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改革的年代,人才辈出。在位 于太行山中部,著名的“百团大战”主战场狮脑山下桃河南岸,阳泉铝业总公司就座落在这里,就是在这片英雄洒满热血的沃土上: 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使一个曾闻名省市的“老大难”单位,枯木逢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成为阳泉市又一大产业支柱、利税大户。 他带领着的企业连续三年荣获山西省“最佳企业”称号,取得了“三连冠”。 他由于贡献突出,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军转干部、全国有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省、市劳模、优秀企业家、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30多项。并作为全国优秀军转干部代表受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接  相似文献   

2.
1994年2月20日在省新闻出版局系统1993年度真抓实干竞赛颁奖大会上,山西新华印刷厂荣获“真抓实干先进集体”称号,厂长、党委书记程四喜荣获了“真抓实干先进个人”奖。厂长和工厂双获奖,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3月2日记者走访了这个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程四喜。听他一段介绍,令人十分欣喜。程四喜同志说,过去的一年是这个厂历史  相似文献   

3.
白艳华 《大观周刊》2012,(47):290-290
《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美的形神兼备的抒情散文。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茅盾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这篇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一九四零年,茅盾先生由新疆来到令人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他呼吸到了清新的革命气息,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向上的景象,激起了对解放区的热爱,他心灵的琴弦被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所拨动,回到重庆后写下了热情赞美解放区军民战斗风貌的作品——《白杨礼赞》。  相似文献   

4.
华克 《中国记者》2021,(2):125-127
根据他的遗愿,我们把他的骨灰带到太行山腹地的左权县,一部分撒在清漳河里,一部分埋在了太行山脚下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旁。他怀念在太行山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岁月,怀念那里老百姓与八路军的鱼水深情,说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精神却是最为充实的,那是他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最有用武之地的日子。他怀念太行山,还因为,他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战友和同事中有47位永远长眠在那里。  相似文献   

5.
11月8日,纽约帝国大厦内云集了200多位美国记者,一位中国乡镇企业的厂长正在这里主持该厂“康丽娜”系列化妆品的新闻发布会。他,就是泰兴县扬州美容化妆品厂厂长尤俊明。“‘康丽娜’融合了美容学与细胞学的研究成果,对抗衰老有奇妙功效。它的问世,翻开了世界化妆品史  相似文献   

6.
<正>"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那里灭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它的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词作者叫桂涛声。桂涛声是云南省沾益县菱角乡卡郎村人,回族,生于1901年,卒于  相似文献   

7.
1986年1月9日,《常州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大胆改革无所惧,百折不挠求胜利》,介绍常州电机总厂厂长韩听本在错误和挫折面前,总结经验,坚持改革,继续奋进的事迹,同时发表了《大智大勇搞改革》的评论员文章,版面上构成了鼓励坚持改革的强烈气氛,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常州市厂长工作研究会会长、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厂长杨维书多次说道:“这篇报道实事求是,批评中肯,撑了改革者的腰。”  相似文献   

8.
改革是艰难的,对改革的摄影报道要想在已经习惯了的方式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也是艰难的。但新闻摄影界终于有几个勇敢地投身改革潮流的年轻人,经过苦苦探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摄影照片,打破了新闻摄影在改革报道中的沉闷局面。这些年轻人当中,有中国青年报的郑鸣、经济日报的邓维、中国妇女报的陈炼一和新华社的李锦。1986年9月3日,当中国青年报在头版以七寸篇幅发表郑鸣的新闻照片《倒闭后的滋味》时,新闻摄影界的同行们不禁为之振奋,发出一片叫好声。郑鸣反映的是一个倒闭了的工厂的厂长,暂时连领救济金证的资格都没有,他抹搭着眼皮,坐在那里抽闷烟。  相似文献   

9.
李晓波 《出版参考》2005,(26):27-28
在巍巍太行山上,有一座纪念碑,正面是杨尚昆的题字:"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在太行山战斗过的57位新闻界烈士的名字,第一个是何云,第二个是李竹如.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初秋的太行山雄姿昂然,万紫千 红,分外妖娆。 一场秋雨过后将伏天闷热驱散殆尽,太行山的田野里,谷穗压弯了腰,高粱羞红了脸,核桃摇醉了头,花椒笑咧了嘴,太行山迎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8月18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来到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把党对人民子弟兵的关怀带给英雄的太行人民。 50多年前,当革命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的时候,刘华清曾经随刘邓大军在太行山转战,同英雄的太行人民结下了骨肉深情,今天,他  相似文献   

12.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错例:杨厂长不孚众望,他上任两年来,带领大家开拓进取,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辨析:这里的"不孚众望"应为"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13.
在巍巍太行山上,有一座纪念碑,正面是杨尚昆的题字:“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在太行山战斗过的57位新闻界烈士的名字,第一个是何云,第二个是李竹如。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曾到一些企业采访。在一家工厂厂长办公室里与厂长交谈时,因不久前国家公布实施的一项法律的内容记不准确了,须找报纸查对一下,可厂长说他几年都没有订过报纸了,得到外单位去查。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经理的办公室里,正好碰上投递员送来新报纸。经理接过报纸,随手扔到了墙角堆放的一大摞报纸上。他说工作还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看报纸。还有一些厂长、经理说他不订报、不读报,还不是一样抓生产、搞经营。厂长、经理不读报纸照样能够抓生产、搞经营,从表面看,的确无法验证厂长、经理不读报就影响了企业走向市场,更无从表…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罐头行业中,三明市尤溪县罐头总厂是颇具竞争实力的企业之一,厂长孙建旺的名字尤为同行所熟知。孙厂长是福建电大8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1988年,他在该厂连年出现亏损的困境下,带着组织上的信任,全厂职工的热切期待,肩负着沉甸甸的包袱出任尤溪罐头厂厂长。任职以来,他不负众望,使企业产值、产量、利税均实现翻番,18升方罐水煮笋荣获省优产品称号,成为拥有750名职工,68名技术人员,1300万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8月1日的《新闻联播》栏目中,以头条位置播出了新闻特写《新厂长上任第一天》。这条新闻在目前众多改革题材的电视新闻中独具特色,它有新意,有深度,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和冲击力。这个新闻事件是企业家黄关从离开他任职多年的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厂长的岗位,前往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就任厂长,受到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和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广大职工自发的热烈欢送和欢迎。黄关从在任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厂长期间,锐意改革,勇于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实验中取得了成功,被经济界称为“二纺机模式”。这个模式作为新闻背景同时介绍给电视观众。这是一条见物、见人、见人心的好新闻,报道出  相似文献   

17.
侯钰鑫先生的《大地》,是在"太行山下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上",一个妇孺皆知的真实故事基础上演绎而成.这是一部讴歌时代英雄,赞颂民族脊梁,弘扬主旋律的力作.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201 1年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主人公宇文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一生曲折坎坷,有说不尽的辛酸,道不完的苦难.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他的突出贡献和光辉业绩永载科学史册,并深深留在数千万农民兄弟的记忆里. "三十年前他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刚来时自行车是新的,现在自行车早已破旧不堪,骑起来除了车铃不响,所有的部件都叮当作响,堪称上世纪的文物了.他来的时候很年轻,刚在谈恋爱吧,如今变成白发皓首的老人了."又传言:"他的家人都在北京,他顾不上照看他们.  相似文献   

18.
“改革的浪潮奔腾向前,记者不能站在岸上写改革,而要成为改革的弄潮儿。地、市报纸的记者不应成为大报新闻的‘二道贩子’,而要象蜜蜂那样,勤采当地新花,不断酿出新蜜。”这是江苏《徐州日报》工财部记者杨振华的话。让海底珍珠闪光徐州市现在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农民企业家王正行,他是郊区狮子山乡原漆包线厂、现名徐州市电器材料总厂的厂长。一九八四年底,当杨振华第一次走进这个乡办漆包线小厂的时候,王正行和他所办的小企业一样,在郊区乡镇企业中开始有点小名气。杨振华感到这位五短身材、壮实干练的中年汉子浑身充满了活力;再细访深谈,更感到他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农民企业家。五年前,在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到乡镇企业这块冻土的时候,王正行从改革出发,行使厂长职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厂长。不知为什么,初次见面厂长就对我很冷淡。凭着记者特有的涵养,一来二去,我终于和这位厂长搞熟了。于是我直率地提出了个问题:似乎您不喜欢记者,为什么?厂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讲了件事:有位记者曾经采访过他,稿子见报不久,记者便提出要在厂里买台电冰箱。厂长以出厂价格,给他弄了一台。当时没有付钱。过了一些时候,记者说:我手头紧,钱凑不  相似文献   

20.
1942年7月,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晋察冀画报》在平山县太行山里的小山村碾盘沟横空出世,它如清脆震天的冲锋号角,以独特生动的艺术形式极大地鼓舞着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