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公众的媒介接触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移向转变的框架内,网络媒介内部受众行为由传统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等信息内容获取向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的创造与分享转向;在社会化媒体内部,亦发生由最初网络邮件、博客等媒体向社交媒体、微博等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特性媒体的结构性转移.从中可发现两条演变主线:个人逐渐掌控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与能力,分享与关联而创新了媒介与人的社会化属性.  相似文献   

2.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传播媒介形态和传播模式的转型,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共存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主要特点.技术支撑以及政府的非绝对控制使得媒介功能从传统被动型向主导型转变,并导致了媒介职责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双重异化.要避免媒介功能异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大幅提高公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2):55-60
本文结合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和媒介生态理论,以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例,以点带面,从种间竞争和社会选择的角度探求社会化媒介进化的规律。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介的演进源于外来基因和本土基因的融合。围绕着用户、内容、商业等资源的媒介种群间的竞争是社会化媒介进化的内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生境对社会化媒介进化起着"社会选择"作用:政治因素制约了社会化媒介发展的形式和方向,经济因素促进了社会化媒介优势资源的积累;文化形塑了中国社会化的媒体的"围观参与式"和"圈子"交往特征;补救性技术促进未来社会化媒介向人性化、跨越时空、全感官互动、部落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5.
覃芹 《中国出版》2015,(12):16-20
比起以往任何一种类型的媒介,社会化媒体与日常生活的连接都更为紧密。依托互动传播技术的进展,社会化媒体通过媒介内容、社会交往和个人身份建构等新兴特点及应用参与日常生活的形塑、诠释和再生产,其影响渗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归纳了日常生活中社会化媒体呈现的具体特征,从现实应然、学术应然和价值应然的角度论述了日常生活作为媒介环境研究关注层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开启了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进程。论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应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媒介深度融合落实到“人”的要素上,这是由中国传媒生态的三重逻辑决定的。新型媒介制度实践作为一种“体系”实践,首先是包含了受众和用户主体的实践;作为制度性公共产品,与执政理念相互契合,互为表里,“人民至上”是其核心;媒介深度融合之“深”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之“全”正是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两个维度,其交叉点正是社会行动者的传播公共性建构。全民主体、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认同,这些构成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内涵。将“人”放在传播的首位,是向真正的传播本体的回归,这是新型主流媒体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了媒介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及其主要内容;论述了它在向公众普及媒介知识及媒介运用技能,提高其识别媒介、选择媒介、运用媒介和批评与监督媒介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基本实践路径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要建立媒介教育相应的督导与协调机构、形成媒介教育的社会化系统、编写媒介教育的普及教材、发挥新闻与传播院校媒介教育的骨干作用、开发媒体机构媒介教育的宝贵资源、加强媒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丁全林 《东南传播》2020,(3):142-144
媒介的社会化和自媒体化给普通人的信息传播赋权,媒介技术变革打破了传统广告行业边界:非传统广告人介入广告传播行列,但由于非传统广告人的先天媒介素养缺失,加之后天社会、经济、技术等外因合力导致其广告传播行为的增能与失范并存。本文主要探讨非传统广告人广告参与失序的具体表现与原因,在既有的媒体与信息素养基础上,为加强非传统广告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媒体平台建设能力提供新参考方案,以促进新媒介技术环境下广告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传播媒介形态及传播模式的转型,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共存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主要特点。媒介内容的生产也从单纯的由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过传统传播渠道发布,到现在由每个屏幕后的人在网络上发送信息,引起广泛关注与转发,进而引起传统媒体报道及再次传播。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的表现入手,从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所担负的各个角色,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石焱 《青年记者》2020,(5):82-83
媒介与技术的融合一直是媒介史上最本质的发展规律。在技术发展相对迟缓的第一媒介时代,少数精英和意见领袖操纵传播链条,普通大众作为纯粹的信息接收者而存在,形成自上而下、人在“媒介外”的一对多传播格局。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生态系统呈现出崭新面貌:不存在权威性的传播中心,普通大众成为掌握主流话语权的社会阶层,“自媒体”“大众媒体”等新词汇迭代更新,人由“媒介外”侵入“媒介内”。美国学者马克•斯波特将这种媒介系统称为第二媒介时代。在多数人的思维还停留在第二媒介时代之时,以浸媒体作为主流媒介的第三媒介时代已经悄然来临①。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由大大小小的事件组成。时至今日,重要的社会历史事件均需借助媒体。可以说,历史的生成演变、集体记忆的记录分享,都要依赖媒体对"事件"的选择与建构。关于"事件"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创造历史的过程。①在电视出现并不断发展之后,媒介事件作为一个概念得到了西方社会学和新闻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媒介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媒介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媒介竞争日趋激烈,媒介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市场营销中较为常用的手段——活动营销,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为媒体所借鉴,用以提升媒体的经营业绩和品牌形象的。如何将活动植入到广播电视平台,并延伸放大,以期创造社会效益、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成了许多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交活动逐渐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以及消费信息的行为习惯,网络社交时代广告生存的媒介环境以及传播渠道正在发生改变,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发展正在影响着广告产业的生存格局。广告传播的媒介环境、广告内容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逐渐表现出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广告开始回归人性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4.
政府、媒体和公众是媒介世界的三个构成部分,作为策划操控者的政府的声音在"华南虎"事件中缺位,导致了舆论一步步沦向被动局面.而现代传媒则在市场化过程中陷入职业道德与利益冲突造成的困境中."艳照门"事件却反映出一直受政府引导和媒体轰炸的公众正借助着现代互联网创造出一个传播奇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介新秩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媒体发展研究,侧重于仅从媒体、媒体集团内部来分析媒介资源的分配和诸如媒介产品营销、广告营销、财务管理等微观层面的问题。而对于中观、宏观等涉及战略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把媒介放在整个媒介生态的背景下来加以考察。 本文把生态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知识相结合。对于传播过程中媒介与受众、国家、文化、媒介之间以及媒介内部等关系作一番考察,提出若干媒体扩张的生态学法则。  相似文献   

16.
杜林 《当代传播》2007,(4):99-100
体育传播是人们通过媒介对体育信息的传递与分享.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以电视为主的传播媒介使体育的表演性和观赏性在视觉化层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广度,但其在传播、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其内部的两级分化.  相似文献   

17.
李夏薇 《青年记者》2017,(20):12-13
技术革命后,接踵而来的总是媒介的革命.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已日渐减弱.受众大量的时间被社交平台牢牢占据,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演变为通过微博分享、微信群、朋友圈这些社会化、辐射式的传播渠道.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众多不同形态和模式的社会化媒体,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化传播时代.从宏观的角度观照当下社交网络时代的传播系统,“传播者从专业媒体机构扩展到非媒体机构和个人;内容生产模式从组织化到社会化;传播模式从单向大众传播到以社交关系为纽带的互动式群体传播”.①但是,和社会化媒体、社会化传播相关的诸多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公认精准的定义,社会化传播的诸多特征也少有系统的理论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孟欢 《东南传播》2010,(9):109-1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之间逐步走向互动、整合。《杜拉拉升职记》建立了以图书出版传播为起点,报纸、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多种媒介互动传播而取得强大传播效果的本土范例。本文在试图分析其多种传播形态后,进一步分析其媒介互动传播的特点,继而从深层解读其互动传播现象。由此可知,跨媒介传播与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化社会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媒介接受者对媒体的本质属性、传播技巧、制作手段产生相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以正确地理解和评估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海湾战争后,美军在修改的《作战纲要》中写道:“媒体传播的力量能够对战略方向及军事行动的范围,造成戏剧性的影响。”在信息的实时报道与战场的透明化传播中,大众传媒作为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特殊作战平台与作战手段,发挥…  相似文献   

20.
侯迎忠 《视听界》2008,(4):74-76
数字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带给广播媒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通过对长沙地区听众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众接触广播及与电台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广播媒体听众比例下降,目标听众定位存在偏差。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改变缓慢。为此。广播媒体必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转变。节目内容制作上从专业化向类型化转变。积极培育听众在数字化背景下收听广播的新习惯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