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74年在圣彼得堡创建的俄罗斯矿业学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为俄国的工厂输送矿业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的。这所学校在俄国教育史上被确认为第一所高等工程学校。从此,俄国开始了其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并且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体系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创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与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立足于21世纪对工程人才的新要求,结合国内外有关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阐述了作者对工程教育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模式特色鲜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一直以来是关注、研究和学习的焦点。对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制改革内容和学位制改革的问题与争议进行分析,有利于借鉴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体系改革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推进和深入发展,中俄两国教育合作迈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鉴于俄罗斯工程师培养方法在国际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通过探究和分析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及其实践经验,并结合该校“科学与教育研究中心”建设计划,阐述俄罗斯工程师培养方法——“融合科学与教育实践”计划及其创新实践过程,以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及中俄国际工程教育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参与、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企业与高校承担着相同的重要使命。而高等工程教育离不开工业企业全方位的参与和支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企校合作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高等工程教育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制度与体制,使企业全过程、多层次参与高等工程教育,形成校企共同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与转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未来几十年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现实需求,需要我们更加关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工程教育改革要趁势而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因此,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工科院校改革要着眼于确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具备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高科技竞争背景下,分层次培养高等工程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资源结构,是我国形成高科技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建构人才培养分层体系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存在短板。中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分层体系需与知识生产模式2影响下形成的科学-技术-产业链各环节相适应,培养各个高科技领域所需的工程科学家、工程研发人才和一线工程技术人才。针对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实状况,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师资队伍的工程素养,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分层机制。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政策 ,受到全国人民拥护。邓小平同志指示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教育为本 ,所以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面向工业建设 ,工业建设必须依靠高等工程教育。江泽民主席再三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指示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高层次人才。朱基总理十分重视发展科技教育。进入2 1世纪 ,我国必须发展高等工程教育 ,试述以下认识。一、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如此 ,特别是要工业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艳秋在《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俄罗斯的工程教育为俄罗斯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为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作者从教育立法、扩大高校自主权、引入竞争机制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四个方面,分析了俄罗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任务及改革方向,初步构建了适应新形势培养工程人才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