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江 《青年记者》2009,(18):66-66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广大受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新闻播音要加快语流推进速度,用“播说结合”或“说新闻”的播报样式,使新闻播报更平易近人,具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2.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有别于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说新闻”的形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郝滢 《新闻三昧》2004,(9):26-27
“说新闻”又叫“聊新闻”、“侃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先后被各地电视台、电台的新闻类节目所采用,打破了“播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凤凰卫视的《小莉看时事》、(《时事直通车》、楚天电台的《事事关心》等。“说新闻”是  相似文献   

4.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新闻板块、民生新闻栏目的大量涌现,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播”新闻正受到“说”新闻的挑战,一时间,“说”新闻成了一种时尚潮流。那么,怎么把新闻说好,播新闻和说新闻是否格格不入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兴海 《新闻窗》2005,(4):52-52
与以往的新闻样式不同,甚至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新闻有很大的区别,完全以广大的普通民众的关注为主要内容,以贴近、亲和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城市和地域为特征的新闻样式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一种新闻现象,人们把这种新闻样式叫民生新闻。于是,有人给民生新闻下了个定义:“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7.
新闻播报过程中同时存在着"说"与"播"的形式,尤其是"说"的形式,由于其属于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闻播出形式,因此,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虽然上述二种方法都属于新闻节目的播放形式,在播放相同内容时也会由于播报风格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么,上述二种新闻播报的不同点是什么?本文深入研究了两种不同新闻播报方式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当前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9.
一、“说新闻”蔚然成风近年来,“说新闻”在电视新闻界可以说蔚然成风。最初,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一改往常的坐播为站播,语言上一改原来一板一眼的播报方式,而像平常讲话那样把新闻说出来。没想到这一改竟领了风气之先,这种播音方式在内地迅速风行开来。据笔者有限的见闻和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采用“说新闻”这一方式的新闻栏目就不下十几个。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自不必说,它在这方面比《凤凰早班车》走得更远,都有了“戏说”的味道。就连中央电视台也在大潮的冲击下坐不住了,于是就有了《现在播报》海霞…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但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新闻只有“播”这一种形式,因此,“说”确实让人感到新奇。  相似文献   

11.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广大受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新闻播音要加快语流推进速度,用"播说结合"或"说新闻"的播报样式,使新闻播报更平易近人,具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2.
周岩 《声屏世界》2006,(4):43-44
从1998年至今,国内对“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晚间播报》《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发展乃至收视率的提高,证明了观众接受它、认可它、喜欢它。但是,随着“说新闻”在全国各个电台、电视台以铺天盖地之势统领新闻播报天下的时候,很多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形成了现在“说新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播报如何口语化“说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说词的口语化。“说”出的新闻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随着各省级、地方电视台以民生新闻为基础大力整合新闻内容的新闻改革的推进,体现在主持播音的终端环节,就是新闻播报样态的转变,播音员主持人由原先规范庄重、明朗有力的“播”改变为现在清新靓丽、活泼随意、交流感强的“说”。本文试就“说新闻”的能力培养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鹏 《今传媒》2013,(6):12-13
近年来,"说新闻"类节目铺天盖地般登台亮相。这种播报方式出现背景,从受众角度看,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浮躁心态和巨大心理压力要求新闻媒体播报具有亲和力;从媒体角度看,是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要求变革报道理念,更新价值取向,适应受众需求;从播报本身看,是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已使受众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这种播报方式呈现的个性特色主要表现在播报方式由"播"而"说",主持风格由"同"而"特",表达样式由"板"而"活",突显了"说新闻"的通俗易懂和口语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张溶 《新闻前哨》2005,(2):96-97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16.
王宇红 《新闻知识》2002,(10):44-46
什么是散式的新闻?散式的新闻是吸收了散与新闻的优势及长处而形成的—种新新闻体。说它是新闻体裁,是因为它对客观事物都必须如实反映,来不得丝毫“合理想象”和“主观发挥”,并强调时新、时效和时宜。说它是散式的新闻体,是因为它借鉴散笔法写新闻,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富有彩。请看下面这则新闻。  相似文献   

17.
应瑶林 《声屏世界》2003,(11):52-52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象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视听轻松,可以说这种“说新闻”也是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颇具特色。但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到位的模仿,造成新闻传播中人际传播的混乱,影响了传播效果。首先,语言的抽象性和线性传播的瞬息易逝,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而在播音语言表达上,“说”的样式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董健 《新闻窗》2010,(6):69-69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别于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说新闻"的形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19.
张研 《记者摇篮》2006,(7):63-63
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较,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流畅、口语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尤其在播报民生新闻时,“说”更能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播”为“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播音的一种形式,说新闻符合播音的再创造性,是播新闻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说好呢?笔者仅就广播直播新闻如何变“播”为“说”谈谈一孔之见。一、采用谈话似的表达方式采用谈话式表达方式,首先要寻示对象感。说者不能机械的见字出声,片面追求“近话筒、小音量”的所谓亲切感,而是应心中有人,如同与知心朋友交流一般,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空谈的…  相似文献   

20.
李笑艾 《新闻采编》2005,(5):8-9,13
“说”是播音、主持语言样态之一,常用于主持人节目的播音。“说新闻”是近年来特定的新闻播报中采用的语言样态。这一样态产生于50年代,在山东是“老”张说新闻,在上海是“阿福根”谈生产……,都在听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说新闻”风格著称的是播音前辈费季平,但由于媒体发展的局限,这一样式没有产生很大影响,更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1998年随着香港凤凰卫视独特的媒体运作焕发了生机,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