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卢梭在《爱弥儿》中大力倡导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主张教师依据儿童天性培养儿童。本文分析归纳卢梭《爱弥儿》中有关教师的论述,以阐明自然教育中教师的基本涵义、知识结构、教育观念、个性品质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芳芳 《现代教育》2012,(11):124-124
《爱弥儿》又称《论教育》,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自然教育论者卢梭的代表著作。书中阐述了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体现了其自然教育思想。顺着作者的论述,在自然教育氛围中长大的爱弥儿应该是卢梭思想的结晶,但是《爱弥儿》一书中卢梭精心培养的爱弥儿最后却以堕落结局令人颇有些费解。通过研读卢梭的《爱弥儿》以及其它相关著作,可将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爱弥儿》又称《论教育》,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自然教育论者卢梭的代表著作。书中阐述了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体现了其自然教育思想。顺着作者的论述,在自然教育氛围中长大的爱弥儿应该是卢梭思想的结晶,但是  相似文献   

4.
<正>《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著作,书中汇集了卢梭对教育的主要观念。在这本书中,卢梭以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家庭教师与爱弥儿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达到了启迪大众的教育作用。爱弥儿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在爱弥儿身上综合凝聚了多数儿童的影子,从爱弥儿受教育的经历可以看到儿童在经历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映射。  相似文献   

5.
卢梭是现代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卢梭主要的教育思想著作是《爱弥儿,或论教育》,这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卢梭从自然哲学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封建专制教育,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的指引,即根据儿童的年龄、个性及性别实施不同的教育,以达到培养自然人的目标。卢梭也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实践家,他在管教孩子的胡闹行为上非常有技巧,也非常有成效。本期人物:卢梭  相似文献   

6.
杨慧 《考试周刊》2014,(45):154-155
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其著作《爱弥儿》中,他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主张培养自然人,同时教育过程应当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教育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航 《文教资料》2011,(2):129-131
《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观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更能为现实的儿童教育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因此,研究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卢梭的儿童观可分为教育目的观、师生观和教学观,并可在此基础上寻求其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爱弥儿》作为教育著作,主要在于作者对他虚构的学生爱弥儿进行的自然人的教育和公民教育.自然教育是卢梭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则和目的,即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天性,在天然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地长成,教师要做的事只是创造条件、确保方向、观察动态、培养兴趣,不可过多地加入教育者的说教和干预.教育应该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赵娜  张业茂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06-108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儿童的现象,其结果严重影响了特殊儿童的康复。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从归于自然、顺应天性的教育理论出发,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强调教育要关注儿童,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自然人”的发展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分析,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使其更好地指导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儿童的现象,其结果严重影响了特殊儿童的康复。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从归于自然、顺应天性的教育理论出发,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强调教育要关注儿童,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自然人”的发展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分析,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使其更好地指导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18世纪形成的。他在所著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中,生动地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根据卢梭的解释.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这与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有其共性.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有尖锐的批判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对我们现代的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代教育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重要转变,那就是从教师中心,回到儿童,凸显儿童中心。关键问题是我们何以回到儿童?让我们回到卢梭。爱弥儿的教育方式是个人性的、个别性的,体现的是家庭式教育的需要。《爱弥儿》中展现出来的是自然教育的理想国,其意义在于它是一种镜像,也即康德所言事物的完善性。但在实践中,我们决不可照搬:从时间上来分析,当下的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从空间上来分析,卢梭把个体成人的初始性空间置换到自然场域,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经典的教育哲理小说,其精髓在于尊重儿童的天性,回归自然。本文论述了卢梭对2岁至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自然教育观,希望能对当今中国儿童的教育有所启示,以及纠正一些家长、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工作者在儿童教育观、教育方法上的缺失和错位,摒弃毫无活力、教条式的教育形式,共同支撑起儿童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4.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矛盾和紧张关系。《社会契约论》以"社会"为取向,否定人的"自然状态";《爱弥儿》以"个人"为取向,强调"自然教育"。然而根据卢梭本人的教育意图,二者实际上是一以贯之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表面上是对"自然状态"的否定,其实是对"自然状态"的模仿:以"道法自然"的方式建立公民社会。并且,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着重阐述了对一般公民的教育(大众教育)。《爱弥儿》并非《社会契约论》的对立面,它阐述的是对公民社会的立法家的教育(精英教育)。正因为立法家对于社会的作用高于一般公民,所以《爱弥儿》的重要性高于《社会契约论》。  相似文献   

15.
《爱弥儿》作为一部关于人和创造人的教育著作,充斥着浓厚的自然神学色彩。教育的本义是指人的生成,是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依循上帝造人意志的充分展开。围绕上帝的造人意志,卢梭在《爱弥儿》中构建了两条相互缠绕的论述路线:一是以生物形态学的方法描摹人的长大,二是以自然神意论的方式设计人的原型。前者充满一种有机论色彩,凸显教育中人的生长和涌现;后者体现一种目的论特征,规定教育中人的出生和样态。这两条相互缠绕的论述路线,构成了整个爱弥儿自然教育方案的神学底色。《爱弥儿》不是一本纯粹的教育小说,而是卢梭有意筹划的生物学神学论纲,是卢梭仿制上帝如何造人的一部新《圣经》。  相似文献   

16.
<正>1760年,让-雅克·卢梭塑造了爱弥儿这个教育学历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通过卢梭的描写,我们随爱弥儿诞生、成长到恋爱、结婚,看到了卢梭所称的"自然教育"—服从自然永恒法则、保存人类天  相似文献   

17.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以及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先驱。《爱弥儿》是他的主要著作,代表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教育、自由教育以及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爱弥儿》与卢梭的自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爱弥儿》的教育意图 1762年,在相继发表两篇早期论文之后,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卢梭多次强调《爱弥儿》在自己全部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在致友人马勒塞尔伯的信中,卢梭提到,"我的全部精神智慧分散于前两篇论文和《论教育》(即《爱弥儿》)中,三部著作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整体"….卢梭的这个说法一方面表明了《爱弥儿》的核心意义,同时也表明,由于注重写作技艺的卢梭有意对全部的"精神智慧"加以分别表述,那么,把握《爱弥儿》的思想意图绝非易事.努力把握两篇早期论文的思想意旨并由此溯源至卢梭的整体意图,自然构成了理解《爱弥儿》的先行要求.然而,从《论科学与艺术》最初的批评者开始,对卢梭意图的把握已经成为进入卢梭思想门径的首要难题[2].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自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教育.但在&lt;爱弥儿&gt;中,爱弥儿并不“自由“,他处于教师的权威控制之中.这就是“卢梭悖论“.本文对卢梭悖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卢梭那里,权威和自由的悖论为正义至上所消解.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爱弥儿》中阐述的自然教育体现了对儿童自然发展规律的重视,体育、智育、德育等几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与具体方法对独立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而著作的附录则从爱弥儿的角度体现了生活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独立人格的养成与完善。教师引导和生活教育在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过程中分别起着初期引导和后期完善深化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当代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兴趣培养、知识获取过程以及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结合生活教育来培养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