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左翼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价值取向和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2.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 ,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 ,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 ,又使 30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 ,美学风格发生变化 ,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3.
左翼作家的"群体情结",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体现之一,由左翼文学的亚政治文化特性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是文学成员自觉追求的结果,应该予以历史地理解.作家在转移过程中历经抉择痛苦,艺术个性消融、观念转化程度因人而异.个体向群体转移,一定程度限制作家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和主体艺术个性的充分发挥,但在推进文学的平民化、大众化方面具有相当功绩.  相似文献   

4.
从以往对左翼文学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数评论比较注重左翼文学作为一个政治化的、有明确的政治理论、文学理论和纪律要求的文学团体的共性,而忽视了左翼文学在共性追求中的差异性。其实,左翼作家的创作既具有左翼文学的总体特征,又具有自己特异的个性世界和文学世界,有自己人生和美学的独特经验与追求。如此才构成左翼文学的丰富和文学成就的可观。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学中的革命悲剧,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这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充分表现在革命英雄圣洁的心灵之美,刚正浩然的行为之美,高尚奉献的人情之美和作品悲壮的风格之美。红色文学经典中革命悲剧所具有的诸种美学价值,正是红色文学经典中悲剧之美独特而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社会化”倾向加重 ,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又一体现 ,以重视分析社会客体、流贯理性精神为特点。“社会化”倾向加重 ,与左翼文学分担推进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世俗化、社会化的重任相一致 ,左翼群体文学观念偏重社会价值是这种创作倾向的原动力。“社会化”倾向加重 ,增加了 2 0世纪 30年代文学的阔大气势 ,带来文体样式的更新 ,作家理性思维能力增强 ,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蓬勃兴起,固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宣传召唤的结果,也自有其酝酿发酵的现实土壤,其中灾荒与饥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许多左翼作家的人生轨迹都与自然灾害相交织。左翼作家对自然灾害的书写形式多样,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无所不包,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体现了左翼文学关怀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左翼文学与自然灾害紧密相连,一方面强化了左翼文学与乡土中国的联结,形成了一种灾难书写的现代性叙事模式,发挥了强大的社会批判功能,唤醒了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加速了中国左翼革命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左翼文学的多维发展,使得左翼文学囿于乡土中国的经验描述而忽视了自身的现代品质与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时代政治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敏感话题。本文将胡风关于这个话题的论述梳理为四个要点:艺术的生命是时代的生命所给予的。现实人生正是政治,政治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政治不能替代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并在具体分析中显示出胡风文艺思想的独特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造属特殊的艺术生产活动,高雅的文学作品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至善结合。修辞艺术又是文学艺术之美学价值的重要栽体和反映。文学翻译是再现原作之美与创造译作之美的精细艺术过程。关于修辞,本文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文学翻译要体现审美和造美的跨越,传义和传神的结合,以实现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10.
左翼文学有两个传统:上海传统和延安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传统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文化霸权,并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想象基础的无产阶级美学范式。“后文革时代”,中国重返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左翼文学陷于沉寂。不过,中国的市场意识形态在催生了一个世俗化社会之后,也带来了反向的文化实践,新左翼文学的兴起就是这种反向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新左翼文学继承的是上海传统,延安传统被搁置于文化视野之外。左翼文学的再次“兴起”折射出当下中国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文化斗争,同时也是前期社会主义的政治想象在后革命中国的历史性复兴,呈现了一个被“大国崛起”时代有意忽视的“另类”现代性叙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政治乌托邦神话的破灭,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逐渐减弱,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角,可以从文化、哲学、美学等不同视点来观照现实生活,新时期文学由此摆脱了“一元”.走向“多元”。虽然新时期文学可以列举许多特点,但从宏观上来看,“世俗化”是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有多种成因。主要表现为文化渊源、文学传统、现实状况以及作家创作心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批评尊重人性、直面社会、宣扬真善美与社会道义、追求和谐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是否艺术的表现世界、富有审美价值、注重艺术性与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力度来公平、公正的判决、注重现实性意义是两者的不同。殊途同归的是:文学与批评都是为使人类得以自由健康发展而努力。因此批评与文学相互制衡: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决定了批评必须具有审美判断性;批评使文学更多的关注现实性意义;批评者与作家不同的价值观让位于主流的真善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价值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文学所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的“大美”境界。“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左翼"文学现象是20世纪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政治理性思维来诠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中国人向往现代工业文明急切心态在文学领域中的一种曲折反映。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左联"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在征服众多读者的同时,也有人说她的作品是与时代相脱节,游离于政治之外,与左联相悖的。这无疑是对她作品的一种误解。萧红在左翼文学思潮中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存在,她遵循左联艺术创作的规律而又不一味地照搬教条;她发扬左翼优良的创作传统,又坚持自己独具个性的艺术创作。最终,她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弥补了一些左翼作家试图用文学简单地服务于政治的不足,实现了对左翼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英语文学翻译同其他形式的翻译一样,重在追求美学的艺术特质和艺术魅力。文章将从美学的视角探讨翻译问题,对英语文学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泰山文学的价值:一是其文学本体的艺术价值,表现为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多样的艺术形式、内涵丰富的文学意象。二是历史价值,表现为文学史价值、历史学价值。三是文化价值,包括古代政治文化价值、宗教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四是社会价值,包括教育价值、旅游经济资源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周敏 《海外英语》2013,(4X):142-143
文学是一座集文化精华的宝库,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富于艺术张力及美学价值。正因为上述特点,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追求其美学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了文学文本的特点,在与科技文本对比的基础上加深了读者对文学翻译特点的理解,然后提出文学作品翻译对风格美、意美、形美的追求,在阐释其难度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更好地为文学翻译服务,达到以艺术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18.
在30年代左翼文学观念的影响下,老舍开始向社会功利性的文学观念倾斜,作品深刻反映了民族经济的日益破落,下层劳动者的悲剧命运和政治体系的腐败。但他更多的是对自身文学观念的坚守,主要表现在对艺术规律的强调和对国民性的批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学观念决定文学批评方法,不同的批评方法针对着不同的文学价值。如果从真、善、美的角度看,社会历史批评依据"文学源于生活"的观念,侧重求真;道德批评、心理学批评所依据的观念为"文学是人学",侧重求善;文体学批评、审美批评依据的观念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侧重求美。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揭示着文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这一体验具有情感诗意化、意理深刻化、感受个性化的特持。文学教育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行为,是一种叩问价值的精神活动。只有把学生置于文学的价值世界中,让其领受诗意情感,提升生命价值,感悟自由精神,才是文学教育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