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沈 《辽宁教育》2006,(2):13-14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  相似文献   

2.
短信在校园     
《中文自修》2006,(6):42-43
嬉笑: 有一同学上课打瞌睡,刚好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同学不会回答,愣站着。老师不耐烦了:你就算不懂也给我吱一声!同学:“吱!”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口头评价——公开课上,成绩较差的欧红同学举手回答了问题。老师说:“回答得好,你真能干!”接着转向大家:“今天的学习,大家表现不错,老师提的问题就连平时成绩最差的欧红同学都回答对了,让我们用掌声向他表示鼓励。”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开始冒汗。吱  相似文献   

7.
所谓伤害     
每个班里总是会有一种这样的学生:长相平平,成绩平平,不爱跟人说话,不喜欢和老师顶嘴,性格温顺,独来独往,没有朋友。这种同学经常被老师安排在一个角落的位置,上课也不用担心频繁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考试卷子上的分数总是60上下,在全校大会上也  相似文献   

8.
记得一位名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上课的老师,他把一个问题设计好,同时把一张写着正确答案的幻灯片制作好。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放出设计好的问题,然后提问,当某位同学的回答离标准答案较远时,老师眉头紧锁,说:“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想想。”于是乎,同学们观察到了老师深锁的眉头。接下来,老师叫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很聪明地变换了答题的角度,当他说的某一点吻合所谓的标准答案时,老师马上给以表扬:“啊,这位同学,这点说得很不错。接下来,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的?”  相似文献   

9.
我从镇中心小学来到河角小学支教,已有半年多了,刚来学校时,校长让我接手四年级语文和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我一接手才知道压力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重得多。农村的孩子和城镇里的孩子确实存在很大差距:各种素质能力较低,知识面狭窄,各种陋习也比较多,尤其是在上课时总是不敢抬起头来看黑板或看老师,生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就是被我点到名的同学也是磨磨蹭蹭不敢大胆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10.
林莉 《现代语文》2004,(10):22-22
不久前,我聆听了某知名教师上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上,老师既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也没有拿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是询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后有哪些问题;让同学们一一提出来,由其他同学回答这些问题;当同学回答不出来时,老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仍由同学们自己来回答。整堂课就在学生自问自答的过程中进行着。听课老师的反映是:教学形式很新颖,但又觉得缺了点什么,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您好象没有讲什么。”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12.
信任的力量     
陈某,女,12岁。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多疑、好自言自语。不愿和同学交朋友,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事向老师撒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即使被老师点到也因紧张而回答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她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经常打骂孩子,使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  相似文献   

13.
一节毕业班的数学复习课: 老师先提问一个学过的数学概念.看来他是想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复习.一位同学被指名回答,他一脸惶恐,答不上来.老师摇摇头,又叫了一位同学来回答,仍然上不了路子.老师有点懊恼.点了第三位同学的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无痕     
张瑞兰 《河北教育》2005,(23):37-37
听课时,常常看到以下情景。镜头一:公开课上,一位同学表现欲特强,一连回答了好几个问题,还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在老师面前晃来晃去。老师和蔼地对他说:你回答了好几个问题,都特别棒,这回由你来点名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好吗?这一学生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15.
“8号同学,你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坐在北边最后一排的那位同学,请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课上得有条不紊,所有被我点到的学生,都愉快地站起来回答我的提问。“那名穿蓝运动服的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微笑望着窗边那名高个子男生。  相似文献   

16.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  相似文献   

17.
举手     
“举手”,从我们上幼儿园时就已经在做了。那时候,我们天真、纯洁,老师提问的话音刚落,一双双白嫩的小手就像春天的竹笋一样齐刷刷地举起,弄得老师眼花缭乱,不知点谁好。于是,有的同学便站起来,还有的同学用胳膊肘把课桌敲得震天响,希望老师能注意自己。有幸被提问的同学神气十足地回答着问题,好像吃了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没有被提问的同学也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05,(6):44-47
我的烦恼 我特别害怕语文考试。因为有一次上语文课,我没回答好问题,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觉得很丢脸。以后上课,我总担心回答不好问题。现在,每到考试我都会紧张,觉得自己心里有个小人儿在说:你连课堂上的问题都答不好,考试时就更答不上来了。所以,做题时总是不由得左顾右盼,听到旁边的同学翻试卷,就会急躁不安,没办法静下心来思考。可是,我又担心考不好会被老师和爸爸妈妈批评,考时也总想着这些事情。现在,我对考试一点信心也没有。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上,我们常见到这几种情况: 1.老师提出问题,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位同学,而其他同学则稳如泰山。  相似文献   

20.
菲菲 《华章》2011,13(1):62-62
一楼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错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无奈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汗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