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件工程师皮蛋先生家楼上住着李大勺。李大勺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师,烧菜的手艺可真是没话说。李大勺每回在家一烧他的拿手菜--糖醋排骨,那香味直往皮蛋先生的鼻子里钻。李大勺也大方,每次都送给皮蛋先生品软件工程师皮蛋先生家楼上住着李大勺。李大勺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师,烧菜的手艺可真是没话说。李大勺每回在家一烧他的拿手菜--糖醋排骨,那香味直往皮蛋先生的鼻子里钻。李大勺也大方,每次都送给皮蛋先生品尝一大勺。不过李大勺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脾气太暴了!尝一大勺。不过李大勺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脾气太暴了!  相似文献   

2.
正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李镇西教育作品》,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名家李镇西是如何"炼成的"。其中既有李镇西未来班的教育实验,也有李镇西生活化的课堂求索;既有李镇西的演讲录、阅读史,也有李镇西的精神发育史与思想发展史。这套书,较为完整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阅读这套图书,究竟能给各类教师带来什么?一、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指南针读李镇西班主任工作案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在手把手地教导你。他的教育案例,涵盖了  相似文献   

3.
韩愈有首很拗口的诗,题目是《赴江陵途中寄赠五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初读,颇为其中的王二十、李十一、李二十六疑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查阅许多资料后才知道,这里的王二十是王涯,兄弟排行二十;李十一是李建,兄弟排行十一;李二十六是李程,兄弟排行二十六。 在称谓中表示“行第”最突出的时期是唐代,像王二十、李十一、李二十六之类的称呼在唐代诗文中比比皆是。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与夏十二  相似文献   

4.
(十)在我们的追问下,李叔叔缓缓地道出了往事。原来,王教授的原名叫王心,跟李叔叔家有世仇。据李叔叔说,大约两年前的一个晚上,王心潜入李叔叔家,将其妻女全部杀死。当时,李叔叔正外出有事,逃过了这一劫。可狡猾的王心没有逃走,而是藏在大衣柜里等着李叔叔回来。李叔叔回来后悲痛欲绝,王心悄悄地靠近李叔叔。李叔叔察觉了,拔腿就逃。而王心在后面紧追不舍。突然,李叔叔发现一个奇异的“黑洞”,他被吸了进去。李叔叔醒来后,不见了王心和“黑洞”,松了口气。几个月后,他通过西西虫的爸爸才知道自己到了四度空间。这样,他便住了下来。他住在一…  相似文献   

5.
景慧 《神州学人》2012,(6):9-10
"李领事您好,我们学校有的自费留学生因经济原因,没有加入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可偏偏在打工期间生病了。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权益呢?""李领事,留学生之间的财产侵害事件,领事保护适用吗?""李领事,中日两国政府间签订有针对留学生的相关租税互免条约,请问留学生该如何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李领事,暑期去港澳短期旅游,还需要  相似文献   

6.
汤静 《教师》2015,(15)
开学了,学校安排我们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其中有一个片段,讲的是一个转学两天的学生要求妈妈把她转回李老师的班级,理由是:在新集体中她感受不到温暖,同学们之间的相处都是冷漠的;而在李老师的班上,却处处都有同学们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熊振鸿 《师道》2012,(11):60-61
李镇西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是:人文情怀。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关注李老师的博客,关注《中国教师报》上的"镇西随笔",我感觉到李镇西老师是深具"人文情怀"的一个人。无论是对朋友,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他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尊重的心、赞赏的心去对待。我想,凡与李老师交往过的人,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同感(只可惜我还没有与李老师见过面)。有这样一份"人文情怀",人心所向,就在情理之中。"遇到"李镇西先生,是一名教  相似文献   

8.
夜窥     
习武之人没有不想成为武学大师的。江南的李拳师在武艺日臻纯熟时便有了这种想法。他想为南拳扬威并促进南拳的发展,影响他实现梦想的就只剩下北腿王了。北腿王其实是慕名前来拜访李拳师的,但李拳师并不知晓。那天,在李拳师的武馆开张大典上,李拳师登上比武台双手一拱说,南拳以精巧干练、迅疾紧凑闻名、必将击败粗蛮笨拙的北方拳脚!  相似文献   

9.
W(a,b)型李代数是Witt代数和它的密度张量模的半直积,很多无限维李代数都具有这种结构.这类李代数的结构和表示被广泛的研究.通过计算一类W(0,1)李代数的二维中心扩张P的导子代数,确定它有四个外导子.在文献[1]中,李代数只有2个外导子,而我们得到了一个李代数的中心扩张的导子代数与其导子代数不同构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我们幼儿园的李老师怀孕了,肚子越来越大。那天晨间活动刚结束,我就看见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喧闹。我走过去一看,只见朱晓敏小朋友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神秘地说;“李老师的肚子有这么大,要生小娃娃了!”惹得小朋友都笑了起来。个别顽皮的孩子就跟着起哄:“李老师,大肚子!李老师,大肚子!”有几个女孩子则七嘴八舌地喊:“告诉老师  相似文献   

11.
我们院的李奶奶已经有八十多岁了,但她的头发大多数还是黑的,眼睛也不花,走起路来精神抖擞,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她有这么大的岁数。李奶奶性格开朗,富有爱心。她和小孩儿特别玩儿得来,还特别喜欢小动物。李奶奶在我们院的车棚里养了四只无家可归的小猫,这些小猫都是在“非典”时期被别人遗弃的,李奶奶觉得它们特别可怜,就把它们捡了回来养在这里。李奶奶对这四只“野猫”格外好,她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给小猫们做饭,然后给它们送去,让小猫们每天都能吃到香喷喷、热腾腾的食物。院里的居委会大妈劝她注意点儿身体,李奶奶总是一句话就把她们给“打发…  相似文献   

12.
《文选》尤刻本是以全帙形式留存至今的最早的李注《文选》版本,在《文选》版本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依据近年问世的《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一书,在详细比勘其中李注和尤本中的李注异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尤刻本李注不仅正文、注文以及注音部分吸纳了五臣注,而且也汲取了唐代其他众多注家的内容。尤刻本李善注《文选》,实际上是唐代以来在李善注原本的基础上,又采纳诸家注本之长的集大成之书,其间搀杂了唐、宋两代漫长的岁月里学者们校勘《文选》李注的成果。这一性质的成因在于李注本在李善生前已经有多种不同的钞本和宋代官学多次组织学者加以校勘,采纳当时存世的各家注本,加上自己的意见,多有改动和充实。  相似文献   

13.
李悝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间的有数几个的政治家当中之一.在这个时期间和李悝同样重要的,前于他的有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和越国的范蠡;和他并时的有吴起在楚国;后于他的有申不害在韩国、商鞅和李斯在秦国.现在把战国初期法家李悝在魏国所施行"尽地力"的内容作分析,加以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李迅先生是颇有建树的数学专家,又是百年名校福州一中的校长,在数学界和教育界有很高的声望。在校内,李校长在每年开学初、学年末大会上的讲话,总是高屋建瓴、思路清晰、图文并茂、文采斐然,让听报告的我等颇为享受,甚至常有一点隐秘的开会期待。前几年,李校长还偶尔向我等透露一两首小诗、一两篇小文,也有信手偶得、清新  相似文献   

15.
知道著名作家李準同志名字的人不少,但知道他是蒙古族作家的人却不多了。李準同志“蒙族,原姓木华梨,后简改为李,家乡是河南省洛阳县下屯村。现改为孟津县。”(《中国现代作家传略》)李準同志是比较有成就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和其它五十几个中短篇小说以及一些电影、戏曲和剧本。 李準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幽默这种表现手法。在《李双双》、《王结实》、《老兵新传》、《小康人家》等代表作中,几乎到处可见幽默的手法。  相似文献   

16.
生平李颙(1627~1705),明清之际哲学家。字中孚,号二曲。李颙在理学上颇有造诣,被称为海内大儒;李颙和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统称为关中三李。  相似文献   

17.
<正>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情境教育展馆里,有李吉林老师亲笔书写的一幅字:师德为上,真情倾注,终身乐学,方为人师。这16个字是李老师60多年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李老师从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儿童教育家的成功秘诀。李老师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每位教育者学习,尤其值得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向大国良师目标努力迈进的年轻教师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李亮剑同学是位非比寻常的同学。不说他那酷酷的三七分头,铮亮的牛皮夹克,永远有好几个大洞的"乞丐"牛仔裤,就这个名字就够骇世惊俗的。其实,李亮剑本名李超,不过他的老爸看了《亮剑》之后,李超就改名为李亮剑了。老爸希望李亮剑像李云龙一样,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来。可是,李亮剑属于那种无风也能起三尺浪的人,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李亮剑。并且李亮剑还想方设法地惹女同学生气,并以此为荣。因此班里几个比较文艺的女青年,经过长时  相似文献   

19.
大萝卜     
很久以前,张村有个张大伯,是个种菜能手,种的萝卜长得特别大,人们都叫他张萝卜。李村有个李大伯,也是个种菜能手,人们都叫他李萝卜。每年秋天,张大伯和李大伯都要把自己长得最大的萝卜拿出来,比谁的萝卜长得更大。一连几年,张大伯的萝卜长得总比李大伯的萝卜大一些。人们便开始叫张大伯为张大萝卜,叫李大伯为李二萝卜。张大伯因为人们称他大萝卜,心里美滋滋的,开始瞧不起李大伯。又一个秋天到了,张大伯的萝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其中最大的一个萝卜就有一百多斤重。张大伯把大萝卜放在小驴车上,乐呵呵拉到李大伯院子里。李大伯把张大伯请到…  相似文献   

20.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民族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仅从调式与和声两个方面论述了李遇秋创作的风格特点。李遇秋对中国民族的调式、和声有很深刻的研究,对西洋的调式、和声亦有着清晰的了解,因此,他的手风琴作品的调式与和声的运用上总有着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