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充满生活的味道,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下面笔就怎样贯彻课标的这一要求,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人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试”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学生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语文这一生存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成为“生活语文”。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堂变成“天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唤醒他们沉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大源泉就是生活,教材中的情境图其实就是生活的再现与写照。如果赋主题图于生活意义,那么学生就会发现数学在自己身边。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生活是融于数学的,数学是回归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在应试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了解题教学的作用,数学教学刻意追求解题,在技巧上下功夫,几乎把数学教学变成了解题训练;数学概念教学,则不讲概念产生的背景,没有必要性和完备性的揭示,而变成了简单的“条+记忆+练习”;数学课不讲或很少讲数学的应用,不讲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只会做题,一涉及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变成了只会理论、书本的课堂型学生,被动学习的被动型学生,会考试而不会应用数学于生活实践的考试型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奴隶,学生又怎么不兴趣全无?怎么会主动学习数学,又哪有时间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能凭单纯的记忆与模仿学习数学知识,而应采取联系生活、探究实践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创造数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能凭单纯的记忆与模仿学习数学知识,而应采取联系生活、探究实践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创造数学。在教学《角的认识与大小》一节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关于角的数学含义与可视性结论的一致性,角的边是射线还是线段?一直以来为许多教师和学生所争议,许多数学杂志上也发表过相关的热点文…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知发展的活水,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又出现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关注其现实性和趣味性,却忽视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实效性和客观性,将数学作为单纯的生活叠加,致使数学教学走入极端“生活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列举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实例,让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经历将实际生活抽象为数学模型这一过程,探讨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正在逐渐转变成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师把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趣的同时,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全面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情感、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能很好地落实数学理念,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实际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谐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2.
“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整合”对小学数学而言,其核心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型模式”的课题研究,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指导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充实了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题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生活经验,而且答案追求唯一,在训练中又机械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研究一些毫无应用价值的“纯理论”问题。怎样让学生乐于做数学习题呢,笔认为,教师的习题设计应该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开放性的、是学生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4.
北师版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的事实。使学生既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心智,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北师版教材使用中我与它共同成长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浅淡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题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生活经验,而且答案追求唯一,在训练中又机械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发现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和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课堂教学也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发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源头”。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很重视数学素质的培养,如,数学知识、数学观念、数学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很少关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多地是面向应试的数学素质教育。虽然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具备了一些数学素质,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我们的教学更多时候给人造成了“数学与现实世界隔离的自我满足的知识体系”和“为数学而数学”的境地。在数学的三性中特别重视严谨性,体现抽象性,缺乏应用性,从而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并要让学生多进行主动探索,让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及其作用.同时,把数学与实际紧密结合,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