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如果你想让子女增加收入,可能很自然地会建议你的孩子去接受教育。其实这话只对一半。你应当让你的孩子接受适当的教育,以便为社会尽份心力,而不是让孩子接受过多的教育,因为对社会而言,过多的教育有点尴尬。如果可能的话,得一个大学学位,有一个BA(文学学士学位),你就可能会前程万里。但此时你要小心谨慎。如果你要争取一个硕士学位,那么你必须确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心灵微妙而复杂,家庭教育的情境千差万别,时代和社会在不停地变化,想凭借几条“秘诀”或灵丹妙药就搞好家庭教育是不可能的。为人父母者,只有不断地“充电”,才有可能使家庭教育走向成功。想让孩子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你得先接受你的孩子,包括他们的错误、苦恼和对他们的尊重。因材、因境施教才是家教方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能早期辨识出孩子的优势智能及弱势智能,可能就有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策略,让孩子在发挥所长的同时,各方面也能得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踏进幼儿园的门坎是孩子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学习与人交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自身的社会性。在进幼儿园之前,孩子也许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父母。离家时间太长,对成人来说,并没有什么,而对孩子来说却是他生活中的一次大变化,有些孩子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这样一种变化。孩子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不可能一辈子不离开  相似文献   

5.
晏红 《家庭教育》2011,(12):7-9
“我们买不起”,这可能是你常用来拒绝给孩子购买的说法,但这是不诚实的。因为,孩子常看到你不假思索地买你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说,因为东西太贵或超出了家里预算,能使孩子更理解合理花钱。可见,生活细节影响孩子对钱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依恋字面上的解释是:你是我的依靠,我喜欢你,不想离开你。它表明一个个体在向另外的个体寻求亲近,表示好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依恋在孩子和家人的互动中得以体现,良好的依恋关系使孩子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他可以意识到周围的人对自己是  相似文献   

7.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与他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那么,哪些话能让孩子快乐、而哪些话我们应该永远不说?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现实,如何让孩子学会运用多方面的资源而不被资讯淹没?如何使孩子能够应对更多的挫折和机会?以及如何能让个体持续积极地处理生命中好或坏的变化?这是目前台湾众多家长和教育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针对当前的形势和  相似文献   

9.
每个孩子都是富有生命的个体,每个孩子都在富有生命的环境中自由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如果创造的环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环境,那这个环境将制约孩子发展,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你感觉不到孩子的成长,"老师必须对生命采取开放态度"。只有老师变了,才能感知到孩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这是众多中国家长发出的感叹。孩子,自己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该如何教育呢?也许你在学习他人的经验,也许你在摸索自己的方法,可能你感到社会大环境的不足让你力不从心。是的,稚嫩的心灵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它成长,直到成熟。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呢?一、小学生的心理变化1.活动方式的变化:孩子由以游戏为主变成以学习为主,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刚入学的孩子会遇到许多不习惯,碰到许多困难,学习已成为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具有社会意义。所以,在这个阶段,小学生会产生新的心理品质和态度,心理各方面都将得到相应的发展。2.接触对象的变化:孩子由个体活动变成集体活动,个体活动  相似文献   

12.
洋洋指着玩具柜对妈妈说“:妈妈,我想玩……”“噢,我知道,洋洋是想玩电动汽车。”妈妈一边说一边毫不犹豫地从一堆玩具中取出电动汽车塞给了洋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代替孩子说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熟悉孩子的一切。其实,你对孩子的需求可能是一种想当然,或者仅仅是一知半解。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思想。你不可能知道孩子所想表达的一切。另外,想当然地代替孩子说话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经常没有机会说话的孩子会变得不愿表达,因为他逐渐习惯了成人替他说话,替他作决定。这不利…  相似文献   

13.
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新的季节,新的生活,新的你——经过漫长的修炼,从讲台下的学子,你终于成了讲台上的教师。这不只是空间位置的变化,更是身份角色的变化,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你是老师,孩子或长或短求学路上的陪伴者,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甚至可能是学生心中的权威,万能的神。尤其是中小学,孩子可能会拿你的话语当圣旨。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我能给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孩子,我能教你东西,但不能强迫你学习;孩子,我能指导你怎么做人,但不能为你的行为负责;孩子,我能告诉你如何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做选择;孩子,我能教你如何尊重别人,但不能保证你受人尊重;孩子,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是什么,但不能替你选择朋友;孩子,我能对你谈人生真谛,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孩子,我能提醒你酒精是危险的,但不能代替你说"不";孩子,我能告诉你必须为人生确定崇高的目标,但不能替你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6.
“依恋”字面上的解释是:你是我的依靠,我喜欢你,不想离开你。它表明一个个体在向另外的个体寻求亲近,表示好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依恋在孩子和家人的互动中得以体现,良好的依恋关系使孩子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他可以意识到周围的人对自己是关心爱护的,他会从积极、友善的角度来看待人和事,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也被卷入了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你能考上重点中学吗?你有什么特长?你的外语如何?你能考上名牌大学吗……父母和孩子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被塞满了太多的“斤斤计较”。在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抱有良好的期望是正常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人皆如此。  相似文献   

18.
正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上网、玩手机和打游戏都深恶痛绝。我们觉得,凡是游戏,都不属于学习,凡是不属于学习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真是这样吗?每一代人,都有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验。有一些对上一代人行之有效的经验,可能到了下一代就会失效。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以至于你很难讲到底是孩子应该向父母学习,还是父母应该向孩子学习。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可能是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19.
孩子,我能给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孩子,我能教你东西,但不能强迫你学习;孩子,我能指导你怎么做人,但不能为你的行为负责;孩子,我能告诉你如何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做选择;孩子,我能教你如何尊重别人,但不能保证你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20.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人比你更心疼自己的孩子,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医疗的专业知识,但是如果你有做人的常识和理性,更有做父母的勇气,那么你还是可以最大可能地保护和爱惜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