程建设的经验思维。为此,在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需强化主体协同,构建家园校三方互动的幼小衔接共同体;增强科学意识,准确把握幼小衔接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层次清晰的幼小衔接方案;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幼小衔接课程整合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