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理性思辨与感性叙说是高考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重要法宝,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予以特别的关注,并落实到实处。一、理性思辨,逻辑清晰理性思辨指的是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思考与辨析(逻辑清晰是核心要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于理性思维的阐释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如果平铺直叙,内容再好,也不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如果在作文中运用一些技法,给文章制造一些波澜,自然更容易吸引读者去探寻究竟。那么,写作时应如何达到波澜起伏、一波三折的效果呢?下面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小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乡镇小学调研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个性的作文,让他们童稚的心灵在写作中释放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乐于表达的过程中释放心灵好的作文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真实的情感、娴熟的表达技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如果平铺直叙,内容再好,也不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如果在作文中运用一些技法,给文章制造一些波澜,自然更容易吸引读者去探寻究竟。那么,写作时应如何达到波澜起伏、一波三折的效果呢?下面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小技巧。  相似文献   

5.
特别推荐     
状物,是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写作方法。所谓状物,就是通过我们的文字描写,把事物再现出来,让读者读后,能在脑海中浮现出这一事物的具体形象。状物作文要写好,首先要把笔下的事物与得县体形象,还要写出事物的特点或不同之处,同时还要融入作者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认识,从而打动、启发读者。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关于作文部分中指出:“作文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说明读与写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既要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还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  相似文献   

7.
所谓比较,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加以对照,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方法。因此,比较在学术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好方法。同样,在作文教学中,比较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扩展思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比较作文,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作文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作文中的各种现象,从而阐明作文的方法、技巧和基本规律。作文的过程,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积极思维,深入认识的复杂过程。运用比较法研究整个活动过程,判定高下优劣,探测深浅浓淡,体味阳刚阴柔等等,是比较作文的重要内容。自觉运用比较法是作…  相似文献   

8.
材料作文中的多角度立意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材料作文中为什么会存在多角度立意的可能?又该从哪些角度去审视材料?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实际上是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考察材料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结果。如果某个角度别人没有发现.就说明了你在角度选定上的别具慧眼,构思技巧上的创新,你就能胜人一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审视材料。第一,如果材料涉及某一事物中相互关系的矛盾方面时,不妨从矛盾的双方去挖掘。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和兔便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发掘这个材料的思想意义时,既可以从兔  相似文献   

9.
基于“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的认识,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指导作文往往只强调培养表达能力,把表达和认识隔离开来,出现了作文说空话、假话,重复套作、干篇一律的现象。学课文也只强调学习作者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忽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实际上,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并且在实践中运用,形成能力,学生才能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做到从内容入手。情境作丈就是实现上述想法的一种有效手段。情境作文是习作前或习作中,对凡是能够设置环境、情…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中,考生经常因为审题立意缺乏辩证性思维而议论粗浅,不得要义。如果我们想要引导学生脱离片面的断章取义的立论,避免因思维偏差而偷换概念,要想培养学生能透过材料的现象看到命题人想要探讨的本质概念,就得抓住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辨的意识,掌握理性思辨的方法。作为一线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思辨、去总结归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作文得分。笔者从日常作文教学中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思辨关系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具有实操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涛 《湖北教育》2023,(1):50-51
<正>所谓思辨,就是思考、辨析。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别。写作是作者思维活动的外现,只有作者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能写出具有思辨性的文章,所以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极其重要。提高学生作文的思辨能力,必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切中肯綮肯綮是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部位。运用这种技巧,要求作者对所写的事物有深刻的认识,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进而把握该事物的本质与核心,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从思想上给人指明正确的方向。例如,2004年以“买镜”为话题的湖北省高考优秀作文《镜中日本》中有一段话:今天,国门敞开了,华夏民族昂首阔步于世界之林。可是,我们却发现我们常常以一步之差落后于人。陶瓷是中华之瑰宝,却无法走向世界,日本人在茶杯上作了一个小小的改进,让它更适合高鼻子的白种人,就使他们的茶杯远销世界各地。动漫,不是日本首创,却成为其…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看过检测报告吗?产品出厂会有检测报告,去医院检查身体会有检测报告……你没想到这个极具科学性的检测报告,也能运用到我们的写人作文中吧?让我们一起走进《"非常酷友"检测记》,去感受别有一番特色的写人方法吧。"非常酷友"检测记文倪一鸣小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在文章开头就提到了一个新鲜事物"人物特点检测机",大大地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非常酷友"一词则让读者明白了本次所要检测的人物特点是——酷。  相似文献   

14.
2021年高考思辨作文成为大热点。思辨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学生就必须在文章中理性思辨展露自己的才思、才情和才华。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部分考生未能借助"标题"这双眼睛,第一时间向阅卷老师彰显自己文章的独到之处,凸显自己文章的思辨智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作文拟题技巧的"四招"。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的写景状物作文,大体上有两类。一类属片断性质:或直接要求写某一景物片断,或在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中出现景物片断;另一类则为记游性的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基础上议论与抒情。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写景状物的作文呢?我觉得,就一般中学生来说,作者如能热爱生活、细致观察与客观认识事物,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就能较好地完成写景状物作文。 首先,作者应热爱生活,学会观察事物和客观地认识事物,像新编初一语文课本中《雨中》一文,作者赵丽宏抓住平凡而有趣的生活场面加以描写,用以歌颂粉碎“四人帮”后社会风气的好转,表现新时期人与人的真诚  相似文献   

16.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运用较为常见,不仅能够为读者呈现出美好的画面,更为关键的是在其中蕴藏了丰富的感情,这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能够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凸显文章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感知事物特征,归纳景物描写的方式,如此便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理念日趋更新的今天,积累、思辨、真情、模仿仍然是作文教育必须遵循的四个传统理念,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注重生活积累,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事物,能够充满真情地去抒写,并能适当地模仿佳作中的写作技巧.树立这四个理念必定能为作文教学带来良好的转机。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表述事物,首先要对事物有所认识,没有认识就没有要表述的内容。其次,表述要具有起码的语言运用能力,否则就无法表述。这就是说,写文章不仅要有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有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当前作文教学却多注意形式,少看重内容,忽视认识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学习语文和发展学生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明确地提  相似文献   

19.
<正>从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轨迹来看,作文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思辨能力。那么,考生怎样在自己的作文中增强思辨色彩呢?首先,对事物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看待一切事物和问题,不要片面地、僵化地、绝对地去看,更不能为了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追求所谓求异思维而故意夸大阴暗面,扭曲事实真相。其次,对事物要全面、准确地分析,不能只顾及一点而不及其余。道理要讲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讲"  相似文献   

20.
每次将学生的作文本收上来,总是发觉学生习作立意肤浅、构思俗气,因而感叹:学生太不用心去体验生活了,一篇文章干巴巴的,没什么内容,毫无生气。作文其实并非简单的遣词造句,而应是人的灵魂奔放,灵感的爆发,灵悟的张扬,灵思的喷涌。而要达到这一些,就必须去体验生活,感受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感受"这世上的一切",用理性思维来考察它们、认识它们尤为重要。何谓"感受"?《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由此可见,对事物要有"感受"就应当去观察外界事物,接触外界事物,认识外界事物。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无物,主要原因便是对于外界事物的观察太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