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六安市第六中学高二李娟: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试题对我们有一种启迪:它启迪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它启迪你思考生活、思考自我。提供一个寓言,引出一个话题,提示两个思考,让考生各尽所能施展才华。考题朴实无华,注意高中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但让考生有所思、有所悟,能起笔、能成文。一个寓言可以让考生引出不少类似的寓言或生活片断。两个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事物认知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导考生做出对生活材料进行思考的角度。三个“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加上一个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可用也…  相似文献   

2.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依然是话题作文。往年的作文题,一般先由一个寓言(如2004年题)或一种情景(如2003年题)等再引出话题。但今年的作文题,既没有寓言,也没有情景,而是直接对话题进行提示,便提出作文要求。由于以往的作文题里的寓言或情景与话题没有必然的联系、应试作文时可联系题干的寓言或情景,也可以完全不理会它,所以,为了节约审题的时间、可以不太在意话题前的那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3.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话题中心(即话题),让考生在规定的写作范围之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作文。 话题作文具有以下特点:1.命题中一般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话题”,作为考生写作构思所依赖的大致范围。2.“话题”出现之前(或之后),一般都要给出一段提示语(或材料),目的是为了引出话题和拓展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是指考试命题只为考生提供一个“谈话的中心”,这是作文写作的基点,考生作文内容只要与题目阐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即可。通常,命题人用一段揭示语引出一个话题,启发思考,考生可以在限制的范围内选用一定文体形式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具有鲜明的特点———“自由”,表现为:从内容上看,审题难度降低,写作内容宽泛,只要围绕话题立意构思,阐发个人的见解即可,为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二是从体裁角度讲,淡化了文体观念。考生可以根据写作内容选定适当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于某种或某几种较常规的固定的文体。阅卷…  相似文献   

5.
考生大都以为话题作文“好写”,但落笔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据笔者了解,2001年—2003年高考全国卷考生作文的弊病主要反映在下列诸方面。(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2001年高考试题提供了一则寓言,目的是引出话题,按说审题并无难度。但部分考生既不重视把握话题的内涵,也不注意搞清题目要求,或把“诚信”误作“诚恳”、“自信”、“信仰”等理解,严重偏离了题意;或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这虽然与“诚信”有关联,但毕竟不是同一概念,不能等同视之。2002年高考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在引出话题前,命题人提供了一则登山者救人的…  相似文献   

6.
一、注意审读材料的顺序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背景材料、引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考生在审题时,往往是按“材料———引导语———话题———要求”的顺序。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引导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二、注意理解话题的意义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依然是话题作文。往年的高考作文题,一般先由一个寓言(如2004年题)或一种情景(如2003年题)等再引出话题。但今年的作文题,既没有寓言,也没有情景,而是直接对话题进行提示,便提出作文要求。由于以往的作文题里的寓言或情景与话题没有必然的联系,应试作文可联系题干的寓言或情景,也可以完全不理会它;所以,为了节约审题的时间,可以不太在意话题前的那一段文字。可是,今年的话题作文题,话题前的一大段文字,与话题密不可分。如果不注意作文题的这些变化,不细心准确地领会它的提示,恐怕就难写出切合题意的应试文章。今年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李仰臣 《新读写》2012,(1):42-44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命题者要求考生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其主要形式有: ①直接式:即不出现任何材料或引言,直接出现“话题”及要求,不做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这种形式现在很少见了,如2011年四川宜宾中考作文试题。 ②提示式:即在话题出现之前给出一段材料,对话题做一个说明或一个解释,其目的只是引出话题,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2011年甘肃省中考作文试题。话题之前有60多字的导语,像是一首语言精美的散文诗。考生在阅读这个导语的同时就已经得到了美的享受,在这种导语情景下出现话题,考生易于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9.
1998年以前 ,高考作文要求根据材料、按指定的文体写一篇作文。 1998年开始 ,高考作文提供材料 ,然后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引出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 ,由此也就引出了高考新题型———话题作文。  这一新的题型正在走向成熟 ,在此过程中启发了许多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新话题” ,其中不乏积极研究者的见解和主张。最显眼的观点是 :(相对于过去的高考作文要求 )话题作文淡化了审题。试题所提供的材料 ,仅供引出“话题”之用 ,而“话题”不是题目 ,而是一个宽泛的主题 ,只要跟这个主题的信息相关的内容 ,不管其表达方式如何 ,都是符合题意…  相似文献   

10.
温晓森 《现代语文》2007,(6):121-122
题意话题,最早出现在05年湖北高考卷,它的主要特点是材料本身即是话题,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自定立意,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记叙、抒情。这类话题作文,界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汲取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优点,既能考察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防止考生宿构、套作,又给学生最大的写作自主权,  相似文献   

11.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9):51-51,F004
2001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评分结果显示,以下三种类型的作文得分最低,是话题作文的大忌。一、审题不清,偏离话题。2001年高考作文题,先讲一个青年抛弃“诚信”的寓言,然后要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考生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在给出材料之后,又引出一个话题,让考生在话题内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容易人手,但怎样在话题作文中创新,在考场上出“新”制胜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呈现给同行,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13.
纵观30年高考,寓言与高考作文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从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到2003年以《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再到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4.
概述高考曾考过《毁树容易种树难》、《树·森林·气候》的寓意型作文。这类题型有提示语和题目,限写议论文,可视为话题作文的过渡。1999年、2000年两度考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走向成熟。2001年北京“春招”出了以寓言制题的话题作文。寓言型话题作文不限文体,较寓意材料型限写议论文,来得自由和开放,为考生营造了宽松的环境,给其以较大的展示个性、表达感情的自由空间,有利于选拔人才。因此,作为高考主要题型之一的已经定型的话题作文尤其是寓言型话题作文,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寓言的特点是用譬喻、夸张的手法,融文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在给出材料之后,又引出一个话题,让考生在话题内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容易入手,但怎样在话题作文中创新,在考场上出"新"制胜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呈现给同行,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16.
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紧扣话题所给的材料,确立健康、积极的思想和感情倾向,必须把握所给话题的范围,确定文题,然后,选取恰当的文体,以创新的思维和优美的文笔,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许多考生对话题作文理解片面,故而陷入话题作文的误区。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一、不要把话题作文当作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提供思考的起点和写作的范围,命题作文则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从审题上看,话题作文是由一个话题引出内容广泛、文体多样、有个性的作文,而命题作文的题目就是写作的中心内容。从文体上看,话题作文深化文体意识,考生可自主选择各种…  相似文献   

17.
<正>一近些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作文考查的重要形式,其主要优势在于符合中考改革的要求:一是内容上体现开放性,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可自拟题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来写;二是形式上文体不限,只要没有特殊限制,即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可写成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或写人记事,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情感,或写说明文等;三是符合"写作不得设置审题障碍"的要求,话题作文"发散性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为考生营造了充分发挥创造力的良好氛围。考生人人有话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比传统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自由得多,“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方针也充分体现了话题作文的这一特点。话题作文鼓励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考生可以在文章中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形式自由开放。这些特点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关于话题作文,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曾有这样一段话:“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采取围绕话题、不限文体的…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由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我们不难看出话题作文的几点特征: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一般是考生所熟悉的或应该知道的。对这一话题,考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话题作文中的提示语并不是要求写作者据此抽象地提炼出一个深  相似文献   

20.
无题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先给出韩非子的寓言《智子疑邻》,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可自选文体,字数不得少于800字。陕西省这名考生的满分作文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