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26日,黑龙江卫视在北京召开主题为"龙行天下笑傲江湖"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明年将推出十档原创喜剧节目,打造中国电视第一喜剧节目平台。2014年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电视的喜剧元年,十几家卫视将播出二十多档喜剧节目,卫视的喜剧节目之争,硝烟渐浓。这场快乐之战,一定会让每天守着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笑口常开",也会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喜剧节目,光耀中国喜剧文化。  相似文献   

2.
纵观目前国内电视综艺,喜剧类综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喜剧节目成为多个卫视的"台柱子",电视观众在整个2016年被喜剧类节目"狂轰滥炸".对喜剧快速的开发与无序的挖掘已导致喜剧出现"异化":创作主体异化为"表演机器",审美对象缺少喜剧精神,而审美主体产生欢笑疲劳、被喜剧淹没.这背后的原因是资本渗透入电视综艺,资本逻辑侵蚀了文艺逻辑.喜剧异化问题值得警惕,喜剧类综艺应该作何调整,是中国电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喜剧电视综艺节目经过2014年昙花一现的"井喷式"爆发,至今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数量与其他种类综艺节目基本持平,节目类型也以真人秀型为主。中国喜剧真人秀节目中是否也会出现"现象级"节目?成功与不足有哪些?本文以《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为主要案例,对中国喜剧真人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进行了一定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2016年,中国喜剧综艺又出现扎堆热的现象,然而相比2014年,喜剧综艺节目的模式更趋于稳定和成熟,也呈现出"跨界"星素"结合等新看点,节目形式和内容一定程度上得到创新.然而这种创新是一种"伪创新",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同时伴随着低俗搞怪的不良现象.面对网络综艺的竞争、喜剧人才消耗速度快等挑战,喜剧综艺应该以内容为身躯,以喜剧精神为灵魂,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国电视娱乐置身新媒体勃发的媒介生态,身处国家政策导向直接干预的媒介环境.从歌唱选秀到实景真人秀再到场景喜剧综艺秀,中国电视娱乐起起伏伏,几经嬗变.从"超女""超男"到"爸爸""兄弟"再到"喜"与"笑",电视娱乐花样翻新,收视热浪此起彼伏.而在它们前行之路上,追捧与质疑并行,而"限娱令"似乎成为它们迎面而来的冽冽疾风.当下,喜剧综艺秀风靡荧屏,是临渴掘井听天由命,还是未雨绸缪顺风而行,值得潜心沉淀静心反思.  相似文献   

6.
何丹 《记者摇篮》2012,(4):62-63
什么是喜剧,众所周知喜剧的理论属于欧洲传统的美学范畴,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而无声喜剧是用姿态、手势、面目表情、身体动作等沟通手段传递信息、传情达意的一种无声语言。很多时候,其表达效果甚至超过有声语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喜剧节目的表现形式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都是喜剧小品表演过程中传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传媒发挥巨大作用的当今信息时代,各种艺术形式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荧屏上占有一席之地,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作为一种全新艺术样式的喜剧小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荧屏并走向繁荣的。喜剧小品的兴起与繁荣,是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大成果,也是喜剧艺术依靠电视得以发展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成果。显然,它在荧屏上从灰姑娘变成俏公主肯定有其艺术奥秘。喜剧小品充分发挥自己喜剧性、精巧性、灵活性的特点,而且这艺术特点又无不显示出它孕育于电视文化的渊源,显示出它对电视艺术的高度适应性。一喜剧小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喜剧…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国孩子的英雄喜剧"在卡通艺术的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所创作的是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中国孩子自己的卡通,在卡通读物的中国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使人发笑,使人们认识丑陋和美好。当电视这一现代社会最普及的大众传媒独领风骚后,喜剧也在电视艺术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电视剧中的喜剧外,以喜剧为看点的电视节目也应运而生。那么,这些电视节目为何让人们发笑,让人们喜欢呢?本文将谈谈戏剧节目中的"笑点"。  相似文献   

10.
高旭 《东南传播》2013,(7):90-91
《人再囧途之泰囧》于2012年12月12日公映,影片的三人组合徐峥、王宝强、黄渤在岁末给全国观众奉上了一场喜剧的盛宴,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内地票房的奇迹,引起了观众、电影界以及影评界的热议。缘何一部小成本喜剧会获得如此大的反响与收益,其"囧"又会使谁冷静思考。作者将对这部"正常"的喜剧电影的"不正常"发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只有运用电影的手法、注重喜剧的叙事情节和具有讽刺功效的电影才可以被称之为喜剧电影。喜剧电影的精神内核和戏剧意义上的喜剧一样,同样是"不协调",其在喜剧电影中外化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营造喜剧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媒介时代的情境喜剧。情境喜剧是以电视媒介为中心的后现代时期的特征性产品 ,是由影像、现实、意识形态三位一体构成的影像现实。本文将通过对情境喜剧类型特征 ,尤其是固定模式的分析 ,从喜剧性、间离效果、家庭的扩延性三个方面来考察情境喜剧作为类型的文化意义和认识价值。同时分析情境喜剧作为“外指性文本”即“整个文化的副文本”与当前中国文化现实的衍生关系 ,并由此透视情境喜剧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看到"一个中国孩子的英雄喜剧"这套书,对中国卡通事业的成功更有信心了.几年前,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在孩子们的书包里,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外国的卡通读物,这些东西引起当时社会上、出版界、家长、教师们的忧虑.忧虑这些读物所反映的价值观念不符合中国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谢旭慧 《现代传播》2007,(6):136-138
众所周知,小品不仅属于喜剧范畴,也包括正剧小品、戏剧小品、音乐小品、舞蹈小品等艺术形式,但把小品从艺术院校的教学手段升华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却离不开喜剧小品.正是喜剧小品的大众娱乐功能,使这一崭新的舞台表演艺术由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流行到21世纪的今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喜剧小品确实已由80年代的"风生水起"、90年代的"大紫大红",到现如今走向了"败象渐露".喜剧小品走下坡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在坚持小品娱乐功能的前提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媒介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丰富,喜剧和电视艺术的融合也日趋引人注目。在喜剧类电视节目中,"跨界"的介入为电视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形态——跨界喜剧节目。本文以《跨界喜剧王》和《喜剧总动员》为文本分析对象,通过对电视喜剧节目的跨界形式与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视野中探讨跨界类喜剧节目中的解构与重构、戏谑与讽刺以及杂语与对话。  相似文献   

16.
于宁 《视听》2016,(6):31-32
在综艺娱乐节目广泛流行的今天,《欢乐喜剧人》凭借其喜剧竞技真人秀的定位,在众多娱乐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节目中一个个高水准的小品表演,既让人发笑,又引人深思。小品艺术作为中国喜剧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从产生到发展都紧紧迎合了社会的发展潮流。本文以第二季《欢乐喜剧人》为例,从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出发来分析中国小品艺术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美国情境喜剧这种电视类型在美国萌芽、成型、发展的艺术轨迹以及在美国"郊区化"运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早期情境喜剧<我爱露西>等剧作对后世作品深远的影响,解析了情境喜剧之所以在美国的大众文化中享有重要地位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与2014年扎堆出现不同,2015年的电视荧幕上喜剧类节目屈指可数,东方卫视推出的《欢乐喜剧人》表现优异。这档以"搞笑,我们是认真的"为口号的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通过对传统戏剧与剧场的模仿,利用大众流行文化中文本的"互文性",将喜剧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降格为对轻松、时尚、感官刺激的一种简单追求。流行文化符号的无限复制与随意拼贴、全景式的呈现打碎了剧场的时空,以及喜剧精神的缺位,恰恰折射出欢乐愉悦的欠缺与"疲软":欢乐的欲望难以从自身与现实获得满足,只能转向符号文本以获得虚假的慰藉,并在符号的狂欢中被麻痹。  相似文献   

19.
川剧《秋江》是一出饶有风趣的喜剧折子戏,这出喜剧的基础是喜剧性格和喜剧冲突。这可说是喜剧的一条规律。喜剧性格和喜剧冲突是如何体现展开的呢?黑格尔在《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原则》中说:“喜剧性不仅首先来自与本身的矛盾的对比,而且来自与主观性和外在环境的偶然性相对立的内容的矛盾的对立。”在《秋江》中,陈妙常追赶潘必正,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阐述"开心麻花"系列电影在风格和创作理念上的特色,结合布鲁斯音乐与此类充满流行元素的小主题喜剧之间的相通之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电影类型"布鲁斯"式喜剧,并分析了此类电影中的不足之处和在未来电影市场上的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