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再承 《寻根》2023,(1):81-87
<正>在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中,书法可谓能最直接、最全面地表现中国文化本质和精髓,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书法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闪耀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审美志趣和人文情怀,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书法艺术世界。甲骨文书法作为中国书法源头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书法的故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高层次书法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相比之下书法的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显得薄弱。而与我国一海之隔、同为书法大国的日本在书法教育方面起步较早,且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直至当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实现了多层次发展,即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三个层面齐头并进。普及教育是范围最广的书法教育,它使书法成为日本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业教育包括师范教育和专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3.
由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精神特征,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文化结构和精神追求。一定时代的艺术是该时代文化精冲的美的再现。同时也必受该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艺术形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方式。“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北京大学设立书法研究会,率先倡导开设书法专科,其书法创作兼容并蓄,对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积极作用,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是产生于中国、并广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人民所喜爱的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之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内涵。一、汉字书法与自然观、艺术家汉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的刻画符号,而它的成熟和得到普遍应用,最迟不晚于中国的商朝(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现在我们能够看到那时的大量文字,即甲骨文。中国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几种方法。而其中最基础的方式是“象形”。象形是用简单概括的线条画出事物轮廓的方法。它和写实绘画不同,不以忠实地再现为旨归…  相似文献   

6.
与文字书写相关联的书法艺术 ,在中国绵亘数百代 ,历经数千年 ,具有悠久的历史荣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书法不仅充当了传情达意的交流工具 ,而且也是文人士大夫们雅玩遣情表现自我修养的手段或是寻求精神寄托心灵安慰的理想港湾。它植根于中国汉字文化的土壤中 ,深受传统文化浸蕴 ,在文化层面被赋予深刻内涵 ,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 ,有人说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一部中国书法史 ,不仅是一部单纯的书法艺术史 ,更是一部内容宏大精深的书法文化史。然而 ,近代以来 ,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 ,却在现代文明和西方艺术思潮…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中国书法,既是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民族艺术奇葩。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承载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明,体现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创造精神。中国书法很早即随汉字的传播,进入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汉字文化圈的书法艺术,代表了东方哲学和东方艺术的最高境界,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董玉京 《寻根》2000,(3):39-39
《甲骨文书法艺术》为董 玉京先生新作。 董玉京先生为我国已故 考古学家董作宾(彦堂)先生 之哲嗣,因其家学渊源,对甲 骨文与甲骨学亦有深厚的研 究。甲骨文书契,有肥,有瘦, 有方,有圆,或是劲峭刚健,有 顽廉儒立的精神。或是婀娜多 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甲骨 文书法艺术》从甲骨文的特 性、甲骨文书体风格的分期、 甲骨文书法的派别、甲骨文字 的艺术、甲骨文“文字画”等方 面,对甲骨文的书法艺术进行 了全面而浅近的论述。书中选 录的名家甲骨文书法作品,既 可供研究者鉴赏品味,也是初 学者难得的范本《甲骨文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9.
艺术成就:苏士澍自幼酷爱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少年时代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之后师从启功先生近30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数十年专注中国书法、篆刻的创作,对中国汉画像砖、石及历代碑帖、拓片均有深入研究。苏士澍的书法兼习诸体,尤擅鸡毫作篆隶且颇具特色;其行草流畅,韵味浓郁;其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公益书画展览并于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展览,进行书法讲学;主编多卷本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书法精品大观》等出版物。  相似文献   

10.
记者:书法是集审美与阅读于一体的特征鲜明的中国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的时代中,如何认识书法于当代社会的价值?鲁振汉:中国书法的确是中国独有的集审美与释意为一体的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与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具有广泛的联系,因而被誉为最高境界的抽象艺术。改  相似文献   

11.
记者:油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您如何看中国油画在当下国际艺术中的位置?丁一林: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现在中国艺术整体面貌的话,可以说中国的艺术生态环境处于国际上最具包容性、最活跃的状态。古典油画、传统国画、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各个门类齐头并进,这在世界各国中应该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应该说这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开放的文化政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西方艺术只有雕塑、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 ——熊秉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日前,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馆中有一别出心裁的以绘画、书法、摄影为主的名为《委内瑞拉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眼中的委内瑞拉》的艺术展览。该展由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馆和北京东方艺邦文化艺术中心共同举办。各国驻华大使、外交官、中国驻委内瑞拉前外交官以及首都记者、中国中青年书画家刘咏阁、孟占京、刘庆利、孙大山、何文铮、邢晓林及有关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在该展览上,不仅可欣赏到委内瑞拉驻华外交官有关中国印象的摄影作品及表现委内瑞拉风景的中国画和书法作品,并可获得由观众命题、中国书画家现场泼墨的书法、绘画作品。委内瑞…  相似文献   

14.
正甲骨文是殷代文化的宝库。由于其时步入文明社会不久,在这宝库中储存着众多远古文化的信息,为我们探索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资料。比如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界就起源于劳动还是游戏,长期争论不休。学者可曾想到,能否在甲骨文中找到解决的契机?下面,拈出一个"舞"字,看它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证据。舞,甲骨文有三种字形:、、。这三种字形的源头都在。,象人大步往前走;,象盛物之器,即篮子、箩筐之类的竹制品,装满物  相似文献   

15.
植根深厚文化 臻于艺术大美 启功先生是我大学期间的书法老师。受启功大师指导,对书法亦有研究。我与沈鹏、刘炳森、谢德萍等著名书法家都有交往,并且他们都给我写过字。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原河北省书协秘书长范硕还是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乃光给我出了一个题目:我与书法.惶惶然,写什么呢?在书法上我是个门外汉,本无资格置喙,又不能不啰嗦几句,就算是"门外书谈"吧! 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有两种艺术为中国所独有,那就是书法和对联.对联此处不论,就书法而言,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书法的地位是以在世界艺术史上确实无足与之匹敌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作为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的一种高度凝练和特殊载体,很早以前就曾零星地流传到了欧洲。但对于抽象、深奥的中国书法,西方文艺界只能表面地、零碎地了解,当然也不乏误解;因为要撇开汉字。汉语本身,而用与汉字的音、形、义差别极大的英语(西语)来表达中国书法的深奥艺术,比翻译、传播中国的其它艺术要困难得多。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虽曾有许多懂中国书法的人到过西方和西方人到过中国,或许他们也曾将中国书法向西方世界作过零星碎语的介绍,但这都远远不能载入中西文化交流史。1935年,有一位名叫蒋彝(19O3-1977,字仲…  相似文献   

18.
2003年6月7日下午,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修葺一新的教室里坐满前来学习中国书画艺术的法国学生,他们是该中心成立后举办的第一个教学班的学员。随着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们游历了作为中国文化精粹的书法艺术的历史,领略了历代书法大师的传世杰作,了解了中国书法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及其美学价值,教学气氛非常热烈,学员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有的学员课后还表示,要带着朋友和子女来中心学习中国书画和其他课程。他们对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这所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孟德斯鸠公馆内,举办中国传统书画教学,感到非常有价值和具有…  相似文献   

19.
谈谈中国书法倪文东书法是一种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书法家所创造的风格多样、绚丽多彩的书法艺术,汇成中国文化的大潮,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新人,因此,要研究和鉴赏书法,就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入手,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一、书...  相似文献   

20.
在跌宕起伏、汪洋恣肆,却又一直连绵不断,始终向前发展的中华古老文化中,历朝历代的中华艺术,也是其中取得最辉煌成就的一部分。原始的彩陶、三代(夏、商、周)的青铜器、秦兵马俑、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晋唐书法、宋元山水画、明清说唱与戏曲,也包括各民族的乐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