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行漫记》是一部首次向世界真实报道三四十年代中国红军,中共名领导人及其生活方式,信念,目的的划时代报告学巨,作家在处理这部作品的主体,客体辩证统一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艺术真实,艺术独创,艺术空间的对立和统一,提出了读关注的社会问题,描绘了人的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及概括而不笼统,严肃而不枯燥的语言等艺术手段,使这成为风行世界的真实记录历史的经典性献和20世纪报告学的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艺术将主观自我意识定位于意向性关系域中予以考察,既非古典主义艺术的克制“自我”,也非浪漫主义艺术的张扬“自我”,而是将其转而为客体自我予以显现。自我言说其存在,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特质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于艺术客体的研究,重在梳理两方面的内容:一、克服以往单一的强调艺术客体“或物”、“或我”的片面认识,进而描述其否定性的存在状态:即艺术客体是由否定而超越自身,向整体和谐境界生成的动态结构;二、转换过去的非此即彼;即此即彼的单面思维,而确立一种非此非彼,以致亦此亦彼的开放式的整体思维模式,这将为文学研究打开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选择主体论     
选择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和取舍。选择主体是标示着在艺术诸多选择关系中居于主导性的那个方面,选择关系不同,选择主体的担当者遂易,由此而形成的选择的内在尺度和价值标准也发生变化;选择客体是在艺术诸多选择关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它只能以自我的内在意蕴或特质来附合主体的尺度和要求。艺术在创作主体选择主体和社会选择主体的双重选择下被创作和流传。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论角度看,艺术追求的主要是审美客体的象征性,因此,艺术真实是审美主体的评价态度和审美客体象征性的统一,主体的评价在这一统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的一般涵义在于人的改变,而人的改变是人的内、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转化。发展是人的内部因素,教育是人的外部因素,教育最后成为对人的发展的干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并不必然是积极的,因为发展与教育都是由一系列的矛盾范畴组成。笔者提出人的发展有五对矛盾范畴:发展-异化,内化-外化,生长-预设, 解构-建构,人-人的意义;制度化的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异化,只有艺术才能协调人的发展的矛盾,故对教育要进行艺术定位。  相似文献   

7.
“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理论课,对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把握艺术的本质,正确引导艺术实践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但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理论与声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结合理论欣赏作品,在欣赏作品中理解理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艺术》这一凝聚着改革者的智慧和心血的新课程建立在原有单科音乐、美术教学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舞蹈、戏剧等艺术,是国内先进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结晶,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艺术教育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资源,代表了国际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各艺术门类的特点所决定了的;是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前景广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邱正伦作为一个先锋诗人转向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探索,使他获得了从中国诗学核心所生发的广大的化背景和哲学品质。他的《审视现代艺术》一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5月版),突出地呈现了他在全球化语境下,重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艰难历程。中国当代需要出现重量级的艺术理论开创和艺术自由立法,但整个艺术生态不容乐观,对艺术发言、为艺术立法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性质的新认识,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马克思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和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和阐发。本文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面对当代文学生产范式的深刻变化,需正视艺术生产的商品性质,发挥艺术消费对艺术生产的制约和推动作用,把握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探索和实现文化产业中精神品格和市场需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艺术语言的价值在于创造主体精神自由的实现。而艺术语言主体精神自由的实现体现为一系列的超越,有对主体自身的超越,也有对客体存在和言语形式的超越,两种超越的契合,使艺术语言主体精神自由的创造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动力学角度来审视艺术和艺术创造构成了艺术理论的一个新的视界。它既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对于艺术创造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同时也是方法论意义上对于艺术和艺术创造的动力构成因素与作用机制的具体考察。而“艺术创造动力”作为艺术创造得以实现的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既是艺术家生命“过程”的产物,又是特定的文化历史的生成物。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统称为西方现代派艺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是在否定传统的规范定式和习惯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活动旨在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线。西方现代派艺术具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对其中某些有争议的行为和主张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当今的年轻一代,不重视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能正确对待西方现代派艺术,从而强调了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艺术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艺术的兴起,开始以抽象形式突破了以具体形象表现思想与感情的传统艺术,否定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是现代艺术的共同特征。现代艺术是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必然产物。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是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邓志敏 《现代语文》2006,(10):93-94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提出了许多关于艺术的真知灼见。他把悲剧作为最体现他的辩证法的艺术形式,从中提出了典型的个性说和冲突说。这是对悲剧艺术形式的一大肯定,也是对艺术的某些特征的科学把握。但是他的悲剧理论也同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评论一样,都是建立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厚实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方面给他的艺术理论提供了深刻的哲理背景,正如狄克逊教授说,“黑格尔学说那儿乎不可测的深刻性成了他的悲剧理论威严的屏障”(R328)。  相似文献   

16.
本雅明因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最终导致艺术的进步而对大众化持肯定的态度,他的艺术生产理论对研究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复制理论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力将推动艺术的进步。他通过艺术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的转变,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大众,转向艺术与大众的结合问题,把大众放在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往。他确认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消遣,认为“消遣”的欣赏方法适合于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对我国当代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揭示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造活动则是和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弄清楚艺术教育、艺术创造活动的概念内涵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章着重从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本质、实施过程、目的和任务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以期能把艺术教育的概念内涵解释清楚。在指出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区别的同时,文章也深刻分析了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晚明情感论内涵丰富,极具特征,而且遍及各种艺术形式,在艺术特征上,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追求自然、真实、本色之美,以化工为最高审美境界,体现了新的美学追求,情感表现的特性得到重视和发掘,尤其在戏曲、小说理论领域,戏曲小说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与文学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