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法证据是指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取证程序和表现形式不合法的证据,对它的取舍反映的是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两者之间如何取舍的问题。我国应排除非法证据,但设立若干例外。  相似文献   

2.
对于民事领域中出现的非法证据应当如何处理,我国法学界鲜有系统研究。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及时代发展来看,民事纠纷主体非法取证行为日渐增多,非法取证能力也日渐增强,对公民权利的侵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偷录偷拍所取得的证据的效力及判断标准方面着手探讨我国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体现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都在司法制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证据制度改革又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论述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和证据制度改革的现状,并且试从举证、质证、认证以及在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证人作证和法官是否中立等问题出发,联系理论和实践,浅议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民事证据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规则是指在诉讼证明过程中关于证据取舍和运用的法律规则。我国以前民事诉论证据立法方面存在缺点与不足,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其作了补充与完善。英美国家在对抗制诉讼中运用的主要证据规则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具有借鉴意义,并就今后的证据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的整个运作过程,皆是围绕证据进行的,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要负相应的举证责任,当事人依据语气来展开攻击和防御,法官要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而法官判断证据就是判断证明力的有无、强弱。民事证据证明力是民事证据的生命,是裁判者进行裁判的依据。我国立法上对各种民事证据证明力的规定不完善,理论上也缺乏研究。通过对我国立法规定的分析以及与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提出对各种民事证据证明力审查判断规则,以指导我国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审判中在证据材料、举证责任分配、审判认证与推理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证据规定》针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从而补充、完善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反映了民事诉讼对程序权利和宪法性权利以及程序正义的关注正日益上升,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所确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在分析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刑事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是近年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借鉴国外现行刑事法律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结合我国国情,修改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与完善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对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已作出专门规定,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民诉证据规定》中都没有有关其他类型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的规定,这是立法上的缺失。司法实践中行政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是现实的需要,在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等类型案件中不仅能解决举证困难、保障当事人诉权,还能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这两类证据之间的转化,有相关理论基础,但还需在立法上进行完善,制定具体的证据转化规则。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诉讼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见,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任何案件的审判都必须以证据审查为基础。近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对民事证人制度不够重视,致使民事案件审理实践中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作伪证以及证言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准确评判当前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现状与缺陷,构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事证人制度体系很有必要,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否适用于私人违法取证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无法可依。通过结合域外的经验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辩方在取证举证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状况,对于私人以违法方式取得的证据以不排除为原则可能更为合理。在这一原则下应兼顾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和被告人的权利保护。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与新《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协调一致,还顾及了我国目前私人取证的极大需求和弱势地位,同时也不致一味采纳所有违法取得的证据而造成更大的侵权。此外,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也必须完善,以期在明确易行地解决私人违法取证问题的同时,也能够预防未来的私人违法取证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电子证据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及其相关设备、软件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证据,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电子证据将日益频繁地出现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证据也是我国诉讼法研究中比较新的课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由心证与民事认证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认证就是法庭审查判断民事证据材料能否成为证据的过程。本从分析民事认证的概念入手.简析了民事认证制度的历史发展,并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的认证制度总结为“证据能力判断上的法定证据制度,证明力判断上的有限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尽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被确立在中国刑事诉讼之中,但它在司法实践中却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在重新构建这一制度时,需要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非法取证手段的类别以及排除非法证据的法律后果,同时还建立专门的程序性裁判机制,确立非法证据的排除申请、有关排除非法证据问题的司法听审形式、有关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以及排除规则适用后的再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证据已经由对证据能力几无限制转变为在何种情况下以及何种范围内会发生证据能力欠缺的问题。在民事诉讼的规范目的内,通过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的衡量,兼顾违法取证行为的影响,可以得出关于非法证据的一般规则。在三种情形下,即证据的取得违反宪法基本权利、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所得证据原则上应予以排除。在这三种情形之外,对于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应由法官在个案中综合考量,通过利益权衡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证人制度、证据的排除规则等方面立法缺憾很多,证据规则是一个事实性多于抽象性的法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司法现实条件下短期内难以用我国沿用的大陆法系以降的制定法思路来解决。我国应在司法实践中形成我国的证据规则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公正原则的运用,在条件成熟后再考虑民事证据法典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立能有效制止非法取证行为,是实现刑事诉讼内在价值的需要,是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对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的保障。我国应当确立全面、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8.
论非法证据的采信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方法获得的客观真实的证据材料能否采信。西方不同做法略有差异。但总体趋向对非法证据原则上不予采信。我国法律明确禁止非法取证行为。但对非法证据能否采信的规定缺少法律规范的后果要素。根据我国国情及司法现状,我国应原则上排除非法证据。对非法证据不予采信。但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证据材料可设若干例外。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是刑事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证据中,非法证据却又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非法证据的效力、我国目前运用非法证据的情况及如何完善证据立法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刑事非法证据取舍与法律价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非法证据的取舍,关系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利益冲突的权衡.在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必须兼顾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价值.掌握好实体真实与程序公正之间的度,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