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名篇,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愚公这个战胜自然的英雄形象。关于愚公形象的塑造,教参历来把寡妇之子作为群众支持移山的代表,以示“愚公的事业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侧面烘托愚公形象;一线教师一直尊重这一观点。但经推敲《愚》文发现,把寡妇之子看作寡妇讽劝愚公移山的代言人,更利于愚公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李华同学问:“《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壮举令人敬佩,可私下里有人说,愚公其实很愚,他干吗移山而不搬家?这不更省力吗?对此,老师您是怎样看的呢?”关于这一问题,即愚公不应移山而应搬家,看起来似乎是能根据实际情况而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似乎是“实事求是”,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寓言往往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中来教育人们应该怎么做。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愚公形象的塑造和其移山壮举的成功,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人要有远大的抱负,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和坚强毅力,相信人能战胜一切困难。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愚公精神”。愚公的远大抱负体现在“年且九十”却仍要去“叩石垦壤”以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美好未来,很显然移山不  相似文献   

3.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脍炙人口,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文中塑造了愚公这一鲜明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同时也说明了克服困难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文章通篇运用对比,突出愚公的光辉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一、直用人名对比,增强讽刺效果。 文中主人公直接命名为“愚公”,因为他移山面临着种种困难:一是自己年老体衰,“年且九十”;二是太行王屋二山既高又大,“方七百里,高万仞”;三是力量弱小,仅靠全家力量,“聚室而谋”,“吾与汝毕力平险”;四…  相似文献   

4.
愚公真愚     
在《列子》中有一则《愚公移山》的故事,塑造了愚公这位“年且九十”却要“毕力平险”的倔老头形象,为的是表现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决心。于是后人对愚公百般敬仰,为他的精神折服不已,纷纷感慨“愚公一点都不愚”。难道愚公真的不愚吗?我却说愚公很愚。愚公要移山的想法固然没有错,他也是想为子孙后代考虑,使他的儿孙出入不致翻山越岭,可不知他有没有想过挖山要花费他子孙数代人无限的精力,一年才能够往返一次,难道他希望他的儿孙们把毕生的精力都花费在挖山上吗?忙忙碌碌一辈子,没什么作为,没多少回报,却整天…  相似文献   

5.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名篇,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愚公这个战胜自然的英雄形象。关于愚公形象的塑造,教参历来把寡妇之子作为群众支持移山的代表,以示"愚公的事业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侧面烘托愚公形象;一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笔观摩了两节《愚公移山》的示范课,许多学生质疑愚公移山的必要性,追问愚公为何不以搬家来替换这种耗损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移山行动。两位老师均将答案归因于作利用神话寓言的虚构来突显愚公精神。这种讲法没错,但仅仅解释了章形式因的问题,而淡忘了愚公移山深层的社会原因。我倒认为愚公宁可选择移山也不搬家迁移这一行动是由我国农民固有的一种历史化心理——安土重迁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笔者在观摩两堂《愚公移山》示范课中,均看到许多学生质疑愚公移山的必要性,都在追问愚公为何不以搬家来替换这种耗损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移山行动。两位老师均将答案归因于作者利用神话寓言可以虚构的特点来突显愚公精神。这种讲法没错,但不全面,缺乏社会深刻性,因为两位老师淡忘了愚公移山深层的社会原因。我认为愚公宁可选择移山也不搬家迁移这一行动是由华夏古代农民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心理——安土重迁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正>《愚公移山》是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同志在40年代就曾提出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这种精神.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一部分人把它说成是效率低、不合时宜了,并提出了“愚公应该搬家”的观点.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我认为愚公应该移山,而且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正>(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808班班,文中不再标注)一随感一则守拙——读《愚公移山》有感◎周陈然一个"年且九十"的愚公因"出入之迂也"召集全家"毕力平险"毫不退缩,纵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也无法阻挡他移山的脚步。他身上  相似文献   

10.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节,不怕困难的愚公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现在学习此文,仍有现实意义,因此历年来被作为教材教育学生。我们认为把握此文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时应抓住两点:教育学生的情感核心点是学习愚公精神,价值观的核心点是讨论“移山”会带来哪些反思?  相似文献   

11.
《愚公移山》一直是初中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多年来,有部分老师在分析此文时,总是把文中的智叟和愚公之妻等同看待,认为他们两人都是移山计划的反对者。当然,智叟作为移山计划的反对者,是毫无疑问的;但愚公的妻子是不是移山计划的反对者,则大有探讨的必要,这也是本文教学中常会出现的而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古文时,有学生说:“愚公确实很愚蠢,不然的话,他为什么不搬家呢?搬家不是比移山容易得多吗?”学生能够不落俗套大胆创新,这种求异思维,似乎是应该鼓励的。可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这样一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不就成了愚公真愚,智叟实智了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任何困难,勇于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不也变成了愚昧固执,不知变通了吗?试问这还是一部鼓舞人心的伟大作品吗?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首先是学生没有认识到文学作品虚构和借题发挥的特点。《愚公移山》本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作者借以来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任…  相似文献   

13.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多年来,围绕智叟和愚公之妻对待愚公庞大移山计划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的质疑声,从来没有断过.近日,笔者听课,课堂上学生对此争论气氛活跃,谁也不服谁,最后以老师"愚公之妻不是反对者,而是支持者"盖棺定论.课后上百度搜索"愚公之妻不是移山计划的反对者"共有十多页,其中以湖南岳阳县三中方发贵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第11期)上的文章为代表,几乎全都一个调子--"愚公之妻是一位积极关心移山事业、行事谨慎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愚”与“智”的辩证──《愚公移山》教学片段深圳南油中学张少军完成字词句的教学任务后,师生开始转向课文篇章结构及思想内容的分析。师: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决心移山,一个反对移山。作者为什么把"移山派"叫作"愚公",把"反对派"叫作"智史"呢?生:...  相似文献   

15.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提出质疑:“山难道真的不加增吗?听说喜马拉雅山现在每年大约增高一公分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相信人定胜天,这是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16.
愚公为啥移山笨笨熊和聪明兔是同班同学,又是好朋友。一天,它们正在埋头写作业。笨笨熊突然问:"聪明兔,今天我们学了《愚公移山》,可我一直想不明白愚公干吗要移山,我觉着他太傻了!""你真笨,这个都不懂!愚公把山移走之后,手机信号就好了呗……"聪明兔得意洋洋地说。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富有神话色彩的一篇寓言故事,其文本的思想光辉一直闪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久久不息。而愚公这一形象所承载的矢志不渝、迎难而上、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也已定格在中华民族精神的肌体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披荆斩棘,破浪扬帆,开启了成功之门。但是,也有人说愚公实愚,与其移山,不如搬家。由此对愚公形象大打折扣,认为他有勇无谋,不思变通,遇事缺乏灵活性,牺牲自己的残年余力不说,还让其子孙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值吗?鉴于此,笔者认为,对愚公形象应多角度解读,才能让《愚公移山》这一文本的思想光辉真正照亮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带有神话色彩,展现了愚公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现在学习此文,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     
角度之一: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描写人物、表现中心。背景介绍中两座山的既高且大跟后文移山的人既老又小形成对比,衬托出移山之不易和愚公决心之坚定。为了突出愚公,作者特设了智叟这一形象,并层层设比,以他的目光短浅,来反衬出愚公的远见卓识。一组组对比衬托的运用,突出了人物,表现了中心。教学方法与过程:本文难词僻句不多,且注释又详,在学生熟读课文后用点拨谈话式组织教学,第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故事名字是《愚公移山》。要求是只准看课下注释,不许翻其他参考书(促使其熟读课文)。第二步,点拨谈话。教师设计出带启发性并能提挈全文的问题,如:①本文共写了  相似文献   

20.
林蔚 《科技文萃》2005,(10):43-45
夸娥--愚公移山故事中的大力士.他被愚公的诚意感动,由玉皇大帝派遣,替愚公实现了移山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