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认为青海汉语方言谚语因受地域、民族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语言材料“风搅雪”、雅俗并存等特点;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中常见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概述:1.主言语音;2.方言语法,3.方言词汇;4.方言扁,5.综合研究;6.方言地图;7.方言分区,8.方言调查和方言概论论著,9.方言学的应用与方言研究的新领域,10.港台、海外的方言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方言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该领域的两部代表作《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和《现代汉语方言核心词·特征词集》当中也有所体现。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对于将来该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既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帮助。  相似文献   

4.
临沧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临沧汉语方言存在一定数量由儿化音演变而来的词汇.只不过都发生了音变;与普通话相比,临沧汉语方言中的儿化现象还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讨论了青海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言成分,提供了如何挖掘这些成分的例证,并且从深入研究社会语言学、汉语和普通语言学的需要论述了深入挖掘民族语言成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词汇数据库研制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汉语方言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料。建立方言词汇数据库既具有文化史意义,也是汉语研究的基础工程。现有的语言词汇数据库有收词偏少、功能比较单一、无音档信息、开放性低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方言数据库,为方言词汇资源的积累、保存与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差异。汉语方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合变迁,其演变路线错综复杂。考察现代汉语各方言形成的历史轨迹,可以汉语方言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现代汉语各方言是独立发展下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层次复杂的综合体。研究汉语方言要重视这一客观事实,采取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言字使用情况调查”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关于语言字使用情况的专门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汉族方言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本介绍了这次调查工作使用的汉语方言操作平台、如何确定方言代码与抽样域、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如何利用“汉语方言代码速查表”来区分汉语方言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新疆地域民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成分内容丰富:有继承中原化的基本词语;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基本词语,有反映新疆本地特色的语语,有大量的借词等。从这些词语中既反映了新疆汉语语方言的来源,特征也反映出新疆特有的地域民俗化内涵,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语言在其发展变化中具有的融合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随着方言调查材料的日益丰富,汉语方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区理论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汉语方言分区的原则、依据以及对汉语方言区域的具体划分这两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楚辞通释》的字词注释,虽然也继承了传统训诂的原则和方法,但在不少地方却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数量众多的声训释词;注重以注音辨义;推出字词新义;明确人称代词的具体指向;精选的方言注释;注重字词的校勘;指出古今字或异体字等等。  相似文献   

12.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西充方言中的"舌面前高元音舌尖化"现象,与山西、青海、合肥等地相似,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各自产生方式和时间都不一样。本文通过对比,并结合相关史料分析,认为西充方言中该语音现象源自历史上的移民所导致的方言接触,大概产生于清代雍正、乾隆、嘉庆时期。  相似文献   

14.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汉语方言中已经融入了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众多世居少数民族的词汇。这些词汇就像冰山一角,反映出这些民族的生活习俗,也丰富了青海汉语方言的表现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不得不注意的是,这样的发展在带来语言活力的同时,也阻碍着普通话的推广,限制了更多读者的进入。因此,认真研究,作出探讨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方言中保留了不少北朝文献词语,文章通过北朝文献和河南方言材料对32个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互证,并考察了一些工具书的收录和释义,从而指出北朝词汇研究在方言词语探源和工具书编写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展示了周至方音古今音变的一些特点,并就周至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古今演变方面的主要不同点进行了比较,旨在找出周至方音古今音变规律.希望能为关中方言及北方官话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描写广西玉林市北流县新圩镇平安山村合水口欧家闽南方言的语音系统,并且将它与来源地漳州的音系及周边强势方言白话音系进行比较,必要时参考了周边的另一种语言——客家话的语音。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欧家音里既有传承自本土闽南音的成分,也有在与白话、客家话接触的过程中吸收于白话、客家话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我国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入手,剖析其薄弱环节,提出了实现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途径和目标,为房地产企业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