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题】X老师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概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件出示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一名学生立即举手作答:“只要在6厘米处割下1厘米,补给4厘米,这样就变成正方体了。”  相似文献   

2.
黄艳 《湖南教育》2004,(21):41-41
我曾听了某教师上的一节五年级数学课,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出这样一道题,供学生练习:有一个形状是长方体的鱼缸,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对于这道题,有个学生在板演时作了如下解答:(40 15×2)×(30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39页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7厘米,这个长方体会不会从一个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形木板洞中漏下去,为什么?” 教师先出示教具,按不同的面放三次,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A:这个长方体不会漏下去。因为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相似文献   

4.
学完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10厘米(如图),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5.
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把它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出错率应该是很高的。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物体,并提醒学生一定测量准确。课堂上学生做到这一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不  相似文献   

6.
教材上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7厘米.这个长方体会不会从一个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形板洞中漏下去,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发挥错例的功能,抓住时机,在示错、找错、议错、改错中积极引导,不仅达到了防错的目的,而且活跃了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一、运用错例,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性是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生发生的错误加以引导,给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以更多的机会。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和高都是4厘米,求它的表面积。有的学生由于思维线索模糊,搞不清楚这个长方体是哪4个面的面积相等,哪2个面的面积相等,结果列成了这样的式子:4×4×4+5×4×2。这时可以借助长方形…  相似文献   

8.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厘米数都是质数,且它的上一个面与前一个面的面积之和是77平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9.
问题: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厘米为单位的数都是质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0.
[引题]X老师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概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件出示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一名学生立即举手作答:"只要在6厘米处割下1厘米,补给4厘米,这样就变成正方体了."第二生紧接着解释:"这样一来,长、宽、高都变成了5厘米,所以长方体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  相似文献   

11.
“一个长方体的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见五年制教材九册88页1题)这是一道求长方体表面积最基本的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这个铁盒的表面积?”通过讨论后得到以下一些解法。  相似文献   

12.
讲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时,学生经历了体积公式的猜想、操作验证,明确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乘积,知道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于是在应用环节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圆柱通过剪拼,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铅丝各4根和8个橡皮泥团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此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这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同时为下面学习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中,安排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一个长方体木料,长是4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将这块长方体切割成一个最大的圆柱,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5.
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促进思维发展的思考题:从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上,截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听了四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供学生练习:有一个形状是长方体的无盖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25厘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对于这道题,有个学生在板演时作了如下解答:  相似文献   

17.
<正>一、新课导入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取出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让学生摸一摸。师:摸的这个面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把这个面完整地粘到盒子的一个面上,追问:"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2.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举例:高楼、冰箱、药盒等。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长方体。3.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观察可以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教师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得出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于是他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多学生正如老师所料,大声回答说:“3个面!”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说:“6个面。”老师很快否定了他们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33页练习二十八第3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7厘米。这个长方体会不会从一个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形洞中漏下去,为什么?”这一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丢失的面积     
活动内容:拼接长方体、正方体时表面积的变化问题。活动准备: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玩具积木12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2个(可用萝卜切成)。活动过程:一、面积会丢失五.计算:①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②二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2.操作:把三个校长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计算:先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3.比较:二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长方体表面积哪个大?大多少?4.讨论:长方体本身就是用正方体拼成,为什么表面积会不相等呢?为什么正好是相差18平方厘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