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困难班”管理的难点及我们的做法朱艳春每当假期来临,总有一些父母既没有寒暑假且家中又无闲人,他们往往仍将孩子“寄”在幼儿园中。这些幼儿在假期里被幼儿园同编在一起,人们很贴切地称之为“困难班”。“困难班”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父母的后顾之忧。但是...  相似文献   

2.
又到了八月,班里的孩子多数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我们也忙着为他们做一些知识上、心理上的准备工作。往年毕业典礼后,孩子收拾完东西随家长离开幼儿园时,会说一声:“邱老师,再见!”“我会回来看您。”或是送上一个甜甜的吻。此时,我和重感情的孩子都禁不住流下热泪。这些泪水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有思念,有期盼,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向往。这一次,我不想再看到孩子的眼泪。何不让孩子高高兴兴地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而又充满对老师、幼儿  相似文献   

3.
“家园互动”栏目一直是我们成功开展各项班级活动的有力保证,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在“家园互动”栏目的设置上特别注重调动家长参与创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家长、小朋友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三年来,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分别创设了不同的板块供幼儿展示,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我班的“家园互动”栏目中闪亮登场,让孩子成为栏目中最亮的星星。  相似文献   

4.
拜师学艺     
我们班的每个活动区里总有两三个“领军”人物,美劳区里有静雯、永康,棋类区里有建新、梓鹏,结构区有稳杰、琦琦,语言区有嘉欣、晓莹……他们对这些活动区的材料运用自如,活动能力明显比其他幼儿要强,只要他们进入这些区活动,其他幼儿也会因羡慕而加入进去。我想,何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让孩子教孩子呢芽于是,我便在班上开展了一个“拜师学艺”活动,并且给每个活动区里的“高手”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下棋棒的称“下棋高手”、故事讲得好的称“故事大王”、建筑水平高的称“建筑师”、会制作“点心”的称“点心大师”,并让孩子们根据其姓氏…  相似文献   

5.
案例1 小运动会的新思考浙江沈玲玲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召开小运动会,但如何真正通过运动会来促进幼儿体能的全面发展,如何让所有幼儿都参加项目,如何在活动中体现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 “放开”和“限制”。“放开”是指各班的团体操表演,要让全班孩子人人参加。“限制”是指一个孩子只能参加1~2个单项比赛。这样做的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所有孩子都有表现能力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大带小活动。如我们设计了大班和小班合作比赛的项目——袋鼠跳。即由大孩子站在后面双手搭  相似文献   

6.
又到6月毕业季,很多幼儿园忙着筹备和举办毕业活动。在幼儿园看来,大班毕业活动不仅承载着幼儿对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美好回忆,更寄托着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入人生新阶段的美好期许。然而,在毕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听到来自家长和孩子的另外一些心声:“拍拍照片,演演节目,这样的庆祝没什么意思。”“我的孩子没被选上表演,整天闷闷不乐,都不爱上幼儿园了。”“几个月前就开始排练,正常的教学几乎都不开展了,孩子每天回来直喊累。”……我们不禁思考:毕业典礼是谁的典礼?毕业活动是儿童的需求还是成人的意愿?毕业对幼儿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所组织的毕业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意义?幼儿园的毕业活动到底应该怎么办?本刊以“幼儿园毕业活动的实践与反思”为专题,约请不同作者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毕业活动方案和关于毕业活动的看法,希望通过这些不同角度的解读,引发读者对毕业活动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托班幼儿情绪不够稳定,我们一直未能向托班家长开放幼儿在园的半日活动。一些家长接送孩子时,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如何向托班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便成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随着电化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运用摄像手段向家长“开放”幼儿在园半日活动。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少家长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兴趣和爱好,而是代替孩子去选择兴趣和爱好。而他们为孩子选择兴趣的标准又往往与希望孩子将来有个好职业之类的功利目的直接挂钩。于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了“钢琴考级班”、“影视表演班”、“美术书法班”、“外语班”、“计算机班”等等。坦率地说,我也是这支匆匆忙忙的队伍中的一员,但我认为做父母的应有一颗平常心,要注意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9.
幼儿升入大班后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自己的孩子能写多少字 ?能做几道计算题 ?家长们填写“家园联系册”时 ,多半家长都要求老师多留一点作业 ,让孩子回家完成。而家长们所要求的这些作业 ,都是一些“死作业” ,如让孩子多抄几遍生词 ,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死作业”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讲 ,弊大于利。那么 ,幼儿园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雏形 ,所以幼儿园不宜给幼儿布置一些“死作业”。时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们带着孩子游戏 ,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做作业 ,写写字呢…  相似文献   

10.
说起我们班的一些“活跃分子”,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这些活跃分子上课时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能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忧的是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不爱举手,爱插嘴乱发言,影响了其它孩子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呢?我苦思冥想了很久,但一直不能想出既不伤孩子自尊心又能激起他们举手发言兴趣的两全其美之策。  相似文献   

11.
一、家乡的红泥土我们班的爱家乡教育,从让幼儿认识家乡的红泥土开始。首先我带幼儿去观察农民伯伯挖地、播种,并让幼儿讨论泥土有什么用处。幼儿七嘴八舌地说:“泥土可以种豌豆、大豆,可以种麦子、棉花”……回园后我又问:“泥土除了可以种庄稼、蔬菜外,还可以做什么?”幼儿说出可以做碗、做花瓶、做砖头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又带幼儿到砖厂参观,让他们亲眼目睹砖厂的工人叔叔怎样和水搅拌泥土,怎样制坯烧砖。然后再让幼儿参观各种建筑物,了解家乡的红泥土对  相似文献   

12.
张兰香 《教育导刊》2009,(11):45-45
进入幼儿期。孩子已经开始注意自已与异性同伴身体结构的不同。一些幼儿对生殖器官开始产生好奇,一些幼儿总是在问:“妈妈,我是从哪里采的?”“老师,为什么我站着尿,她蹲着尿?”……有时候,这些问题会让年轻的爸爸妈妈或教师感到措手不及。如何回答幼儿提出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接受着全家众星捧月般的爱。然而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奉献爱。我们问班上孩子:“妈妈在家都做哪些事情?”幼儿会说:“我妈妈天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织毛衣……”我们又问:“如果妈妈不在家这些事谁来做?”幼儿会说:“爸爸做。”照此问下去,几乎众口一词“奶奶做、爷爷做、婆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幼儿园《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纲要》中的要求是互相呼应的。对此,我有一些新的认识。一、让孩子的生活处处充满爱“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面对的是一群不同寻常的孩子:智障、耳聋、失明……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孩子最需要自己的关怀。多一份牵挂、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多一份宽容,这是老师们给这些孩子的;让孩子们找回自信,找回快乐,这是老师们最大的心愿。在第20个教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群特殊的老师们———在我看来,即使是那些最有“问题”的孩子,只要对他们宽容,给他们机会,他们身上潜藏着的光彩就一定会让你惊喜。———浙江省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胡美芬老师“这些孩子的境遇真是让人同情。”胡老师说,“他们又聋又哑,刚…  相似文献   

16.
曾经,我们在学校是很有“名”的。因为有几个“之最”。学困生最多的班、淘气鬼最多的班、上专科课纪律最乱的班、成绩最差的班,还有最“穷”的班——每次收书费等费用都是全校最后一个交。关于最后一个之最,我是可以理解和体谅孩子的,他们也不想这样,可是谁让我们班也是拥有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最多的一个班呢?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些学者、专家通过办讲座、卖教材,向幼儿家长推广学前儿童超前识字成为“神童”的方法。许多家长在“望子成龙”思想的支配下,对这些讲座、教材趋之若鹜。同时,也有一些家长问:“我们想教孩子认一些字,但有些学前教育专家却不主张我们让孩子认字,我们还真搞不清呢。”以上表现反映出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那么,学前儿童到底要不要识字呢?  相似文献   

18.
刘胤  赵莹 《学前教育》2006,(5):40-40
【活动背景】 我们班很多孩子干事磨磨蹭蹭,我们对孩子一日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有磨蹭习惯的幼儿高达78%。在家中,幼儿磨蹭的行为习惯更为严重,早晨起床让家长很头痛。大班孩子将要升入小学,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现状急需改变,于是,我设计组织了“一分钟”的社会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你家孩子报什么班了?”“咱家宝贝是不是也该报个班了?”这是许多父母见面时最爱讨论的话题。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兴趣班很多,有关的说法更是众说纷纭; 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学,错过关键期再学就难了; 将来别人都有一技之长,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会缺乏自信; 孩子上兴趣班,费时费力费钱,孩子又累又痛苦,甚至搞得全家紧张; 费了半天劝戒,也没见孩子学出个什么样子来,上班似乎也没有什么用…… 所有这些信息让父母们很困惑:该让孩子上兴趣班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大班幼儿毕业在即,教师忙着设计、组织相关的毕业活动:参观小学、唱毕业歌、举行毕业典礼,园领导忙着联系拍毕业照、做毕业讲话……本人倒是觉得这一时间段最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是否“学业”有成,教师是否“术业”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