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某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梁竖向开裂,对该桥采用张拉体外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加固.为验证加固效果,对6#跨在加固前、后进行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前,L/2截面梁底应力及挠度校验系数均大于1,判断该桥承载能力不满足公路Ⅱ级(JTG D60-2015)荷载要求.加固后,L/2截面梁底应力及挠度校验系数均小于1,T梁抗裂性及刚度显著提升,在试验荷载作用下,体外钢绞线与T梁能够共同协调受力,桥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荷载要求.荷载试验结果显示该桥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二次受力下碳纤维布加固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4根不同二次受力条件下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和1根对比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用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来提高梁的承载力十分有效,且预加载的存在使加固梁的极限荷载降低;碳纤维布能有效约束裂缝的开展,但裂缝的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变大,且预加载的大小会影响加固梁裂缝的开展和分布;碳纤维布加固可以增强梁的刚度,但延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存放在河滩,经过冬季和春季的冻融作用,对板体产生热胀冷缩,以及地表土的变化,从而导致板体产生裂缝.裂缝主要集中在跨中向两端L/8的范围内.本文以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某县某三级路中的空心板桥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较湿地区冻融作用产生的裂缝作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加固方法。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抗拉强度很高的碳纤维布用环氧树脂预浸成为复合增强材料;用环氧树脂粘结剂沿受拉方向粘贴在要补强的柱子上,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使补强碳纤维布与原有钢筋混凝土共同受力,增大结构的抗剪、抗弯强度和提高柱的延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传统的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和预应力加固法发展到粘贴碳纤维加固法等,即使是传统的预应力加固法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鉴于框架结构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其复杂的受力关系,框架节点的加固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建立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整体计算模型并进行计算,通过对比分析装配式预应力板桥在重做铺装、粘贴钢板和施加横向预应力的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降低幅度、变化趋势,其中,着重分析了施加横向预应力之后的加固效果。有限元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施加横向预应力效果最好,可达到治本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高速公路沈海线(G15)厦漳段凤山分离立交大桥拼宽为工程背景,设计制作了1:6.05三跨连续斜交空心板梁桥模型,进行了连续斜交空心板梁桥在刚性连接和铰接连接两种纵向接缝连接形式下的模型动力测试和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斜交桥具有明显的弯扭耦合特征,铰接连接模型的实测频率总体上都小于刚性连接模型,表明铰接模型桥的整体刚度要小于刚接模型桥;(2)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有限元模型能反映模型桥的实际情况,可用于后续的计算分析,对于斜交桥梁拼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加固法具有高强度、抗腐蚀、轻质高效特点,由于碳纤维加固后的混凝土板是碳纤维构成的复合受力新体系,其各部分的受力分析、整体承载力、刚度的计算、结构的破坏模式及纤维的增强机理等又形成了混凝土板纤维加固技术中理论难点。本文对某厂大尺度混凝土楼盖开裂情况进行检测,介绍了开裂楼盖的碳纤维补强加固技术,分析了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就现浇混凝土异形板梁病害的成因,针对合安高速公路某立交桥的裂缝提出处治方案,采用自流免振砼和粘贴碳纤维的施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0.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已经在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在役混凝土梁常见的病害及工程中常用加固方法的优缺点,以及UHPC应用于混凝土梁加固的技术可行性、优缺点、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并对既有的UHPC加固梁的施工工艺、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等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加固方法相比,采用UHPC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无论在技术可行性、结构耐久性和工程造价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优势;与未加固的混凝土梁相比,UHPC 加固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等力学性能均大幅提高,且对旧桥自重的影响有限;其加固施工工艺是影响增大截面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需结合工程案例开展系统研究;由于加固结构大多已服役数年,在计算加固构件的承载力时,初始损伤对结构承载力的折减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增大截面法加固双曲拱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大主拱圈截面的方法来加固双曲拱桥,通过静力和动力荷载试验来进行检验,加固效果良好,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在桥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车辆荷载变异严重,立交桥不时承担着重车超重等荷载作用。经检测发现某地一立交桥有多联梁体偏移严重,且梁体存在受力裂缝及其他裂纹等病害。为摸清该桥的受力性能,基于通用计算机软件MIDAS对该立交桥梁进行加固处理并进行静动载结构分析,分析结果为该桥的使用性能及其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简要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桥型和结构尺寸的选择、设计以及结构受力分析进行了介绍.大桥采用主跨为85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单箱单室变截面箱型梁,配置三项预应力体系,下部结构采用矩形薄壁空心墩,钻孔桩基础.通过对该桥进行结构分析,桥梁各部分均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总结该桥的设计要点,为其他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面内弹塑性分析.以解放大桥的中孔拱桥为研究对象,分别考虑了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的受力情况,计算了该桥在施工和成桥阶段的弹塑性稳定安全系数,并讨论了不同程度的初始挠度对弹塑性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供哑铃型截面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弯桥作为桥梁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桥型,仍没有一种统一的设计方法准确分析这类结构的受力特性,本文采用折面梁格法对一座曲率半径150m四跨一联的弯桥在一次落架下恒载的支反力以及剪力滞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空间效应,并与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弯箱梁桥中存在明显的剪力滞效应,需充分考虑弯桥受力的空间效应以保证结构的受力安全,采用折面梁格方法可以较准确模拟弯箱梁桥在恒载作用下的支反力不均及剪力滞效应,该方法为这类桥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碳纤维布(CFRP)对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3根CFRP加固梁及1根对比梁的抗弯疲劳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方式、构件使用荷载等参数对碳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的抗弯疲劳性能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构件裂缝的宽度减小50.2%~66%,发展速度也得到控制,钢筋应力减小24.1%~28.2%,构件的刚度提高14.9%~16.1%.依据试验结果,从现有规范中关于构件刚度计算方法出发,进行了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的疲劳刚度计算分析,该计算方法可用于吊车梁加固工程设计.最后给出了CFRP加固梁的疲劳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型钢增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耐久性问题,提出一种包括型钢、钢筋和ECC材料的新型组合梁.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型钢增强ECC组合梁在受力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裂缝发展和截面应力应变状态,并提出了型钢增强ECC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及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理论模型,计算出了组合梁构件的弯矩-曲率关系,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分析了基体种类、配钢率、配筋率、ECC抗压强度和拉伸延性对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ECC代替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和延性;增大配钢率和配筋率可以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但延性却随着配钢率的增大而降低;增大ECC的抗压强度可以同时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和延性,改变ECC的极限拉应变却对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高温性能的影响,对3根不同加固方式及防火方式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高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机胶及防火涂料对钢筋混凝土梁温度场及跨中挠度有重要作用;与防火性能较差的有机胶相比,无机胶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可应用于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工程中;防火涂料在火灾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防火和隔热作用,在防火设计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9.
推导了空心板桥盖梁标高的计算方法.以商周高速公路上已建固堆集排沟中桥为例,在桥梁有横坡、纵坡且斜交的复杂情况下计算盖梁坡度与标高,得出盖梁坡度与标高受交角及纵坡取值影响的结论.本文所述方法可对此类桥型盖梁标高的设计复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连续梁存在异号弯矩,当负弯矩大于正弯矩时,裂缝发生在负弯矩区内,反之,向正弯矩区移动.除弯矩调幅产生的内力重分布外,也伴随着剪力重分布,使支座截面剪力增大,抗剪切能力不足.针对-起发生裂缝连续梁案例,抓住裂缝特征,探讨引起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连梁的抗剪性能着手,联系实际情况,分析模板支撑基础承载力不足对连续梁裂缝的影响,提出了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