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追溯平克的和平心理学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论述其进化人性论、文明进化论、道德进化论等主要和平心理学观点,研究其和平营造论的平心理学实现方式,并对其和平心理学思想进行全貌评价,清晰展现平克和平进化心理学思想的全貌,获得和平心理学思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很多政治思想和主张建立于进化论的思想基础上。然而我们可以从梁启超的思想中发现两种进化论。这两种进化论之间其实不完全是和谐的。因此,要成为一个融贯的思想体系,梁启超必须有一种策略,以将二者融合起来。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并进而为其整个政治思想体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进化论思想已经获得广泛传播的条件下,《新青年》转向了进化论思想的实践,推动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新青年一派坚持进化论思想中以渐变为前提的突变观念。这表现为他们观念中的新旧思想对立和中西文化发展水平的时代差异,并试图以西方文明来革新中国传统文化。进化论思想中的渐变和突变观念,分别给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提供了思想工具。在实践中存在一种时机错位的现象,即特定时期的思想论争,其思维模式在事过境迁后它的应有有效性会发生逆转,好像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上;但激进或保守的历史作用,最终要接受历史的裁定。  相似文献   

4.
启蒙思想和进化论思想作为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时代的西方思想先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浪潮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力。但两种思想不是完全继起的关系,明治知识分子对进化论思想的接受在启蒙时代末期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从容受的角度来说,二者存在着时间上的重叠,福泽谕吉对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引述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即使在明治启蒙时代结束后,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原"明六社"成员津田真道、西村茂树依然对进化论思想保持着充分关切,并从各自的哲学立场出发,对进化论思想发表了迥然相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进化论思想是近代以来寻求富国强民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理论的选择性接受,它是中国文学革命的重要思想支撑,同时更是文学革命的有力宣传工具.胡适倡导文学革命,一定程度上是受进化论文学史观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中外文学自身发展演变以及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因而进化论在胡适新文学观念的提出、传播和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在充分肯定进化论对新文学的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其在文学革命中的真正地位.  相似文献   

6.
进化论为陈独秀启蒙主义的价值内核。陈融“革命”与“进化”于一体的革命进化论,不同于晚清维新派的渐近进化论。在陈的启蒙思想中,其反传统主义、文学革命论、反宗教观、唯科学主义、世界主义及社会主义,无不以进步主义的革命进化论一以贯之。革命进化论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提供了价值合法性,它不仅是陈激进主义之“现代/传统”两极逻辑的价值预设,而且为他打开了通向共产主义之门。  相似文献   

7.
成庆 《政治思想史》2021,(1):97-116,199,200
虽然严复、康有为以及章太炎都接受了社会进化论,但是随着时局的改变,社会进化论所带来的现实政治后果让他们产生怀疑,对于社会进化论的内涵也开始作出各自独特的阐释。严复强调的是一种以“自由”和“竞争”为核心价值的现代文明进化论;而康有为则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有所怀疑,从而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仁”的文明进化论;章太炎则从佛学思想中汲取成分,重新构建了种族革命的主体性概念,并且将佛教的轮回思想与菩萨道思想引入到社会进化论中,发展为具有虚无主义色彩的乌托邦蓝图——“五无世界”,从而完成了对历史进化论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8.
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被引入中国以后,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演变和重构,它的作用和功能被逐步提升,它的适用领域也在逐步变化,最后在文学领域得到实践,并取得了成功。其中,严复、梁启超和胡适是进化论进入文学领域的三个关键人物。严复立足中国自身借用西方的先进思想来进行思想上的启蒙,力图用生物学的生存规律来警醒国民,达到拯救中国的目的。梁启超作为少数接受了进化论观点的维新派代表人物,试图把进化论与其政治变革结合起来,把进化论上升到一种世界观,进而成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他对进化论的重构和提升,深深影响了新一代知识分子。胡适在严、梁的进化观基础上,又接受杜威的的实验主义方法,在新文学革命中大力提倡文学革命,使进化论演变为革命的文学观。在文学领域,进化观真正得到了实践上的运用,文学革命的巨大实绩证明了文学进化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进化论是影响现代中国学术发展较早且较大的一种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有特殊的时代语境和文化基础。严复对进化论的传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天演论》对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存在一定的"误译",并不是赫胥黎思想的完整体现。"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进化论在欧洲特殊时期的畸形发展,对之不加选择地传播与介绍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国人的价值认知。  相似文献   

10.
近代进化论思潮是在科学旗帜下形成的思想运动,这一思潮在当时的老庄学中也有鲜明的映射。无论是援引社会进化学说解《老》,抑或用生物进化论释《庄》,还是比较"天择"与"天钧"之优劣,都说明近代老庄学具备了全新的思想内容与时代特色。对于老庄与进化论的互证互释,其思想学术价值需要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角度进行认识。一方面,随着西学在近代大量传入中国,中西文化之间势必产生激烈的交锋,老庄学不仅以其开阔弘大的学术品格,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术平台,而且为应对与消化西学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在回应西方各种学说的过程中,老庄道家显示出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就与进化论的关联来说,老庄不仅能与进化论相通,还能补进化论之失,由此说明了老庄哲学的普遍性、深刻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1.
185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了《论自由》一书。此书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3年,在距离欧洲遥远的中国也出版了《论自由》的中文版,由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马君武翻译出版。那么,当密尔的"论自由"在翻译成为中文,即在跨文化的迁变过程中,不同文化空间所形成的思想表达是否能够为另外一种文化空间人们所理解?本文即以马君武对密尔《论自由》的翻译为个案展开考察,试图揭示,在中国,马君武在对文本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者的主观意图的原因,带来了很多"误读"。而正是这种"误读"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藉"纪念马君武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看马君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于桂林召开的马君武学术研讨会就马君武的政治思想、教育理念及在文学史上的定位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对马君武的研究.但研讨会对马君武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领域尚未涉及,研究方法有待创新,对马君武诗歌的研究存在误区.今后对马君武的研究,应注意从个人与军政利益集团的关系出发,探析作为政治家的马君武在革命派与桂系集团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应从近代学术转型这一层面出发,检视作为学者的马君武为"中国传统学术近代化"及"西方学术中国化"所作出的贡献及缺失.  相似文献   

13.
马君武以德国工科大学模式为样板,通过对德国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接触及传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并进行积极的办学实践。他认为大学要培养:养成团体的生活、为科学之研究、努力工作的技能、训练战斗本领的人才。他主张院系设置面向当地社会建设,学程安排突出实用性,添置仪器设备以培养动手能力,设立工场、林场和实验室以加强技术操作,注重科学研究并推广应用技术。研究马君武对德国工科大学模式的移植,是关注德国高等教育下多种模式的重要体现,这对深化德国高等教育对中国高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相伯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爱国主义者,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民族性是贯穿马相伯各种思想的一根红线;积极追求民主共和,倡导地方自治是他晚年思想的鲜明特色;马相伯一生能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是他思想的最大特点;他还是一位天主教信徒。对社会历史的观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马相伯的思想从不同方面促进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与马君武借鉴德国大学理念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享有"北蔡南马"美誉的两位留德学人蔡元培和马君武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担任北京大学和广西大学大学校长期间,学习借鉴并倾心践行德国大学理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风格,为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概括总结了两人目前仍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黄兴是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党思想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学者对黄兴政党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思想即政党内阁思想方面,但为了实现政党控制内阁掌握国家权力,黄兴还十分重视政党建设,并形成了政党建设理论。黄兴的政党思想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色彩重,政党思想与政党实践背离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怀特海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教育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他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文章着重从他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教师的使命等方面的论述出发,评述他的教育思想以及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现代中国的三个断点,即1910、1930、1950年代,分别以马君武、陈白尘、冯至为中心,探讨退尔形象的演变建构,及其在中国语境的不同时代所形成与被赋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寅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新人口论”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他的教育思想则不为多数人所知。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对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方面都极有见解,研究这一思想,对促进今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的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有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也不乏新颖独特的见解。深入细致研究曾国藩德育思想,对研究中国近代德育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