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诉讼中的事实都要靠证据来证明。整个审判的核心应当围绕着举证、认证、鉴别、分析和认定展开。律师的全部业务活动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围绕案件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运用法律。证据是律师参与诉讼、进行诉讼的基础。证据对于律师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直接的作用。律师证据的收集、审查,是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基础,是律师举证、质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侦查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以违法的方式取得证据材料。其文章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现状,探讨了国外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间接证据,又称环境证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概念.在我国,学者对间接证据的定义,基本形成了一致看法,但是,与间接证据理论的奠基人的观点有所不同.不少著名学者也曾从不同角度阐发过关于间接证据的理论.该文将客观地分析比较这些观点,以期给间接证据的理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5.
电子数据属于视听资料类证据,但它具有无痕性、易变性、开放性特征。使用该证据时既要审查提供的主体,又要审查其来源;还要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审查其真伪。  相似文献   

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立法、司法的相关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价值权衡的基础上,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及实践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证据方法有着不同的证明机制。诉讼法上的证据原本就是二元的,其既可以是物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人对案件事实的主观认知,在定义证据之时必须顾及到这一点。要么认为物证是证据,要么认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与鉴定结论是证据,但不能将二者同时均认为是证据,因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与鉴定结论都是由物证派生出来的。现有的主要几种定义证据的方式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8.
受贿案“一对一”证据的认定原则及方法,仅仅是针对一般案件而言的,并不能适用受贿案件中的一切情况。在受贿案“一对一”证据的认定问题上,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绝对、片面地追求固定的模式,用一个不变的标准去衡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检察官办案制度的改革,制定刑事起诉证据标准显得十分的必要。从研究国内外证据制度出发,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起诉证据标准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刑事起诉证据的两个原则标准和具体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4):96-103
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证据合法性问题往往被真实性问题所遮蔽和替代。这不符合定罪量刑的证据必须同时具备相关性、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共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界定不清晰以及对"合法性"的界定不明确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要实现我国刑事司法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应该赋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单一目的,通过提高侦查人员的侦查能力降低口供的证明作用或者线索作用,将证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统一在证据证明的标准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