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古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传后世。诗人雅号的来历大体有以下几种。一、表现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如,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囚";刘禹锡诗多豪迈、气象开阔,白居易称他为"诗豪";骆宾王喜爱以数字入诗,人称"算博士"。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人的绰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因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而起的。如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因其篇幅短小,故最讲究炼字锻句。因一首好诗或一句佳句而得一雅号,是古代文人的趣事。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杜甫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李贺诗词奇崛冷怪,雅号"诗鬼";白居易"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人呼"诗囚";卢延让醉心推敲,"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  相似文献   

4.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诗穷者而后工"其实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板桥受骗     
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山东潍县知县,辞官后以卖画为生。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兼书画家,其诗、书、画皆精,人称"三绝",深为当世推重。他的诗歌讲求真情,豪放而慷慨;书法融隶、楷、行、草为一,号称"六分半书";尤善画兰花、墨竹、怪石,秀丽而苍劲。无论诗文、书法、丹青,每有一作品出来,人们无不争相求购。他有个怪癖,就是酷嗜狗肉,认为狗肉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送别》一文教学已经接近尾声,此时,教师如诗的语言在教室里深情流淌:"故人已乘白帆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腔离愁化成了这首诗——"学生齐声朗读古诗";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春水荡荡,满腹别绪凝成了这首诗——"学生再次齐读古诗";一路平安,朋友保重,来日再续,千言万语聚成了这首诗——"学生又齐刷刷地朗读古诗。听课教师纷纷低声赞叹":教  相似文献   

7.
王学忠的诗集《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做到了"我诗写我心",又体现了"我心同民心",也即"我心"与"民心"相交."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的表达方式,有些诗由写"我心"而折射出"民心";有些诗由直接写民生民心而体现"我心同民心";有些诗同时写"我心"与"民心",较好地体现了"我心同民心"."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表现为语言质朴而独特,意象新颖而丰富,叙事简约而诗化.  相似文献   

8.
唐词,主要是中唐文人词,具有浓郁的诗化色调,它与诗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牵连丝缕,于是时人将之称为诗之余,视为"诗"之"余事"、"余波";词人亦谓之"曲子诗客"。看起来,这好像只是一个单纯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1,(13):115-115
一、因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而起 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囚”;刘禹锡性情豪迈,意志坚强,白居易称他为“诗豪”;骆宾王喜爱以数字入诗,人称“算博士”。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诗的情感性及其教学中的解读现状诗歌最本质的属性是抒情性。古今诗人和评论家都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认为情感是比诗的音节这一"外在的质素"更为重要的"质素",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咱1暂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也曾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潜意识,在诗  相似文献   

11.
李露 《大学生》2013,(7):26-27
正我自小勤练书法,喜爱国画。曾经觉得这只不过是工作之余的消遣、陶冶情操之举,但是进入大学学习后,却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国绘画画法对人文社科、理学工程科目等学习竟然都有着指导性意义。"工笔画"与"写意画"是我练习过的两种国画画法。其中,工笔画力求形似,注重细节和写实,人称"巧妙而精细者";写意画则力求神似,强调意境和神韵,人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  相似文献   

12.
此文从"诗"的角度赞美祖国山河,很有特点。但是,引用哪些诗,诗涉及哪些名山大川,要注意"必要而又充分";根据题目,有一山一河就足矣。引用谁的诗,引用哪些诗,要注意"集中而有序"--选材时,不必堆砌。  相似文献   

13.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全唐诗>中人称代词"你"的各种用法作了统计与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揭示这个代词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诗歌鉴赏的要点是对诗"意"的把握,对诗"意"的解读除了要打通阅读经验与诗歌内容的内在联系外,还要充分尊重诗歌的"言"、"义"、"象"、"意"四层结构和"言"、"音"、"意"三层结构的双重召唤结构这一个性特征。这一个性规定了在文本解读的整体意识下其解读的一般流程:看看,定"调";读读,明"义";想象,造"象";读、悟,解"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在以往知识经验、情感经验的基础上,调动理解力、联想想象力、感受力、直觉力等多种心理能力的共同参与,"读"是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倪培森 《初中生》2007,(10):26-27
"难得糊涂"一词是由清朝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首创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因诗、书、画皆工,人称"三绝".  相似文献   

17.
孟子引诗呈现不同的特点:与国君谈话侧重"以史说诗";孟子个人语录中多断章取义且具有格言、警句的特色,表现出训诫的意味;与门弟子答问注重道德、人伦、学问的教诲。但就引诗方式而言,"一是作自己立说的证明,一是陈述历史事实",而"以史说诗"是其显著的特点。这与孟子的"法先王"思想、"迹熄诗亡"诗学观念以及"权"的思想有关;亦是向国君谲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诗意地生活     
生活如诗,从古到今,浪漫情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之一。面对生活,李白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则"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乐在其中;苏东坡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屈原低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意地生活,把自己也变成诗,这样的情怀如同一颗种子,一直埋藏在很多人的心中,当微风徐徐吹来,  相似文献   

19.
屈原命运坎坷,托情山川景物,"香草美人";谢灵运与世不遇,寄意山水遨游。《楚辞》"开后世诗文写景之法门";诗至灵运,山水真正独立。谢灵运的诗有明显接受楚辞之处。从语言与风格的融汇,思想感情及精神的追寻上探讨谢灵运诗对楚辞的继承,并从文学观念的角度揭示谢灵运在山水描写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是现代自由体诗歌区别于古代格律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人称代词从古代格律诗歌到现代自由体诗歌由隐到显的模式转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相关,大量现代人称代词的入诗是近代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产物。诗人对不同人称代词的取舍,反映出人称意识、体物视角、言说方式、诗意建构的差异性。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大量入诗与多样化表现,打破了古代格律诗歌长期以来隐藏主体或主体缺位的含混状态,使现代诗歌的内涵趋于多义且具有了多重发声的可能性,对现代诗歌的句法、诗体结构及音节节奏等一系列形式变革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