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中运用他独有的带有解构主义倾向的语言策略表现出对"五四"以来新文化语境中启蒙叙事与现代性追求的瓦解,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反讽和文化解构的力量,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特的,本文试图从语言和思想两个角度解读钱钟书作品中的"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从1946年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此部作品奠定了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的杰出地位。整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格调著称,尤其是语言的幽默艺术,对后世其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幽默,修辞格造成的幽默以及成语活用造成的幽默等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语言设计、内容结构、人物设定等方面简单赏析钱钟书文学作品《围城》。  相似文献   

4.
了解中国诗歌的特点,初步掌握文学鉴赏法之一——比较研究法,品味钱钟书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诗歌的热爱之情,自主鉴赏文章的语言美,感受钱钟书语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曲师 《文教资料》2010,(2):16-17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继承发展了五四以来的讽刺传统,开创了现代意义的讽刺小说。钱钟书从社会现实和人生角度出发选择讽刺的对象剖析人性与社会.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丰厚、独特的艺术天地.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学者的幽默特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围城》表现的讽刺艺术的审美感受入手,探析其审美意蕴.以讽刺的语言为本位,走进其悲喜剧融合的围城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钱钟书的比喻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探讨比喻在钱钟书创作中的地位入手 ,进而论述了钱钟书比喻的喻象追求、比喻风格、比喻成就及比喻手法 ,对钱钟书关于比喻修辞的理论作了解读 ,对钱钟书文学创作中的比喻实践进行了分析 ,展示了钱钟书比喻修辞艺术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向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在嬉笑、怒骂间却又含而不露,这独特的语言风格实令观者既惊亦喜,为能掠影风采一二,本文试拟一角度——比喻,去对之进行管窥。  相似文献   

8.
陈莹 《文教资料》2011,(22):33-35
《围城》之中修辞格的广泛应用体现了钱钟书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因此,对它的翻译成败将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分析该作品中的修辞格翻译的优劣将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钱钟书早期诗歌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先生的诗歌在中国现代诗坛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他数年如一日的创作生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诗篇.其诗歌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意境美、个性美、意象美、色彩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蓓  张寒 《华章》2012,(11)
《围城》被人们冠之为“现代的《儒林外史》,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喻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钱钟书先生运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和精辟的语言将当时的社会现象生动、具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就从风趣比喻式的幽默和辛辣讽刺式的幽默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读出一个新的《伊索寓言》,或者可以说又创造出一部新寓言——钱钟书寓言。这个新寓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伊索寓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并没有否认《伊索寓言》自身的价值。相比较而言,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更贴近我们的时代,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要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是《伊索寓言》不能企及的。且不说钱钟书那诙谐机智的语言给人感情上的愉悦,那独到的见解给人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作品中的幽默语言展现出思维游戏与训练精神的存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透过游戏与训练的表层,我们能感受到其思维游戏在微观上具有一定的范式。本文将主要以其散文随笔《读<伊索寓言>》一文为例,探讨钱文幽默语言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3.
韩寒作品词语修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寒是中国文坛"80后"作家中的标杆人物,其作品语言秉承了钱钟书"修辞立其诚"的精神,讥诮峻厉,针砭时弊,冷静中不乏热情,幽默中透见睿智,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将从词语的陌生化和词语的艺术化两方面分析韩寒作品的语言修辞,并探讨语言修辞产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郑文佳 《师道》2011,(9):26-26
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上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门是常设,窗要常开。门和窗的作用不同。门供人行走,从门进,是正道;窗主要供人观望,从窗看,是欣赏,是享受。钱钟书的《窗》里说,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幽默的语言,道出了门和窗给人不同的感受。当文言文传统教学法——串讲法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容理诚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5.
语言规律中存在的大量特殊语言运用现象是语法学和修辞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本从语法、修辞的角度出发,在词性、词语结构、词语组合三个层面上具体分析钱钟书小说语言运用的变异特性,显示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并说明语法学和修辞学的结合对分析作品语言风格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钱钟书翻译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概述,认“为化境”是钱钟书翻译美学思想的核心,并从文本出发,对散见于钱钟书著作中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作了细致地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7.
思想与时代的关系是思考钱钟书诗学思想的一个基点———对于钱钟书诗学思想的理解,必须关注钱氏诗学思想产生的时代。如此才能避免在理解钱氏思想过程中的鲁莽与灭裂。钱钟书诗学思想的重要之处,在于其对诗之为诗的强调即解诗必须立足于诗歌本身,但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开放性却是钱钟书的一贯追求。钱氏的诗学思考同时涉及了对“诗史互证”诗学范式和“阶级分析”诗学范式的反拨。但作为博雅型的学者,钱氏对于诗学思考诗意表达的追求以及个人过分的才情,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语言迷宫的产生,也部分误导了后学对其思想的理解。对于钱钟书的诗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个新时期的学术研究如何与传统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围城》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其讽刺手法和艺术为世人所称道。文章主要从社会制度、人物心理特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三个层面来展现其独特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9.
文学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而文学作品中的譬喻,则堪称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而对于譬喻的巧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人能如钱钟书先生一样创制出如此令人目不暇接的妙喻来。并且,钱钟书先生除了在小说中巧妙运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朱光潜、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诗学大家对脱胎于儒道佛三家的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们或从区别哲学意义与艺术意义的言意关系入手,或从生理心理学的言意一致性入手,来论证语言不仅是工具,更具本体意义.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语言不仅与审美物象须臾不可分离,就是与审美意象和审美体验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