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思维是学生地理素养中最核心和本质的内容,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学生智力整体发展的缩影和标志。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围绕地理环境构成要素和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位置与分布、要素相互联系、区域差异与联系、人地关系展开,初步建立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概念、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认识,理解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勤雁 《地理教育》2011,(1):120-121
一、地理图像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具有空间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空间概念的建立,这就要从感官上来观察获取知识,但这一途径却往往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一是空间的限制,因为直接的感官印象只能达到视野所及的范围;二是时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电教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合肥一中赵廷海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由于地理学具有空间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就要我们在地理学教育中必须重视空间概念的建立。而要达到此目的的最佳途径,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基于...  相似文献   

4.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区域认知能力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具体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杜家伟 《考试周刊》2012,(51):147-148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阐明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时间过程、人地关系和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探索地球表层的整体和各个区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基本地理规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世界表层洋流空间分布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宋玉椿 《考试周刊》2012,(75):125-125
高中地理学习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还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便谈一谈如何搞好高中地理复习。1.带领学生按顺序回顾各章节具体内容.补充并归纳各章知识体系结构表。应帮助和引导学生搞清楚各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列出整个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简表,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以宇宙环境为开端,因为地球是宇宙中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都离不开宇宙环境。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要素的特点、性质、分布、运动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构成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农业、工业、人口与城市发展等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内容,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构成地理科学的一对矛盾——人地关系,正是人地关系这一对矛盾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组成了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活动这两个高级子系统组成的.这两个高级子系统又由组成它们的要素次一级子系统构成等。然后,教师顺着系统层次再进一步讲解说明。这样,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就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在复习过程中也就能很自然地沿着系统层次去思维和记忆.不至于无章可循,无从下手,也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戴洪圣 《时代教育》2012,(14):71-72
高中地理的教学归根结底是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和欣赏世界。本文结合Google earth软件,利用其强大的地理数据,从审美观、人地协调观和全球观三个角度阐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是一门集中了“天文、地理、人文”的学科,通过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素养。社会新闻是生活中突发的社会事件,和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将社会新闻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手段之一,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第五章第四节“自然带”的教学中,必须对自然带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现就有关自然带的几个问题,作一些介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亦称“自然环境”,它包括了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社会物质生活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地球表面大陆上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等地理要素共同组成的。各个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就是一个整体。同时,各大洲,各大洋的地理环境以及各级自然综合体,都具有各自的整  相似文献   

10.
一、空间概念及其基本型式从一般系统论看,任何一个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以及时空结构。本文重点研究空间结构,即地球表层空间系统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它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结构,包括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无论是要素结构还是地域结构,都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有效地表达出来。从对空间概念的认识层次和表达层次上  相似文献   

11.
《课程.教材.教法》2015,(11):113-118
地理核心概念是居于地理学科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统摄力和广泛解释力的概念。采用比较法和文献法,可筛选出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核心概念,包括位置、分布、地方、区域、尺度、地理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等。这些地理核心概念具有内核性、关联性、基础性和统领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概念系统的建构是地理空间素养教学的起点,Google Earth是辅助地理空间概念建构的有效工具.文章结合案例重点阐述了五种运用Google Earth建构地理空间概念的策略:运用Google Earth丰富地理空间表象;利用Google Earth中的经纬线和三维地图进行地理空间定位与描述;利用Google Earth从整体到局部的呈现能力促成地理空间分布概念的理解;控制Google Earth图层探究地理空间关系;运用Google Earth的KMZ文件建立地理时空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一 何谓历史空间概念 何谓历史空间概念?历史空间概念也叫历史地理概念。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指历史活动的地理位置;其二,指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其三,指历史活动与一定地理条件紧密联系的社会环境;其四,历史地图。 历史空间概念如按其内容的繁简来划分,则有复杂的历史地理概念和简单的历史地理概念的区别。复杂历史地理概念,必须具备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比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井冈山”,就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地理概念。结合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剖析一下,它是由三点内容构成的: (一)要掌握地理位置及沿革:在课本地图或教学挂图上,直接指明位置所在,赣西南井冈山,现在仍  相似文献   

14.
贺志康 《地理教育》2015,(Z2):41-42
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与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大部分内容都是天文地理的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地理必修1第一章,是学生最先学习的高中地理知识,如果能在这部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对高中地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和学校地理教学设备以及观察条件限制,借助Stellarium辅助教学,将有助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摸块,都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并以此为主线来构建、拓展和编排课程。可以说,高中地理新课程为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承担了环境教育中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深入挖掘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因素,选好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并指导与规范自己的行为.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试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色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色1.地理新课程的整体结构大有改变新课程大大压缩了旧课程的内容,强调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技能。自然地理侧重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理解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人文地理侧重让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地理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区  相似文献   

17.
人地关系,在高中《地理》必修课里是统领整个教材内容的灵魂和基本概念。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把“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作为地理教学内容的首要原则提出,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这是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任务的主要要求之一。而在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以及统一的教学参考书中,并未就什么是“人地关系”或什么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给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确切的定义。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什么是人地关系及其基本特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思…  相似文献   

18.
地图是地理教材中的文字、练习、图表三大系统之一,是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四册教材共有396幅插图和图表,高中上册地理教材有183幅之多,高中地理下册也有100幅(包括练习中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掌握好空间事物,培养空间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人地关系。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充分运用地图。  相似文献   

19.
石倩 《地理教育》2015,(Z1):25-26
一、研究背景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高中人文地理以区位论、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侧重研究人对地、人与人的关系,以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承担着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和培养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的基本任务。高中地理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主,必修三则侧重区域地理。无疑,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20.
地理科学是研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一门科学。很显然,地——人——人地关系,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人地关系则是这一系统整体的集中表现。地即地理环境,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地理环境并不是由单一要素构成,而是由气候、水、地形、土壤、生物等诸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们是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组成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