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长沙晚报的报道实践,探析地方媒体如何运用本土化策略做好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策划和报道。地方媒体可以第一时间从国内外重大事件中找到与本地相关联、受众喜爱的新闻元素,从独家视角深入采访挖掘出不一样的落地报道,从而为受众提供及时、精准的新闻内容。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不止体现在能发现“有”,还要善于看到“妙”,在“从无到有、有中生妙”中发掘新闻金矿。  相似文献   

2.
都市报的新闻题材多种多样,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看,“民生新闻”是所有媒体争相拓展和挖掘的重点。做好“民生新闻”,其实就是从“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对新闻题材、报道角度和方式进行选择、策划,以期形成一定的媒体风格,争取受众认可。  相似文献   

3.
黄琳 《记者摇篮》2006,(6):11-11
都市报记者作时政新闻,一个很大的难处是参加不了省市党政高层会议,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要闻。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在我做时政新闻记者的这几年,总结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那就是巧做“二手新闻”。如果简单地把人家报道的内容拿过来,一番文字上的改动,直接“搬”上我们报纸的版面的话,既有“剽窃”嫌疑,又不能真正把这些重大新闻的意义充分展示出来,对于受众来说也“不解渴”。所以,做“二手新闻”,绝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将党报所报道的新闻内容作为新闻源,或者说一个新闻线索,就这个重要的我们感兴趣的新闻线索,重新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挖掘,…  相似文献   

4.
当代报纸传媒的立足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新闻策划。一方面,从阅读兴趣看,由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媒体外,现代互联网络媒体提供了即时信息服务。受众除了关心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信息外,更关注新闻的“背后”。另一方面,从报纸媒体的特点看,以文字描述为主要手段的报纸新闻信息发布,必须要求通过分析性报道获取受众的关注。因此,在信息开放时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的优势,已不能简单地在“独家最早发布新闻信息”的传统要求里,而应该更显著地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入挖掘之中”。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成为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广大受众所关心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已成为媒体间争取受众的首选。但在报道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诸如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不够、切入不妥。笔者认为传媒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应遵循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引导舆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对中国各界来说都无疑是一件盛事,同样,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又是难得的一次大显身手的绝好时机。如何在重大的新闻事件报道中最大限度地彰显自身的实力与特色,于林立之媒体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到受众最大程度的认可,便成为了各家媒体竞逐的焦点,这也成为了对媒体报道重大新闻事件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在这次报道中,各家媒体蜂拥而上,使尽浑身解数,力求报道上的突破,而作为影响了京城几代人成长的北京晚报,在此次报道中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下面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时届岁尾,人们总会怀着不平常的心情准备辞旧迎新,各种媒体照例要对时局做一番回顾展望:梳理一年来的重大新闻事件,点评其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如果说,媒体一年365天奉献给受众的国际新闻报道是一台丰富多彩的节目,那么国际新闻年终报道就是一出高潮迭起的“压轴戏”。为了唱好这出戏,使之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媒体需要早做安排。一、明确指导思想,精心谋划组织《人民日报》报道任务重,版面有限。年终报道要在不影响日常报道的前提下进行,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扬长避短,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国际新闻年终报道同样可以搞得有声有色。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怎样培养新闻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刚 《网络传播》2005,(12):36-37
通过传统主流媒体对“神六”发射报道的特色和优势,可以看到网络媒体,尤其是地方新网站,在面临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由于政策法律以及经营成本的原因,根本无法获得第一手的报道条件,地方性网络媒体总是处在简单地转贴主流媒体新闻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融媒体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概念逐渐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途径越来越丰富。不满足于传统纸质媒体文图结合的媒介形式,可视化新闻应运而生。本文以十堰晚报在三天内“诞生”两件H5作品的经过,浅析重大新闻报道的策划思路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
"马赛克"与媒体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宏 《现代传播》2004,(2):134-135
“马赛克”是一种电视特技,在一些主人公不宜抛头露面的节目中,常会用这种特技进行遮挡。由于细碎的遮挡块颇似马赛克,所以得名“马赛克”。如果您对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一直很关注的话,您会发现在这一档新闻节目中,“马赛克”的使用率一年比一年高。从开始报道公安分局民警“打扒”,因不能暴露警员的便衣身份而不得不打“马赛克”,到后来主动为那些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画面打“马赛克”。这期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小女孩被骗作母亲》是1998年的一则新闻,当事人康明蛾是一位年仅14岁的母亲。14岁的母亲在我们这个…  相似文献   

11.
程前 《军事记者》2013,(1):22-23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触角可以说无处不在。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一出现,立即就会被各媒体所关注和报道。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许多媒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焦点聚焦在新闻事件本身,从而造成各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经常大同小异。那么,在这个媒体充分竞争的时代,如何实现新闻的独特挖掘,充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笔者在新闻实践中感到,在新闻事件的前伸与后延中挖掘新闻,是实现新闻独家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让传统报业不得不积极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起步较晚的新闻摄影报道也经历着蜕变的痛苦和喜悦。伴随着“网络一代”的成长,主要通过纸质媒体获取信息的受众数量在迅速减少,报纸、杂志甚至电视都受到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夹击。例如在对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传统的纸质媒体很明显地败下阵来,它不仅落在了电视后面,也无法赶上网络,其中新闻摄影记者的静态图片报道也随着纸质媒体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环境下,大量跟风报道导致同质化新闻充斥各大媒介,与为受众呈现后续新闻事件进展的跟进报道不同,跟风报道“一窝蜂”式的重复报道,在形成新闻舆论场的同时,极易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理性评判.  相似文献   

14.
李艳 《新闻实践》2012,(10):74-75
所谓外地重大新闻的本土化对接,是把本地受众所关注、关心的外地重大新闻进行"本土化"加工处理,使之或在新闻事件上、或在新闻人物上与本地受众进行有机对接,使本地受众享受到富有本土风味的外地重大新闻,或者富有"外地风情"的本土新闻。本文以金华日报的奥运报道为例,探讨地市报如何有效利用新闻资源,丰富新闻内容,满足本地受众多样化信息需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2016年起,湖北荆州日报社在践行媒体转型融合的道路上一直秉承“无视频不传播”的理念,不断刷新新闻传播流程,重构传播语态。特别是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善于使用短视频快速将受众带入新闻第一现场,通过声画直接触达受众感官,引发共鸣和互动,提升传播价值,牢牢占领宣传主阵地。  相似文献   

16.
重大新闻事件,是指备受媒体和大众普遍关注的、影响广泛的、具有轰动效应的话题性新闻事件,通常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个显特征就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吸引注意力的磁场。广告策划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重大新闻事件的这种磁场效应,吸引受众的“眼球”,那将收到非常好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戴世富 《新闻界》2003,(2):35-35,54
重大新闻事件,是指倍受媒体和大众普遍关注的、影响广泛的、具有轰动效应的话题性新闻事件,通常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吸引注意力的磁场。广告策划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重大新闻事件的这种磁场效应,吸引受众的“眼球”,那将收到非常好的广告效果。 那么,如何利用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广告策划才能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重大新闻报道的本地化,是指围绕一个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通过新闻资源的整合,挖掘该新闻与本地读者之间的相关点或接近点,从而体现报纸的地方特色。国内外重大新闻报道的本地化,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心策划。必须找准一个“点”,即利益的相关点、新闻要点的接近点或者心理上的动情点,由点延伸到线,再由线扩张到面。其中时效性是三者能顺理成章地连成一体的关键。 国内外重大新闻报道的本地化,是其新闻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不是人为的炒作;报道本地化是有选择的:策划报道时要注意避免杂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张敬辉 《新闻传播》2009,(12):65-65
近年来,“广播新闻大型直播”这种报道形式,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重大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新闻大型现场直播,多取材于受关注度高、有较广泛社会意义的重要题材。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在于.它报道的是什么事正在发生,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第一时间同步播出,及时、直接、形象生动地反映活动全过程。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的一种表现形式:策划、报道重大活动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韩克鑫 《青年记者》2016,(35):27-28
近年来,反转新闻屡见不鲜,其新闻剧情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受众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判断.在媒体不断更新报道新闻细节,新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过程中,受众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会逐步瓦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如果新闻总是历经“磨难”才露出真相,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就无从谈起,所谓的媒体公信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