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正>中国人信鬼,相信幽冥世界,来源极早,在先秦的典籍中,都有关于"鬼"的说法。《列子·天瑞篇》中说: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说文》里面说:人所归为鬼。段玉裁注曰:古者谓死人为归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中国的古人会为死去的祖先立庙,这是古人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但说到底,这是对于死亡与鬼的畏惧的结果。《说文》里说:庙者,尊先祖皃也。段玉裁注曰:"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  相似文献   

2.
正礼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思想观念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全面的规范性内容。《周礼》将礼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类,军礼作为礼的一种,其范畴包括一切与军队、战争相关的法令制度和仪式活动。清代学者秦蕙田所撰之《五礼通考》即以五礼为纲,《五礼通考·军礼卷》的内容包括军制、出师、校阅、军战、田猎、马政这六  相似文献   

3.
<正> 龟是我国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之一。《礼记·礼运》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太平御览》卷931,中华书局1960年版)"四灵"之中麟、龙和凤都是人们想像中的动物,均为虚构乌有,只有龟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足见龟在当时人类心目中的地位。我国发现了许多史前时期与龟相关的考古文化遗存,表明当时的龟文化已经比较发达,重龟之风盛行。  相似文献   

4.
在上篇谈到《天外来客》、《湿婆数术》,述及《易经》的起源奥秘,这里再说说《善易者不占》和《宇宙代数学》,将叙及的是《易经》与预测和科学。善易者不占——《易》与预测占以决疑。《易》是占之术。占的目的是为了决疑。所以,没有疑而不决的事,不用占卜。请听一个占以决疑的故事:宋时,宾州(在今广西)发生地方叛乱。将领狄青奉命率师南下平叛。但对这次出师能否取胜,军。已混乱。当军至桂林之南,道旁有大庙,人皆谓此庙神最灵。狄青驻节入庙向神祷告,手持百钱与神约日:“若出师可获大捷,这百钱掷出字面则都朝上。”左右急忙…  相似文献   

5.
《寻根》2017,(6)
<正>李穆墓志研究概略1970年8月,山东肥城边院镇东向南庄村南出土了李穆夫妇的墓志。李穆,北宋兖州奉符县奉高乡军寨庄(今边院镇东军寨村)人。民国18年(1929年)《重修泰安县志》卷三《舆地志·胜概·古墓》载:"李穆墓,在东向北军寨庄西半里许……其裔自宋迄今聚族而居,祖茔在东向南庄前。"李穆夫妇墓志即出土于其父李忠信墓西的一个大坑。志文亦载:"葬公(穆)于  相似文献   

6.
欲知晓周代的社会制度、民俗风习,如上自朝廷典制,下至乡闾习俗,都不得不寄意于周代礼制的研究。历来礼家说礼,多据《周官·大宗伯》所言吉凶宾军嘉五礼为纲。五礼含容之丰富,义蕴之渊深,加之年代久远,世事陋阂,虽古今不乏其研索者,但疑义不绝,至今多有待发之覆...  相似文献   

7.
藏冰考     
《寻根》2017,(6)
<正>《左传》说:"《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藏冰的有关制度和举措在《诗经·豳风·七月》的最后有明白的表述。其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凌阴,就是藏冰的地方。这四句诗是说:夏历十二月采冰,一月藏冰,二月举行一个开冰仪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卷十三)。可见,藏冰渊源古老,但后世相关文献并不多,藏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相似文献   

8.
<正>在上期文章《漫画中的葡萄酒文化——神之水滴中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神之水滴》这部漫画小说的故事梗概,以及主人公神咲雫与远峰一青比试赏鉴葡萄酒水平时提到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为了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神之水滴》这部小说的主旨是推广葡萄酒文化,我们将结合小说情节着重介绍作品中反复出现的15支葡萄酒的特点及其产地概况,因为每一支葡萄酒都不是虚构的。《神之水滴》之Domaine Gros Frereet Soeur Echezeaux  相似文献   

9.
正《十竹斋笺谱》(卷四)内容《十竹斋笺谱》(卷四)包括建义笺、寿征笺、灵瑞笺、香雪笺、韵叟笺、宝素笺、文佩笺各八种,另有杂稿笺十二种。(一)建义笺《汉书·贾捐之传》:"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议"通"义",后以"建义"指胸怀计谋,对事情的处置或兴办提出具体的意见。"建义笺"分别描绘了八个建功立业的故事。分别为投笔、丹书、遗棠、补衮、汉节、金縢、铜柱、焚券。  相似文献   

10.
《阿闼婆吠陀》第一章向来称为“神秘助记之方”1.11.唵!三七之行,蕴一切色,音聲之主,力显其神,指示我之全身。2.再来乎!音聲之主,结其神心。  相似文献   

11.
正一問題的提出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位於山西霍州東南,霍州即以山名。~1霍山屬古冀州,南接洪洞,北跨靈石,東抵沁源,并綿延至古縣等地,爲五鎭山之中鎭,山麓有中鎭祠,歷代享祀不絕。~2《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其澤藪曰楊紆,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穀宜黍稷。"~3作爲地方山川之神,霍山神最著名的顯靈事迹之一,是遺三神授趙襄子竹書。文見《史記·趙世家》:  相似文献   

12.
周宗旭 《寻根》2010,(2):86-88
<正>《汉语大词典》收有"脚牛"条,并指出:"脚牛,配种的公牛",举《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中的"社里一九五四年有两头脚牛"之句为书证。但《汉语大词典》却未收"脚猪"条,调查文献材料,发现文献中"脚猪"一词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例如,《跻春台》卷三《南乡井》:"罪满投生人世上,去变脚  相似文献   

13.
水雲樓與《水雲樓詞》(一)嘉慶《東臺縣志》卷三十四《録一·古蹟》云:“水雲樓:在秦潼鎮壽聖寺内,明吏部侍郎儲巏讀書處。乾隆年間,鎮人朱廷琛重修。韓子野《水雲樓詩》云‘壽聖樓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讀書來,元燈誰續琉璃古,憑眺猶能照客懷’。”明儲巏、清朱廷琛之生平,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16,(1)
正"吆喝"与"喓喝"吆喝,这里专讲食贩的叫卖声。古写作"喓喝",原是指虫叫的声音,春秋时期已见应用。如《诗·南召·草虫》:"草虫。"但""和"吆"在《说文》里都未曾收录。到了宋代,""仍是指虫声。如宋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十:"欧阳公云:‘予作《憎蝇赋》,蝇可憎矣,尤不堪蚊子自远喝来咬人也。’"宋代以后在文字上记载食贩的叫卖声较多。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更有御街桥  相似文献   

15.
乡村的狂欢节——社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水生 《寻根》2015,(2):36-38
鲁迅先生的《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幼时在家乡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天真率直、活泼可爱的农家少年形象,也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淳朴而欢乐的社日风俗画。读后,我们对古老的民间乡村社日不由多了几分向往。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每年都要祭祀社稷之神。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之神,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列入祀典。《白虎通义·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  相似文献   

16.
此山陰祁氏澹生堂抄本《兩浙古今著作考》十五册,祁承爍著。未刊稿本也。《千頃堂書目》卷十有祁承爍《諸史藝文鈔》三十卷,又《兩浙著作考》四十六卷一條,諸家著錄,僅見有此。《澹生堂全集》,崇禎刊二十一卷本,自涉園陶氏流出,後歸北平圖書館。藏園傅增湘曾記其卷十二“戊午曆”中有輯《兩浙著作考》,半載而成之語,是此書輯於萬曆四十六年也。其書湮沉三百餘年,世無知者,而今一旦更出,豈非快事。余初聞石麒見告,有澹生堂抄本一部出於杭市,書为殘帙,而索直奇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文明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孝"观念亦是如此。"孝"字最早出现在《尚书·尧典》中:"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舜以孝行感化家人,从而使家庭和谐。《说文解字·老部》将"孝"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是指善于奉侍父母的人。最初,"孝"体现为对祖先的崇拜。《礼记·坊记》记载:"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使民追孝也。以此坊  相似文献   

18.
胡適對《壇經》的考證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引發的争議也較大。學界糾正胡適考證之偏的努力一直都有,《壇經》研究應該走出"唯敦煌本謬誤"的歷史性迷失。本文致力於正本清源地討論當代《壇經》研究及其問題,從認真反思《壇經》研究方法論入手,强調要走出圍繞敦煌本的真僞之争,用更加包容和更有國際視野的研究視角重新審視《壇經》研究的相關問題。今天,我們要擺脱《壇經》研究當中的歷史主義偏差,不要繼續徘徊在東方的"東方主義"窠臼當中。要强調對《壇經》研究的哲學方法,站在理性主義角度闡發《壇經》的哲學意義,從而在《壇經》研究方向上走出一條新路。  相似文献   

19.
"狼烟"考     
李正宇 《寻根》2006,(2):92-99
“狼烟”一词的出现及流行燃烽火以报警,西周时期已有。《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烽火”是个统名,分指烟焰及火光,即《墨子·号令篇》所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烽火”又称为“烽燧”,《史记集解》引《纂要》云:“烽主昼,燧主夜。”《昭明文选》卷四十四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李善注引曹魏张揖说:“昼举烽,夜燔燧。”说明白天燃烟为号称为“烽”,夜间燃火为号称做“燧”。唐代《烽式》规定,警烽的传递速度“一昼夜须行二千里”(宋·曾公亮等撰《武经总要前集》卷五《烽火·行烽》条引)。在电讯尚未发明的…  相似文献   

20.
士与士文化     
正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意识,开始把人大致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但其次序历代有所不同。《管子·小匡》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石指柱础。《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曰:"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荀子·王制篇》亦有"农士工商"的排列。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曾说:"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