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卫视频道遇到了新一轮优胜劣汰的较量。卫视的发展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开拓创新,打造个性化品牌栏目,凸显频道特色,是提高卫视频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寻求突破,树立创新典范 (一)选择突破口自首家卫视开播到现在,中国的省级卫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卫视频道急剧增多的筹建阶段,此时的卫视节目以整合本地地面频道节目为主,少有自办节目,频道的地域性色彩较浓。第二个阶段是内容为王阶段,部分卫视频道开始打造自己的节目,比如东南电视台等频道,凭借自己的优势节目迅速在全国打开知名度。现在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品牌创新阶段,各卫视频道开始意识到节目品牌精品化和个性化对频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东南卫视综合分析判断第三阶段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决定独辟蹊径,把新闻制作列为品牌创新的试验田和突破口,《海峡新干线》栏目于是应运而生。 (二)确定突破点卫视新闻节目一向难办。一方面, 省级卫视作为各个省对外宣传自己的主流频道,承担着地方政府新闻宣传的“喉舌”功能,省级卫视必须编播大量的地方新闻,这就使得大多数卫视频道的新闻地域色彩较为浓厚;另一方面,观众往往是根据兴趣和需要来决定收视节目的,而大多数地方新闻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而电视产业竞争的实质是“内容为王”。一个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它有几个品牌频道,而品牌频道需要品牌栏目做支撑和保障,品牌栏目的核心就是品牌节目。竞争之下,打造电视品牌节目至关重要,这就必须强化品牌经营意识,透析新环境下的节目发展趋势,从提高节目质量的核心入手,通过科学有效的市场运营策略,努力构建、强化、创新和维护品牌节目,乃至塑造精品栏目、王牌频道的新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张海玲 《视听界》2002,(5):88-88
作为地方台必须努力构建自己的品牌:以高知名度,高收视率的品牌栏目,品牌节目、品牌频道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电视屏幕上来。  相似文献   

4.
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的专业、专一、专注,为频道细分了观众市场,也赢取了大量广告客户"有的放矢"的广告预算。但是,频道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中也遭遇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众多频道在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上的同化或相互模仿复制,给这些频道的长线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甚至成为频道的生存危机。正如一种商品的物理功能与属性容易被模仿,而品牌赋予它的附加值却不能复制一样,从频道内容到节目,被模仿不可避免,只有独特的频道品牌才是唯一的、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频道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视竞争在多频道竞争时代更多地表现为同质竞争,即相同或相近定位的类型化频道之问的竞争。目前电视媒体市场的现状,传受众感到“有节目,无频道”即品牌节目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电视包装全称电视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它是对电视台的频道和栏目的整体形象进行外在的形式要素上的一种强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体过剩的背景下,电视进入了品牌时代,频道包装已经成为频道参与品牌竞争、增加广告收益、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频道包装被视为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为适应电视媒体发展规律和观众收视需求,根据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鲜明的节目形式,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电视包装主要分为频道整体包装、频道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还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音  相似文献   

7.
频道品牌是指频道名称、节目标识、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声誉、节目包装、节目结构、观众认同等有形无形因素的总和。媒体经营靠品牌,靠树立媒体形象。①  相似文献   

8.
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频道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频道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这对频道的品牌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试以Mbox合肥电视台影院频道为例,通过对频道的品牌定位、栏目设置、受众分析来探讨电视专业化频道应如何经营。专业化频道应该有鲜明的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受众,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电视竞争已经从单一节目的竞争进入频道竞争阶段,但是作为频道竞争力基本组成和支撑的节目却越来越成为各台比拼的重点。特别是当频道作为媒体的渠道资源,面临不再稀缺甚至过剩的窘境时,“内容为王”更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由电视剧和品牌栏目相互支撑的频道结构及播出组合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频道内容发展的趋势。自制节目的原创能力对于一个电视台,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提高一个电视台的原创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管理科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一、省级体育频道品牌发展历史回顾根据国际惯例,国际电视频道品牌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1.内容泛专业频道化;2.内容专业细分化、市场全国(或国际)化;3.频道已有垄断性内容资源,形成频道品牌;4、品牌资源经营系列化。在中国,省级体育频道的品牌发展,大部分仍处于第一、第二阶段,少数跻身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1.
白净 《新闻世界》2013,(6):64-65
现今,越来越多的细分化、专业化频道的出现,使得电视频道的数量已经今非昔比。越来越多同质化电视频道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制作成本的上涨和收视风险的增加。如何在具有读图化、信息碎片化特性的当今电视市场中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频道品牌形象的打造,而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就得巧用电视包装。电视包装的主要目的是让观众在收视享受中,对节目也就是产品有直观的了解、然后产生深刻记忆,并最终形成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因此,在各大电视频道,借由电视包装进行品牌营销,并建立各自的品牌战略呈现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标志性的品牌频道,各界对纪录频道的关注焦点已经从“新频道”转移至“好口碑”和“好节目”.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解析了央视纪录频道在品牌建设与传播上的多项创新.  相似文献   

13.
品牌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经济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这种竞争在如今频道(频率)众多的传媒市场中同样存在。那么,怎样才能形成有特色的频道呢?我觉得,树立市场经济中的品牌意识,打造满足听众需求的品牌节目,形成听众收听的品牌效应,是构建频道特色的必由之路,也是频道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取胜的法宝。目前,随着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媒体已经由广告竞争、发行竞争、新闻竞争、人才竞争发展到了品牌竞争阶段,具有品牌价值的优秀栏目、优秀主持人是电台电视台最鲜活、最具个性的品牌,不但对受众具有广泛的号召力,而且对受众的忠诚度具有…  相似文献   

14.
频道包装是一个电视频道成熟稳定的标志,它突出频道的个性特征,增强观众对频道的识别能力,确立频道的品牌地位。如同商家促销商品重视包装一样,电视频道市场竞争力也与频道包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敏  方超 《新闻前哨》2005,(7):61-61
后频道时代,从技术上讲是广播电视、通讯与计算机领域所使用的技术更加集中或重叠的时代,其基础就是数字化技术。从市场角度来说,后频道时代是新型市场形成的时代。新型市场的典型市场特征是节目供给者与收看者可直接进行交易,价格高低程度、内容丰富性在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新型市场中,受众被动收看节目的局面被打破,消费者的偏好及视听选择行为成为新型市场的驱动力。从接受对象来说,后频道时代的媒介传播对象演变为:大众-分众-个人,媒介成为个人化的媒体。观众通过互动工具的使用,可以实现新的“节目组合”,使消费呈现出主动性和个性化消费特征,进而取消了频道时代设置的频道界域,频道消费转变为节目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广播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这已经是业界公认的事实。而广播媒体的品牌经营首先是节目的品牌经营,只有做到了节目品牌化,才能达到频道的形象化、社会化,因此决定频道成败的关键在于一系列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17.
熊熙 《东南传播》2011,(7):152-154
在电视频道多如繁星、电视节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观众对节目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节目品种的可选择性,电视节目市场已经向多样化、个性化、细分化和复杂化发生质变,栏目之间、频道之间、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也由单纯的节目竞争和质量竞争转向以栏目综合实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本文以电视经济生活频道一档历经九年的品牌栏目《纠风·效能...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品牌栏目和频道品牌的影响力。品牌频道需要品牌栏目做支撑,品牌栏目则有利于品牌频道的构建。这次央视综合频道借助栏目的改版,很好地维护了其频道的节目和频道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业受两股力量的推动和相互作用,正处于一个向纵深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股力量源自于节目生产的内动力,即中国电视经历了节目与栏目建设阶段、综合频道(台)建设阶段,别无选择地走到了专业频道建设阶段,其标志是从原来以生产为龙头的体制转到了以收视市场为龙头的体制。  相似文献   

20.
节目主持人与电视频道形象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就是活台标,电视作为图像媒介.它与观众的交流除了节目的内容之外,很大程度上依箱主持人的形象,而主持人的形象知名度则主要来自有效的"包装"和"宣传".因此,强化节目主持人在频道形象包装中的地位,可以更好地达到塑造个性化电视品牌、优化频道包装系统传播效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