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康德以个体的意志自由、实践理性和普遍有效性为基础,完成了由伦理个体到伦理实体的理论转换,最终推导出在对内公正又对外完美的公民宪法框架内实现"世界公民共同体"这一社会伦理的理想状态。由于普遍的理性化制度设计,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公正。其社会伦理理想对于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理论的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种教育伦理规范体系自身具有合理性,但只有当其设定的内在依据能被教育者所理解和自觉认同时.教育伦理所追求的教育善才是可能的和可行的。设定教育伦理之应然与昭明其内在依据成为教育伦理规范建设的双重使命。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包含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方面;其内在依据则在于,教育伦理之应然是现实社会的价值表达和价值期待,是教育主体人伦关系的本质要求.是丰富教育经验积淀而生成的教育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3.
普遍伦理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问题和全球道德危机强化了人们对普遍伦理的追求 ,这也对大学德育提出了挑战。普遍伦理应成为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而大学德育又是建立和推行普遍伦理的机制之一。普遍伦理促使大学德育建构新的理念 :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 ,开放、民主、宽容的精神 ,自主、对话、交往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伦理是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伦理态度,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伦理关系的体现,它涵盖着文化生态伦理。毛泽东文化伦理思想是其文化观和文化理想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它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对文化的主、客体及文化本身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审视和理性思考。毛泽东文化观和文化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视角和理论来源的不同,学术界对于到底该如何理解教学制度伦理仍有一些争议。但是,大家总体上还是比较认可,制度伦理的应有之义在于制度本身的合伦理性。而从本质上讲,伦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个强调有所为,一个强调有所不为。由此,我们可以将教学制度伦理划分为教学制度的积极性伦理与消极性伦理,教学制度的积极性伦理强调制度的能为、有所为,彰显人类的崇高价值理想。与之相对,我们可将强调教学制度的不应为、不有所为的伦理诉求名之为教学制度的消极性伦理。譬如,时间制度旨在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面对传统与现代性的文化冲突,教师在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出现了紧张局面,宗法权威遭遇自觉理性,德性伦理让位规范伦理,整体性丧失而带来生命意义的单向度,对当下的放逐而带来生存价值的虚无,并在国家代言人还是托管人上焦灼不安,在科层权力和专业权力上矛盾重重。要消除紧张、实现幸福,就需要正本清源、需要教师教育的启蒙以及教师的自我解蔽。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界对资本伦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数学者着重于对资本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马克思自身伦理思想的内在阐释以及资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之内在性的揭示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这一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所带来的诸多重大而现实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资本伦理研究的空间和领地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冲突是多重的,表现为物质与精神、个体理性与普遍理性以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冲突,冲突最终酿成千古悲剧,苏格拉底建构和谐社会的理想也由此破灭。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冲突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精神、普遍理性和消极自由的价值,而这一切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7,(5):71-78
孔子在为解决社会失序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中始终将社会正义问题作为关注的重心。其"仁"说是他构建儒家制度伦理的重要一环,体现了他从人与制度的现实互动中探讨社会治理问题的基本理路。儒家礼治制度的安排遵循着一个总体的"义"的原则,也就是儒家制度所遵循的正义原则,它包括亲亲之仁与尊贤之义两方面内容。普遍理性的公义制度与现实差等的人的联结点就在于"仁"中,包括"亲亲之仁"与具有公共意识的贤人两方面。与其说孔子重德性轻制度,不如说他旨在构建一个具有社会适宜性和内在革新动力的人的道德共同体而非仅仅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责任伦理以事先的积极预见为要求,关注后果对于行为评价的意义。在当代,重构责任伦理有助于提升人的责任感和道义担当,塑造当代社会需要的理想人格;有助于克服后现代生活的碎片化、个性极度膨胀造成的“统一性”丧失及道德危机的局面,重构日常生活的意义世界;责任伦理启迪人们理性而审慎地行动,以防范各种可能到来的风险,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由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的历史转向,使之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乃是重塑当代社会伦理精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同情理论是斯密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核心。同情这种情感根据合宜性原则对他人和自我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在成就个人美德的同时,也促成了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正是基于同情,斯密也力图为实现市场社会秩序的理想图景提供一种合理性证明。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的伦理特性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挑战的今天,强调"以善律教"是办好公共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教育伦理规范体系自身是合理的,且其设定的内在基础为广大教育者所理解和自觉认同,教育伦理所追求的教育善才是可能和可行的。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含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方面;其内在依据在于教育伦理之应然是现实社会的一种价值表达和价值期待,是教育主体间人伦关系和谐的本质要求,是丰富的教育经验积淀而成的教育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3.
张载是宋明儒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儒家自强不息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民胞物予情怀和天人合一精神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不仅体现了张载传承儒学道统的决心和信心,而且包含了士大夫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的不断追求和实践,并且这种追求和实践融入了中国士大夫无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今天仍然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Care' and Wider Ethical Issu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rting from Vandenberg's criticism of feminine ethics, this paper takes up the challenge in search of the nature of the 'ethics of care'. After an account of Noddings' position, the central issues of feminist ethics are placed within wider ethical debate.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following issues: care and justice, universalism and particularity, symmetrical reciprocity, and trust. The considerations that are discussed generate not only a different way to conceive practices in society but also a theory that transcends the way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usually diametrically opposed. Finally, the paper outlines how care is a central concept for education and indicates in what sense it implies integrity and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关于“全球伦理”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观点各异。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全球环境伦理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那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共同利益的形成及各国、各地区间利益相关性的增强,以此为根据的全球伦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现实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孔子伦理思想不是作为自然本体附属的伦理学、社会伦理学或政治伦理学,更不是伦理文化的产物,而是以基本的经验世界为本源的生存世界,而伦理生存则是首要的、根本的存在方式,把善的理想价值与人的本真存在有机地统一起来。孔子参悟本源与完善理想人格的方法是多元的。如果将孔子的伦理思想与海德格尔"原始伦理学"相比较,不难发现孔子的基本的经验世界超越了海德格尔的"自然本体","走"到了后现代。这一视野,对于拓宽孔子伦理思想研究的思路,促进当代伦理学的学科建设都是有积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商谈伦理学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道德认知主义,反对道德非认知主义、怀疑主义,坚持普遍主义,反对相对主义是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理论的鲜明立场.商谈伦理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民主政治领域、公共哲学领域和网络道德教育领域.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理论具有典范转换的重大意义,但也面临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8.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词汇系统论争的症结,不在于争论系统的有无,而在于系统的如何建构。如要建构这一系统,首先是对“词汇系统”性质的界定,其次是对“词汇系统”表达的规划。人类基于范畴化和图式化以认知对象世界,在意识中形成的层次性概念系统,在语言中表现为层次性词汇系统。所谓词汇的系统性就是词汇语义的系统性,所谓词汇系统也就是基于义征分析和义场建构的词汇语义系统。词汇系统的建构,要在大批词语的义征分析基础上才能够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