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目标,即德育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约着整个德育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导,不仅会造成学校德育实践的盲目,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德育目标的价值维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改正现行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对减少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伊始,新加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学校德育课程;教材多样化与科技化;要注重东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校德育目的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研究者却没有对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展开讨论。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是“适合学校需要和学校德育两个主体需要”,由此引申出若干条具体标准:学校德育目的要具有特殊性;学校德育目的对学生发展要有“价值限定”;学校德育目的要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学校德育目的要体现学校德育实现道德双向认同的任务;包含培养符合社会要求、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内容;德育目的要适应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系统的核心,中小学德育的目标、价值、任务、要求及内容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得以实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学校德育更富有实效性,首先要建设高质量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新的德育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一、德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德育课程在我国学校德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几十年来,中小学德育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与学校管理、各科教学等渠道进行的。而德育课程更是被赋予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崇高地位,凶为德育课程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这门被赋予如此重任的德育课程在20多年的开没时...  相似文献   

6.
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人的发展的多向化,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拟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等几个切入点出发,探析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旨归在于个体及社会道德需要的满足,即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现代学校德育价值是作为德育价值客体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具有主体性与为我性、客观性与多维性、直接性与间接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等基本特征。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实现的有效策略在于:现代学校德育目标设计要具有合理性;现代学校德育内容选编要具有现实性;现代学校德育过程运行要具有科学性;现代学校德育途径组织要具有整合性;现代学校德育方法选用要具有适切性;现代学校德育主体自身要具有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改革中小学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形成促进新课程实施的德育理念,走出具有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德育的最大效益,真正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德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现就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德育评价与品德评价一般地说,德育是指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几个基本部分。德育评价就是指对整个德育活动过程及其效果作出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中小学德育评价应包括对德育方针政策、目标、原则、环境设备、内容、方法、途径、工作队伍及其成效等等一系列因素的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既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进行评价,也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进行评价。品德是指表…  相似文献   

10.
陈鹏飞 《教师》2012,(5):6-7
学校德育是现代社会实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学校的德育管理一定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才能保证学生在思想上进步,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确保实现我国目前的教书育人的目标;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确保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完成。本文主要从对德育的介绍、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对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年来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信息产业的崛起 ,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这不仅引发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化 ,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使我国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 ,其中 ,德育的实效性就是问题之一。如何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 ,抓住机遇 ,深化德育改革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培养适应 2 1世纪的现代中国人 ,是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最大课题。一、正确估价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实效性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是指通过德育活动收到的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结果 ,它集中地…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实际出发,上海提出了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中小学德育发展规律表明,学校德育工作应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应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应始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新思路、新举措。上海城市价值取向作为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和内在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积极主动地作出回应。首先,在理念上的回应。德育理念决定德育思路与德育实践。要落实上海城市价值取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实际出发,上海提出了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中小学德育发展规律表明,学校德育工作应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应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应始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新思路、新举措。上海城市价值取向作为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和内在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积极主动地作出回应。首先,在理念上的回应。德育理念决定德育思路与德育实践。要落实上海城市价值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恢复发展期、深化改革期和超越创新期。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走过的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课程的价值导向上,从关注个体政治品质向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转变;在德育课程类型上,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向关注情感体验的回归生活课程转变;在德育课程教材呈现的语言上,从成人化的表述方式向尊重儿童的对话方式转变;在德育课程评价上,从侧重甄别向侧重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5.
班级德育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德育。班级德育定位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力量,班级是学校德育的基层阵地,也是联结和整合学校德育与其他德育领域的基本节点。班级德育的价值体现在班集体既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环境,同时又是一个道德主体,学生通过在班集体中学习和生活来发展与表现自身的道德品质。班级德育具有集体德育、组织德育、生活德育的特点,其在班集体中,通过班集体来实施。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方法上,一味讲求单向灌输;在德育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脱离。教育的最终日的是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使人幸福。因此,人性化是学校德育的最终趋势。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所以,学校德育要加强主体性,更新方法,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对学校德育价值的研究,可以从学校德育价值主体、边界和结构等方面来展开。德育价值的主体是社会和个体(学生),但是,两者在德育价值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社会主体地位比个体主体地位高;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范围内讨论德育价值问题,这个范围的边界就是德育的目的;学校德育价值必然是以社会价值为主导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在学校德育实践中能...  相似文献   

18.
吕同舟 《中国德育》2008,(11):12-15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为了回顾30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就,整理基本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学校德育预示发展路径,我刊开设“学校德育30年”专栏,涉及“学校德育政策回顾”“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德育实践的历程”“校外德育”“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等内容,本期主题为“校外德育”。  相似文献   

19.
爱心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石。我们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来对待。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却忽视了应按人性本身发展的规律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20.
宁双发 《考试周刊》2007,(40):14-15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整体实施,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资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基础,是班级德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静下心来教书的同时,要潜下心来育人;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渠道,在德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是德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实施德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要因材施教、因德育的不同内容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