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远才 《湖南教育》2007,(10):37-37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历久传诵不衰的经典之作。作者在这篇文章里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现了爱君子之德的主旨,言简意丰。本文章法极为严密,首段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提,接下来分别说到“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第二段开头又进一层,依次赋予“菊”、“牡丹”、“莲”不同的象征意义。结尾再以“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表明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爱莲说》一文不仅抒发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于莲的深深爱恋之情,而且在褒奖莲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及“不可亵玩焉”的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他对菊或是牡丹的“不爱”.周敦颐之所以不爱“菊”,是因为菊的孤傲、不问世事,以明哲保身为由不敢与世事抗衡;而之所以不爱“牡丹”,或是因为它的谄媚、攀富、趋势.“菊花”和“牡丹”正是欠缺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品德要素、佛家的纯净以及道家的本真,因此,造成了周敦颐爱莲,却不爱菊花和牡丹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换言之,周敦颐的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他“爱”与“不爱”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
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意象.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而李白独爱“月”。“月”激发了他的灵感,他也以各种方式亲近“月”。  相似文献   

4.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历久传诵不衰的经典之作。作者在这篇文章里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现了爱君子之德的主旨,言简意丰。本文章法极为严密,首段“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提,接下来分别说“到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第2段开头又进一层,依次赋予“菊“”、牡丹”、“莲”不同的象征意义。结尾再“以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表明不同的人生态度。写文章是要注意前后照应的。但《爱莲说》第1、2段开头都按照“菊—牡丹—莲”的顺序安排,而结尾却将牡丹放在后面,变化为“…  相似文献   

5.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正因为如此,一些士大夫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文人志士大都爱菊,菊之淡雅清幽更为其赢得“花中隐士”的称号。本期“音乐文学坊”我们就以周杰伦的《菊花台》作为主打,以菊会友,谈谈菊中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7.
过眼云     
古代的文人志士大都爱菊,菊之淡雅清幽更为其赢得“花中隐士”的称号。本期“音乐文学坊”我们就以周杰伦的《菊花台》作为主打,以菊会友,谈谈菊中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8.
菊香作枕     
古代的文人志士大都爱菊,菊之淡雅清幽更为其赢得“花中隐士”的称号。本期“音乐文学坊”我们就以周杰伦的《菊花台》作为主打,以菊会友,谈谈菊中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人是如此的喜爱菊花,推崇菊花为“花中君子”,“花卉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吟诗作词更是少不了“菊”。光是品读唐宋时期的诗词,就足以感受到古人爱菊之深了。  相似文献   

10.
渊明何爱菊?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他在《爱莲说》中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认为陶渊明爱的是菊的品格。这个看法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决定的影响,后人不但以此来看待诗人与菊的关系,同时菊也就被看作是凌霜傲雪、超俗脱尘的象征。深秋时节,飒飒秋风,  相似文献   

11.
爱菊说     
大诗人陶渊明独爱菊花,虽然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但我却和陶渊明一样,也喜爱菊花,喜爱它那像被太阳的光芒染成的颜色,喜爱它那坚强勇敢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12.
爱的约定     
左怀利 《班主任》2010,(2):61-61
十年了。每到九九重阳。我都会与他相约赏菊。他爱菊,我居住的城市每年一度的菊花展,他是一定要来的。他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张老师。  相似文献   

13.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相似文献   

14.
师:诗人感秋,词人怀秋,秋景向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传神主题,同学们能说说“秋”的诗句吗?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生:自古逢秋悲寂寥。师:古人怀秋,常以悲秋、伤秋为主,但也有人慨叹“秋之浓烈、秋之力量、秋之动感、秋之气魄”,这便是伟大词人毛泽东的“独立寒秋”。词人笔下的传神秋韵一洗萧瑟,摇落变衰之感伤,换之以万物蓬勃奋发之情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有一些特殊的爱好: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对莲情有独钟,留下《爱莲说》的传世美文;林和靖对梅、鹤痴情一片.留下“梅妻鹤子”的动人典故;北宋文豪苏轼更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名句流芳青史。  相似文献   

16.
《千鹤》的“超常之爱”──菊治恋母文子恋父情结探秘牛水莲川端康成的《千鹤》表现了超越世俗道德规范的“超常之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我国学人,把这种描写看作是病态的、悖德的、堕落的。其实,川端康成的作品是极复杂的文学现象。要公允地评价《千鹤》,发掘...  相似文献   

17.
罗朝民 《中国德育》2007,2(5):46-47
从2003年起,学校每年都组织全校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三年里我每次都以最高分当选。总结自己的从教经验,我觉得,如果说有一些心得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爱”字,对学生付出爱,同样也会收获爱。  相似文献   

18.
曹中原 《师道》2007,(7):26-27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教育,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项“爱的事业”,它是需要用“爱”来经营的。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9.
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宋朝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诗中的诗句。大家都知道,菊花具有高洁、坚贞的品格。当然,它也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卉。我爱菊花,对它自然会格外关注。它的根很长,长有许许多多的须子,剥去上面的旧皮,就会露出白白的块根,十分可爱。菊花的枝是浅绿色的,十分脆软,一节一节的。菊花的种类繁多,其中名贵菊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遂宁市第七中学七年级(2班)余胜勇同学问:周敦颐的《爱莲说》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他们处世态度有什么差异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