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匾沉浮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武夷山之与朱熹,永安桃源洞之与徐霞客,连城冠豸山之与林则徐,便是例证。清道光甲申年(1824)春夏之交,威震华厦的林则徐,应同科进士,深交挚友谢邦基的邀请,为其父谢凝道(嘉庆丙辰恩科进士,云南迤西兵备道)六旬寿诞,赴连酌寿筵并游览名胜冠豸山。林则徐见“东山草堂”正厅内,  相似文献   

2.
方华玲 《寻根》2016,(4):92-95
正在波澜起伏的中国近代历史上,林则徐与邓廷桢二人之间的友谊是有目共睹的。道光年间,他们曾共同在广东组织禁烟抗英运动,随后又一同因此被罪发伊犁。林、邓二人,同在伊犁谪戍的时间约是"大半年",即从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初九抵戍日起,至邓廷桢奉旨离开伊犁的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闰七月十七日为止。下文中,笔者将主要通过林、邓二人的诗文对和,来回望他们在新疆患难与共的流放生活。  相似文献   

3.
王有国 《寻根》2016,(4):89-91
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号朴园,又号箕山,山西浑源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清代著名治河专家,所创"抛砖筑坝法"在中国治黄史和世界水利史上均有一定影响。他一生廉洁奉公,勤政爱民,鞠躬尽瘁,终以身殉职,病逝于治河工地上。因治理黄河有功,办事实心,道光皇帝追赠栗毓美为太子太保,赐谥"恭勤"。山西浑源建有栗毓美墓,林则徐为其撰写墓志铭。民间为其立庙祭祀,  相似文献   

4.
一 民間字的定位 文字學的研究方法有綜合(或稱歸納)與比较,本文的基本方法是"比较",其具體方法是不同層面漢字之間的對比。-般的語言學把"比较"和"對比"這兩個詞分得很清楚。"在語言學上,'比较'往往僅指那些在歷史上同源的語言(即在發生學上同源的語言)之間的比较,而'對比'则指在歷史上不同源的語  相似文献   

5.
正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二)中记:"今京师宴席,最重鹿尾,虽猩唇、驼峰,未足为比。然自唐已贵之。陈子昂《麈尾赋》云:‘卒网罗以见逼,受庖割而罹伤。岂不以斯尾之有用,而杀身于此堂。为君雕俎之羞(馐),厕君金盘之实。’云云。若六朝以来,则以麈尾为谈柄耳,未闻充盘俎也。耶律楚材西域诗,亦以‘鹿尾’‘驼蹄’作对。"王士祯是顺治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著述颇丰,是位大学者和文学家。他在此书"序言"中记:"壬午(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后,尽急还京师,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当今时代再也没有人敢公开乱讲"女子不如男"。但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语,则始终无法让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女子"们释怀。由于孔子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而且以"难养"定性,在孔子文化日益复兴的今天,孔子是否轻视"女子"?"女子"又应该怎样看孔子?诸如此类问题就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孔子是否"轻视妇女"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从"传统学术转型"观察清代学术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转型"(Constructing ModernKnowledge in China,1600-1949)是一个庞大且具重要意义的课题。欲探讨这个近代史上中、西学术援引、裂变与互渗的复杂过程,至少得从两大面向展开: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统系及变化,一是寻绎近代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过程,而前者尤其重要。无后者,固不足以知中国学术知识体系的近代性发展;无前者,则不仅无以知吾国传统  相似文献   

8.
宋炳龙 《大理文化》2011,(11):105-112
两爨与乌蛮白蛮公元223年,刘备死,"夷帅"们便以为蜀汉内忧无力南顾,于是,高定元杀了越郡将军焦黄"举郡称王以叛"(《见三国志·吕凯传》)。尤中《云南民族史》说":雍凯、孟获则把蜀汉派来的益州郡太守张裔绑架了送到孙吴去;朱褒也不再受蜀汉的指挥而在郡发动叛变。只有永昌郡‘大姓’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吏民闭境拒(雍)凯,仍然拥护蜀  相似文献   

9.
程旺 《华夏文化》2014,(2):39-40
正"莫若以明"和"以明"在《齐物论》中共出现三次,都是作为总结性的话语,对理解整个《齐物论》的思想宗旨也有很大的关系。历代学者的解释也不尽同,但主流的诠释是把"明"解释为《老子》所谓"知常曰明"(五十五章)或"照之以天"、"照之以本然之明"。如宋吕惠卿说:"明者,复命知常之谓。今儒墨之是非不离乎智识而未尝以明,故不足为是非之正。若释智回光,以明观之,则物所谓彼是者果无定体。无定体,则无  相似文献   

10.
正熟悉白遇道其人,源自由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的《关学文库》整理出版工作;而了解白遇道基本生平,则与读曹冷泉(1901—1980)所撰《陕西近代人物小志》有关。民国三十四年(1945),曹氏所推介的近代陕西名人,就包括了"清麓学派"创始人、三原贺瑞麟(号复斋,1824—1893)和"烟霞学派"创始人、咸阳刘光蕡(号古愚,1843—1903)等。刘古愚以陕甘味经书院为阵地,致力于洋务实业和维新教育,"独截众流应世运,巍然百代振儒风";而贺瑞麟以正谊书院为阵地,倾心于儒学教育和礼教推广,"复斋高节配前贤,笃守程朱壁垒坚";两人的共同选择在于都从事书院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希腊神话以"战争"为特色,而中国神话则以"治水"为特色的原由.指出:航海、商业文化土壤必然成为孕育战争、洪水神话的温床;中国文化土壤"重农"的成分规定了典型神话只能是与农业相关的治水神话.由于中国神话的典型形态是治水神话而不是战争神话,所以"战争神话稀少"并不意味着"中国神话贫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20,(4)
正"竹林七贤"能不能算文学集团?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一个喝酒和清谈的集团,不能算是文学集团。七贤当中,只有阮籍(210-263)和嵇康(223-263)是著名的作家,向秀(227-272)也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思旧赋》——不过那已是七贤集团解散以后很久的时候了;其余几位简直不写什么文学作品。他们在山  相似文献   

13.
华夷之有别,当始于有夏之世.四千多年来,随着民族的冲突和融合,"华"和"夷"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频繁变化.天朝正统的华夷观念支配着清王朝,成为清廷处理对外事务,即所谓"夷务"的指导思想.林则徐出于"筹夷务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观念,用新的经世致用思想处理中外关系,逐步突破"华夷之防"的桎梏.但林则徐身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钦差大臣,在封建环境中土生土长,对"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华夷观念耳濡目染,因此不可能不受到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其思想自然也脱不出传统华夷观念的窠臼.  相似文献   

14.
邱远猷 《寻根》2006,(1):101-10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爱国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广东领导禁烟抗英斗争的光辉业绩中值得纪念的一页,是在1839年的两件事:“6.3”虎门销烟与“9.3”巡阅澳门。167年前(即1839年)9月3日林则徐亲自巡阅澳门,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澳门历史以及中葡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是由文昌帝君(或称梓潼帝君)降笔而成,全文共600余字。经文开篇便说,"帝君"曾十七世为士大夫,广积阴德,未曾虐民,常常救人于危难之中,并训诫世人要像"帝君"一样,存"利物利人"之心,这样便可得到上天的眷顾,赐人以福。其次,经文列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处的行为规则与伦理规范,指出人们遵照经文的伦理规范立身行事,近则善报个人,远则福泽儿孙。《阴鸷文》具有很强的伦理性特征,强调人们要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意义上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会。《阴鹭文》流  相似文献   

16.
西周中后期血缘宗族与王权政治的冲突是研究西周历史进程课题中必谈的话题。而对二者矛盾冲突背后的族群认同态势进行研究,则往往被忽视。西周后期诸王政治变革上的一些举动都具有历史意义上的相似性。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这样的历史趋势更加彰显。穆王对五服制的突破,打破了传统的宗族关系所界定的夷夏之限;厉王变革垄断了社会资源,是对传统宗族族权"私有圈子"的突破;宣王料民则以权力让渡的形式承认了社会群体的多元化。族群认同的进一步实现,既需要对传统宗族界定族群模式(宗、族同构)的突破,更需要对异族群进行制度上的规定和权利上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正刚刚落下帷幕的平成时代是日本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以动漫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更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所谓动漫,即漫画与动画的合称,包括单行本漫画、同人志、电视动画、原创视频动画(OVA)、剧场版、动画电影等种类的作品。而广义上的"动漫文化"则是以动画为主要载体,涵盖其原作漫画、轻小说及其游戏、音乐、手办、周边商品等  相似文献   

18.
阿吒力是梵文(A)cāyā的音译,(A)cāyā从古代印度(天竺)的摩伽陀(Magadha)国传入洱海区域后,由于翻译时所采用的汉字不同而出现"阿吒梨"、"阿庶梨耶"、"阿阇梨利"、"阿左梨"、"阿拶里"、"阿阇哩"等几十种.中原汉族地区称阿吒力为"导师","轨范师",而洱海地区则广泛称之为"师僧".白族称之为"师子薄",与教书先生同一语词,而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碑刻、写经之中,阿吒力又往往自称为"密宗师"、"大密法师","密坛主"、密宗教主"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以来,有关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的新闻经常霸占各大媒体头条,而"Brexit"、"脱欧"等也作为热点词汇被公众广泛关注。那么英国"脱欧"法案的由来和进程具体是怎样的呢?请随笔者来了解一下吧!英国"脱欧"的历史背景Brexit是"英国"和"退出"的合成词,指英国退出欧盟(EU)。英国于2016年6月23日举行全民公投,51.9%的选民选择离开欧盟。左翼和右翼的欧洲怀疑论者都主张退出欧盟,而跨越政治光谱的亲欧洲主义者则  相似文献   

20.
孤篷 《世界文化》2014,(4):15-17
<正>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中国知识界青年的热门话题。谈到萨特,我首先忆起的是他那张在街头叫卖左派报纸"人民事业报"的照片。他老态龙钟、其貌不扬,躲在酒瓶底似的老式近视眼镜儿后面。这幅照片后来被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收入他主编的文集《萨特研究》(1981)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