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联红军完全彻底地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中国东北、朝鲜北部等广大地区,从而大大巩固了它在远东的安全,并使它有了在东方同美国抗衡的资本。后来,苏联同美国争霸,片面发展军备,终于步入死胡同。日本关东军的覆灭,是它长期霸占我国东北的必然下场。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而导致亡国亡军的境地,而数十年后的发达兴旺则是得益于军备的限制。对于我们来说,苏日之战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与灾难,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对外来侵略势力的警惕  相似文献   

2.
明洪武年间,福建“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久米村,中国的谱牒文化也随之传到琉球。久米村人编撰的久米村系家谱在修谱目的、体例方面都与中国家谱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家谱的内容可以看出久米村人深受中国姓氏文化、婚姻制度、宗族制度、儒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仍坚守中国文化。久米村人还把在中国所学的儒家思想、先进的各种生产技术传至琉球,促进了琉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中日琉球交涉占有特殊的地位,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在交涉中的表现为世诟病,然考诸史实,李鸿章虽在琉案发生之初持消极态度,但后来他坚持“兴灭继绝,护持弱小”的原则,否定日本灭之琉球的两分办法,提出“存琉球”案以复国的两分琉球主张,并反对总理衙门与日使草签《琉球条约》《配加条款》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1918年,段祺瑞秘密与日本进行军事结盟,并签订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所谓“共同防敌”,既是段祺瑞政府军备扩充的借口,也是日本侵华政策的幌子。日本出兵不是对俄而是对华,段祺瑞不是对外而是对内。这份协定没能实现段祺瑞借日本之力武力统一的梦想,只留下了许多难以去除的隐患。究竟是“防敌”还是“强敌”,《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中日两国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在1874年发生的"牡丹社事件"中,关于琉球归属和台湾生蕃地区所属问题,中国主张的"华夷观"和日本倡导的"公法观"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为证明生蕃地区的无主性和出兵的合理性,日本委任法国人布瓦索纳德为法律顾问,随大久保利通赴北京与总理衙门折冲樽俎。布瓦索纳德基于万国公法提出的交涉对策,既使日本赢得了谈判,又化解了一场箭在弦上的中日之战。  相似文献   

6.
1日 1889年,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决定,从1890年开始,把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2日 1519年,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逝世。3日 1928年,日本侵略军为支持军阀张作霖,阻止蒋介石的反阀军进攻,出兵山东济  相似文献   

7.
1935年4月14日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建立的所谓“斯特莱沙阵线”,谴责了德国公布重整军备宣言,单方面废除凡尔赛条约军事条款的行为,并昭告于世,三国“完全一致同意用一切实际可行的手段,反对足以危害欧洲和平的片面废除条约的行为,并将为此目的进行亲密的合作”.然而,事过两个月,英国政府就背着法意两国,于6月18日同德国签订海军协定(以下简称“海协”),为德国再次毁约扩军大开绿灯.英国政府  相似文献   

8.
1927年日本借口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侵略山东。在日本出兵山东过程中,《申报》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对日本出兵山东这一侵略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揭露。文章试图报道日本出兵山东,到关注政府对日出兵态度,动员社会各界反日救国,最后揭露日本军事侵略野心等方面,展现《申报》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所起到的舆论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琉球组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琉球组舞的形成问题 ,日本音乐学界大多从日本本土的角度出发与“能”进行比较 ,认为组舞是接受了日本本土“能”的影响而形成的。本文以琉球历史发展为脉络 ,从中、琉、日三个角度对琉球组舞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其中着重论述中国戏曲对琉球组舞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71年,一些琉球居民乘船遇风飘至台湾,误入“牡丹社”,被当地原住民杀死,史称牡丹社事件。日本借这一事件乘机发难,于1874年出兵3000余人入侵台湾。清政府委派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率军赴台,有效地反击了日本的侵略,最终迫使日本军队撤出台湾。在处置这一事件的过程中,福建船政局的相关人物和机构时时出现在清政府的各种函电中,其作用屡屡被提及,凸显其在解决这一重大海防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也折射出当时的闽台关系十分密切。早在事件发生不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便明确指出,牡丹社一带的原住民区域“系中国辖境,豈容日本窥…  相似文献   

11.
1927年春,冯玉祥率西北军出兵河南,参加武汉国民政府发动的二次北伐。当时,河南境内的红枪会正值鼎盛,对于省内时局的发展举足轻重。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情况下,西北军对红枪会采取了怀柔、利用的政策;红枪会对西北军亦持欢迎态度,并在冯玉祥应允其所提种种条件后,暂时接受了西北军的安抚。西北军与红枪会之间的这种关系,看似合作,实为相互利用。随着西北军对河南的完全占领,两者最终分道扬镳。西北军与红枪会之间关系的演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军阀势力与地方武装关系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2.
嘉庆十三年(1808)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闽籍官员齐鲲受命前往琉球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尚灏。在琉球期间,齐鲲不仅恪尽职守完成使命,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其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作风亦在琉球国上下获得一致好评。作为清朝首位出任册封琉球使臣的闽籍官员,齐鲲册封琉球之著述《续琉球国志略》、诗文集《东瀛百咏》在中琉关系历史中留下了丰富且生动的记载。本文试图就齐鲲册封琉球之经历及其相关著述、诗文等方面,对册封琉球使齐鲲及其往封著述进行深入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承认琉球为日本保护国,并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然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9月,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经远”号管  相似文献   

14.
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入侵并占领阿富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不安。1981年6月16日,又同喀布尔当局签订了苏联同阿富汗之间从佐尔库里湖西岸到波瓦洛—什维伊科夫斯基峰(中国称克克拉去考勒峰)的边界走向条约。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在同年7月22日发表谈话,指出该条约涉及中苏帕米尔争议地区,是“非法的”和“无效的”,中国方面坚决反对。这说明,苏联侵略阿富汗已经对世界和平和中国的领土构成了威胁。从历史的角度看,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实质上是十九世纪以来俄国南进活动的继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军备控制与安全》杂志主办的"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与会的3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同时就未来中国军控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最近参与了有关清代中琉关系的档案整理,接触到不少的清廷档案,这些档案有的是皇帝亲自朱批的。这些资料,对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中琉之间的友好往来,无疑都是十分珍贵的史料。笔者在整理这些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在清代的中琉友好往来中,也曾经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清政府在处理这些事件时都比较慎重,能从维护中琉的友好出发,体现了对琉球的优惠和保护。本文根据清宫中有关的档案资料,试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惩治使琉球的违纪人员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六月,清政府派出以钦差正使全魁、副使周煌率领的大型册封使团出使琉球,他们带着皇帝的册封诏敕和赏赐该国王的礼物,分乘两艘木船从福州出发。二十四日,当一号使船驶达琉球属地姑米山(今久米岛)洋面时,遭受台风袭击,船破货失,蒙当地国民的搭救并护送到琉球。该国按照惯例,除供给衣食外,还赠送白银5000两,随船兵役136人,人均分得36两7钱。因传闻上届册封使船的兵役每人曾得到琉球国王的赠银128两,因此管队陈国栋便想通过使臣的出面交涉而获得同以前一样的银两,遂带领兵役、水手、工匠等到使臣的住所公馆禀求,遭到拒绝,陈国栋便与兵丁翁元、黄登等人借口“使臣不加怜恤”,扣住伙食,不让全体人员吃饭。后经使臣派员劝说,  相似文献   

17.
出兵埃及前,拿破仑亲自征募专家、 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随他远征。这绝不是装 装样子、充充门面,尽管拿破仑是个军 人,他对知识却有着广泛的好奇心;在航 程中,年轻的将军常常花费几个小时与学 者们讨论各种话题,从政治到天文学、到 梦的意义。占领开罗后,拿破仑将他的专 家们安置在最豪华的宫殿里(前马穆鲁克  相似文献   

18.
公元225年,我国西南民族部落里,有一个叫孟获的将领,非常骁勇善战。孟获还常常主动出兵,侵犯蜀国边境。诸葛亮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亲自率领蜀军南征孟获。双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曾一度面临解决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的有利时机。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内部分歧重重,以及二战后最高当局忙于内战,没有能够在该问题上达成任何政府共识,最终丧失了解决琉球问题的法理权。而且,伴随着东、  相似文献   

20.
自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与琉球建立正式邦交关系起,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今为日本冲绳县)为日本吞并止,在长达500余年间,中国儒家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传入琉球.在推动儒学在琉球的传播过程中,华裔儒学大师程顺则无疑是起了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作用.他毕生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弘扬儒家文化,对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