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不清是哪位前人说过这样的话:摊好书如对佳人。今见已故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先生1961年所作《卖书》诗,第一首云:“爱书曾被目书痴,今日卖书如卖儿。小市青缃百卷掷,山妻红泪两行垂。”其他首又有“书痴原爱书如命,无奈翻书不救饥”、“万事无如吃饭难”等句。如此诗句,读来教人倍感心酸。两年后,罗先生又有《简张一纯先生》诗,还是谈书的,又谈到自己卖书事:“有书岂必久,八口日须糊。并州来几载,立券数烦吾”,句下自注曰:“予来此已卖书数部。”一个爱书如命的学者、诗人,为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而卖掉心爱的书,…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8,(1):62-62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请沈从文任北大教授。抗战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一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适之先生的最大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个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已故老友、原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王仲荦教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仲荦生前友好和他的高足在此聚会,共同缅怀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仲荦原名牛,字仲荦,后改名元崇,以字行。仲荦生前,我一直称他为牛兄。今天他虽然离开我们已有十年,但我将永远仍以牛兄称呼他。十年前,牛兄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当时我正在杭州参加章太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遽闻恶耗,悲恸无已。十年  相似文献   

4.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九三学社中山大学支社前主委周连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17日在广州逝世,终年94岁。周连宽先生是广东省开平县人,1905年2月出生。1928年广州中山大学肆业,1930年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毕业。1932年武昌华中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历任上海市立图书馆馆长、广东文献委员会编藏部主任、岭南大学图书馆编目部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主任、中山大学图书馆研究员、中山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等职务,1986年退休。周连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档案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  相似文献   

5.
盛唐前期著名文人张九龄的见存诗歌究竟有多少首,迄今说法不一。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乔象钟先生谓:“《曲江张先生集》是张九龄为我们遗留下的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十三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张九龄》,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 月第1版,第73页)。此后,又有一说:“张九龄现存诗二百一十八首,本集收为四卷”(《唐代文学史》上册,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 265页)。统计的数目显然前后有异,是否所据版本不同, 亦未见说明。华南师大文学院的陈建森先生曾撰有《<曲江集>版本源流考》一文,惜未提及各种版本的诗歌篇目  相似文献   

6.
明刊本《临川先生文集》是根据南宋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刻本覆刻的。它保存了宋刻本的原貌,诞生年代较早,搜集又相对齐全,所以是学界公认的善本。特别是它所筛选的诗歌,在笔者看来,要比其他的本子更为可靠。但是笔者近年发现,《临川先生文集》也误收了二首诗歌。这二首诗歌本系他人所作,然一直被误为王安石所写,实为不妥。  相似文献   

7.
漓江版《朱荫龙诗文选》,封面为梁漱溟先生题签,并影印尹瘦石绘、柳亚子题诗的朱荫龙像,徐铸成先生作序。朱萌龙(1912~1960),字琴可,自号甘寂寞室主人,幼年得旧学之传,青年就读于北平民国大学。治学涉猎颇广,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尤有贡献。曾在南宁、桂林等地任教,并曾任广西通志馆编审。解放后应山西大学校长邓初民之邀,任该校教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0年  相似文献   

8.
我是怎样成为王栻先生的研究生的王栻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老教授,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国研究严复第一人。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招收了三届硕士研究生,共五人。我是他的第三届招收的研究生,是1980年春考的,1980年9月1日进校。那届王栻先生只招收了我一个研究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全系也只招收了三个人,另两个是中国古代史的。  相似文献   

9.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省档案馆又征集到一批名人档案,其中有著名考古学家、书法篆刻艺术家孙太初先生,著名画家、出版家柯德恩先生,滇军将领杨如轩先生,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惠荣先生,现  相似文献   

11.
由我和张小曼编的《张西曼集》于2010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编者在欣喜之际,不禁想起了我接触张西曼先生著作的漫长过程. 1949年下半年,我在东北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历史系学习时,一次从图书馆借阅到张西曼著的《历史回忆》一书,此书记述了自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一文,文中记述了张先生在1911年武昌起义后,孤身一人到中俄边境深山招募土匪刘弹子所部为骑兵,南下支援革命的事迹.读完此文,我认为张先生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自从那时读完《历史回忆》一书之后,我很长时间没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张先生及其著作,直到2006年上半年读到黎跃进著的《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一书(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发现此书有关张西曼从事翻译普希金作品的情况,我当时正在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因此对张先生这方面的业绩很感兴趣,于是想进一步全面了解张西曼.不久我读到了张小曼写的《情系万安》一文(辑入《慈父遗爱——名人子女忆父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此文对张先生的生平与业绩有全面的评述,我参考此文写成了《传播俄国文化 致力中国革命——张西曼先生光辉的一生》,发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主办的《文史春秋》2006年第12期上,从此我与张先生有了进一步的"深交".发表此文之后,我又忙于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茅盾同志的回忆录《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一》,提到张元济先生,说他是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开辟草莱的人。“不但是最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今年是张元济先生的逝世二十周年,很希望商务印书馆能编一本书来做个纪念。凡在历史上做出过贡献的人,人民是不能忘却他的。张先生诞生距今一百十三年。在他七十生日的时候蔡元培、胡适、王云五曾联名发出征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1995,(1)
常书智馆长在张舜徽先生、陶懋炳先生赠书交接仪式上的讲话各位前辈、学人、名家、领导、同行和来宾:今天,我们在建馆九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为张舜徽先生、陶懋炳先生的赠书举行交接仪式。张舜徽先生是我省沉江县人,生前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导师,中国历史文...  相似文献   

14.
正望道先生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莫过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的首译者。然而先生不只是中共建党的参与者,望老自1920年走上复旦讲台至逝世,在复旦任教50年,其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5年。他是奠定中国现代修辞学基础的卓越学者,更是师生心中屹立的精神丰碑。然而先生也不只是心怀仁爱的教育家,在儿子陈振新教授的眼里,父亲用自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言传身教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料》2006,(4):107-107
与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同时代人的英国著名诗人本&#183;琼森,在莎翁“默默无闻”逝世七年之后,于1623年写出《悼念我心爱的威廉&#183;莎士比亚大师及其作品》一首长诗,“一位成功的诗人,靠功力,也靠天分。你正是这样的诗人!”这诗大胆的赞美与措词的慎重,用我国戏剧家李健吾的话来说:“用的字句简洁而又有分量,有几行诗已经成为定评定论,为后人所乐引乐道。”  相似文献   

16.
张晰 《浙江档案》2006,(6):50-50
众所周知,商务印书馆名扬海内外,曾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过辉煌的一页。而为此做出不朽贡献的正是商务印书馆的功臣、中国近代出版巨匠张元济先生。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1959年8月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张先生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童年是在粤东度过的,直到十四岁,才随他的母亲回到海盐原籍。张先生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刑部贵州司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章京。张先生爱国之心强烈,积极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902年进入…  相似文献   

17.
殷薇 《山东档案》2005,(3):61-62
(一)1934年10月9日晚,在青岛万年山路,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礼堂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这里正热烈举行山大中文系欢迎新同学和新聘教师大会。会议主席严曙明致欢迎词,在讲到“本系本学年,在师长方面,新聘有现代文坛知名的舒舍予(老舍)先生,将来一定能予本系同学很多的指导与教诲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老舍当时已幽默作家的声誉,许多学生已读过他的《老张的哲学》《、二马》等小说,早想一睹这位“幽默大师”的,风采。(二)老舍在青岛国立大学任教两年时间,第一学年聘为讲师,第二学年改聘为教授。当年山大中文系的学生们亲耳聆听了老舍先生…  相似文献   

18.
快艇溯钱塘,秋阳力尚刚。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木筏排滩下,风帆背日张。鲥鱼时已过,齿颊有余香。这首题为《溯钱塘江》的诗,是郭沫若先生在1961年11月6日留给浙江人民的,与另外两首诗《访严子陵钓台》、《登桐君山》一起刊登在同年同月8日的《浙江日报》上。这三首诗的原稿现保存在浙江省档案馆里。通过这三首诗,我们可以遥想当年,中外宾客来杭游览西湖名胜,溯钱塘江而上,观赏严子陵钓鱼台,饱尝富春江的鲜美鲥鱼,继而登上桐君山,一览美景的画面。郭沫若先生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此次来杭,主要是陪同缅甸联邦国会代表院副议…  相似文献   

19.
郭玉新 《兰台世界》2007,(8S):60-61
“京索先生三尺坟,秋风漠漠吐寒云。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这是贾岛元和五年(或六年)游赵,游嵩岳,旅途中经京索先生墓时,写的一首悼念诗。京索先生何许人也?此人姓唐名衢,本贯大唐郑州荥阳郡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人,他长白居易10多岁,长贾岛近20岁,说是他们的长辈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20.
"京索先生三尺坟,秋风漠漠吐寒云.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这是贾岛元和五年(或六年)游赵,游嵩岳,旅途中经京索先生墓时,写的一首悼念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