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5,(1):40-43
凯尔森将法律科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纯粹的、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能确定某些行为合法或非法的"规范。与自然法的权力分立观点不同,他主张"权力的分配",强调权力职能的每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由三个机关共同享有,然而权力要正当行使,依据凯尔森的"基础规范"理论,权力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权力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凯尔森在晚期著作《规范的一般理论》中,提出了规范逻辑问题,即标准真—假逻辑中的特定原则,特别是矛盾律和推理原则是否能够适用于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问题。凯尔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规范没有真值,它们不是语句而是存在,所以规范之间的冲突不是语句真假上的矛盾,由一般规范到个别规范的过程也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矛盾律和推理原则都不能适用于规范,也就是说,逻辑是不适用于规范的。凯尔森的规范逻辑观点本身包含着概念上的混淆,他所说的"逻辑"问题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逻辑问题。但正是他后期的规范逻辑理论反映了其规范思想的重大转变,反映了他从理性的规范理论向非理性主义规范理论的转变,反映了他对康德主义原则的怀疑和背弃。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7,(2):39-45
凯尔森试图构建一种剔除了政治意识形态和自然因素的法律科学,可以用两组关键词来概括其纯粹法理论:科学、纯粹、客观、一元和现实;社会技术、强制秩序、制裁、不法行为、规范、义务和权利。凯尔森认为法律权利是法律规范对一个由规范所指定的人,即可能的原告的关系。在凯尔森的法律理论中,义务先于权利,从主要规范到法律权利的逻辑顺序是:从主要规范到次要规范,从次要规范到义务,从义务再到权利。凯尔森论述了法律权利的存在方式、主体、作用和类别。凯尔森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既有真知灼见,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对纯粹法理论及其权利概念进行反思,能够使我们对法律权利和法律科学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4.
凯尔森纯粹法学的基本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粹法学的含义、法律规范、法律秩序、基本规范以及国家等概念构成凯尔森纯粹法学理论的基石。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凯尔森纯粹法理论特点,更好地吸收其精华,促进我们社会的法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特定的法律理念,凯尔森构建了内容驳杂而独特的法律规范理论。其静态的法律规范理论,认定真正的法律规范由不法行为和制裁构成,将义务和权利视作次要的法律技术。其动态的法律规范理论,构造了法律规范的体系性存在和"有效之链"。但特定的法律理念,使凯尔森只能坚持静态法律规范的优先性,将动态法律规范定位于说明前者的辅助地位,以追求所谓的两者内在统一。这种法律规范理论,从基础理念到逻辑论证,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任何国家的立法都是有价值性和功能性的,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和达到一定的功能。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价值目标是追求正义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其社会功能定位突破了大陆传统民法思想损害填补一元论观点,既坚持将矫正正义作为侵权法的哲学基础,又赋予侵权法一定的惩罚和遏制功能,实现了私法惩罚和公法惩罚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提出了人性正义的理论,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人性的正义等同于国家的正义。他以法律概念的二元论为依据,提出了人治乌托邦的理论。在政治实践受挫后,他又发展了自己的法律理论,走向了法律概念的一元论,提出了法治乌托邦的理论,最终实现了法律理论的转变。柏拉图的人治乌托邦和法治乌托邦在最终目的上是统一的,即实现国家正义,在逻辑上也是相通的。他的法治理论奠定了西方法治思想的价值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重要讲话精辟而深刻地揭示了德治与法治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笔者认为其实质是 :将道德与法律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 ,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强调将两者“同时”贯穿于治国大事的始终 ;两者在治国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持续发展。长期以来 ,人们在德与法谁重谁轻的问题上 ,存在着五种观点 :一是轻视道德的观点 ,认为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 ,法律就可以解决一切 ,无须道德的干预。二是轻视法律的观点 ,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人民当家作主 ,只要人们的道德素质提高了 ,国家自然能治理好 ,法…  相似文献   

9.
<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严谨性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规范的重要体现之一。美国著名法学家凯尔森曾说:"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法律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述的,法律文本的严谨性非常重要。法律知识的特点是自成体系、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法律知识在语言表述、逻辑结构等方面都非常严谨。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规则与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笔者听取部分教师的公开课后发现,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0.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范围漫无边际,因此,综合所有的行为类型,建立一个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体系需要一个统帅所有行为类型的理论基准.在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争议中,一元论是比较妥当的;立足于我们国家的刑法理论和立法现状,社会危害性应当是一元论中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决策的中庸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中庸”思想方法,是古今经济决策基本原则之最根本,孔子的“过犹不及”和“时中”而择“中”的方法与比较优势原则残途同归。无论从宏观、中观或微观角度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庸仍存在其真理性,它不失为中国古代贯一的管理思想,更是古今中外修正、推崇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是以体现社会公意的法律作为执掌国家权力最高依据的执政方式,其特征是区别于独裁专制执政的重要标志。从执政权力的来源来看,依法执政具有执政的合法性特征;从执政的本质属性来看,依法执政具有执政的民主性特征;从执政的方式方法来看,依法执政具有执政的规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将"英雄烈士"纳入民法的评价体系违背了法律解释的科学性,更造成了法律体系逻辑上的不周延,应从保障公民行为自由的角度出发,赋予文化符号更为开放的法律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15.
“理性人”被普遍地用作认定过错或检验违约方对违约损害是否有预见的标准,但法学界对该标准的讨论极少。“理性人”的界定应当是法律所拟制约、具有同一类型人的技能和处事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法律之所以确立这一标准,不仅为克服主观标准存在的缺陷,也是为实现法的平衡、正义阶段及体现法律责任本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公示公信原则是《物权法》中一项基本但很重要的原则,主要用途是规范物的权利品质,在《物权法》中占有极高的价值定位。本文主要就是浅谈笔者对《物权法》的公示公信原则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探讨倒卖行为在刑法中的含义,以及倒卖行为在刑法理论中的性质,有助于今后在理论上统一对倒卖行为的认识,便于在司法实践中对倒卖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18.
鉴于对法学实践性的认知,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自身条件,建立起法律诊所、模拟审判、专业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由于目前的专业实习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立起"分阶段全过程"专业实习模式对法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之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法学家萨维尼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法律的本质是民族精神”的论断认为就某个民族的法律而言,它的存在基础、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阶段都与该民族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在当今时代,尽管它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内涵,但笔者认为这不仅不影响萨维尼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相反,时代赋予了该论断新的时代意义和新的生命力。因此,有必要重新解读萨维尼的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教育领域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以更好地满足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是构建法治社会、实现和谐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笔者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厘清"依法治校"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试图为新时期的依法治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