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继《最炫民族风》后,又一神曲——《江南style》火了。这些神曲,你是不是也会常常情不自禁地哼唱几句,甚至在夜深人静之时那旋律还在耳边回响,想摆脱都摆脱不掉?我们越努力不去想它们,它们越猖狂地扎根脑海,其实真正厉害的不是这些神曲,而是因为一只名叫"耳朵虫"的"小虫"爬进了脑中。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革新》2014,(10):50-50
最近,由筷子兄弟创作的新曲《小苹果》红遍大街小巷,成为脍炙人口的新一代“神曲”,所谓神曲,是歌曲本身合人胃口?还是另有奥妙?  相似文献   

3.
<正>课文再现: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小虫子就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学习过《大象的耳朵》的同学一定会回答:“可以驱赶蚊虫!”没错,当蚊虫来袭时,大象的“扇风耳”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把蚊虫都赶跑!  相似文献   

4.
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听力往在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长期以来,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十几年出现了一种“鼓室成形术”,不仅能够使流脓停止,而且可以改善听力。中耳的构造和作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怎样的一种病?为什么听力会减退?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不妨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中耳的构造和生理作用。耳朵构造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的主要部分称为鼓室,是耳朵深部骨组织中的一个小空腔(图1)。外面,它借一层薄而半透明的鼓膜和外耳道相隔;前方,它借一条细长  相似文献   

5.
着想更好地了解马的所思所想,多注意它的耳朵吧.英国一项研究显示,马的耳朵会“说话”. 研究人员指出,以前人们研究动物交流时主要关注人类使用的方式,如身体语言、头部动作和眼神等.而他们首次研究了人类用不了的交流方式——耳朵动作,结果发现耳朵是马儿交流的“关键性视觉信号”.  相似文献   

6.
科苑 《金秋科苑》2013,(24):40-41
核心提示:耳朵怕冷,其典型表现就是——耳朵长冻疮,若你发现耳朵边缘出现了红肿,并伴有奋痒难忍和发热,有时皮肤发亮并出现水疱,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溃疡,这就是常说的“冻耳朵”了。  相似文献   

7.
如果家里有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怎么办?A.冷静地回想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B.急忙把那些可能出现的地方找一遍C.毫无目的地到处乱翻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耳鼻喉学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警示,不要把棉签、发夹、铅笔、掰直的回形针等外物伸入耳朵,否则会给耳朵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照此结果,还怎么愉快地掏耳朵呢?有媒体援引印度富通医院医生米娜·尼哈拉尼的话报道,用棉签清理会让耳垢从原来的地方脱落,堆成一堆,更容易深入耳道,堵塞耳朵。而且,一不小心,棉签可能进入得太深,引起耳膜破  相似文献   

9.
开心剧场     
智商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某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法。”“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相似文献   

10.
正"就是那啥啥……""我说的是那个,就是那个嘛,叫什么来着?"你会不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明明话就在嘴边,明明脑子里很清楚是什么,不管是人名、地名,还是一件事情,真真切切地知道那是什么,马上就要脱口而出,却卡在嗓子眼儿出不来了。年纪小小,怎么就有了类似"健忘症"的症状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健忘or失忆?  相似文献   

11.
电灯开了还是关了?房门和墙在哪个方位?一件衣服是什么颜色?只要佩戴上荷兰科学家最近研制出的数字摄像耳机,即使是盲人也能“看见”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菲力浦研究实验室推出的这种数字摄像耳机由一副带有摄像机的头盔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组成。系统软件将头盔上方摄像机拍摄到的即时图像转化为声音信号,再通过立体声耳机传输到佩戴者的耳朵里。物体的亮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高度表现为音调的高低,而内置的颜色识别器会随时通报前方物体的颜色。这些声音信号组成的一幅幅“音景”,传输到佩戴者的耳朵中。佩戴者可以通过学习区分不同的音景,来…  相似文献   

12.
要想提高听力,应从多听教学听力录音带入手,或选听适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有趣材料。无论是精听或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听力的基本功,首先应该是“精听”精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牢牢记住英语词汇的语音特征,使耳朵对它们产生灵敏反应,帮助大脑摆脱对眼睛的依赖,仅凭耳朵也能轻松听清听懂。精听的原则是“宁可听十遍,不漏掉一个疑点”。首先把选好的一段精听材料从头到尾不停顿听一遍,第一遍听下来,一方面看自己能听懂多少,更重要的是找出疑问的地方。第二遍开始,就逐词逐句地向前推进,完全听懂一句之后,再听下一句,遇到任何疑…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脾胃病科的医生,我们经常遇见很多患者拿着自己的胃镜报告,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我萎缩++,肠化++,会不会变成癌症?网上说,这是癌前病变!”“医生,我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治得好吗”“医生,能不能吃药让萎缩消失啊”……有一些患者拿到自己的胃镜以及病理报告,看到萎缩、肠化这几个字时,都会在脑子里出现一个等式,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笔者曾在门诊遇到过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为看到胃镜报告上打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闺女两人抱头痛哭了好几天,甚至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4.
圣诞也科学     
正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是雄鹿还是雌鹿呢?是雌鹿哦,你猜对了吗?虽然驯鹿都会长角,但雄性驯鹿的鹿角会在交配季节结束时即12月上旬脱落。而且,除了“鲁道夫”这个名字外,其他驯鹿的名字如“舞舞”、“跳跳”、闹闹”、“彗星”、“丘比特”等都可以作为女孩的名字。驯鹿又是怎样的一种鹿呢?驯鹿身上长着中空的鹿毛,可以储存空气来保温,适宜在寒冷地带生活。它鲁道夫是只雌鹿  相似文献   

15.
汽车行驶在张家口尚义县的山间公路上,透过车窗,不时有几户农家的小院一闪即过,大约相隔数十里出现一次……出于职业习惯,记者脑子里浮出一串问号:尚义的那些学校在哪里呢?这里的孩子上学怎么办?这里的教育质量会有保障吗?会因地域闭塞而教育资源匮乏、教师能力不足吗?……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可以陶醉于自己的音乐世界中。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歌曲打动。人们通常认为乐曲本身具有动人的音符,而且乐器及演唱者的音质好,乐曲就会吸引人。这只是原因之一,科学家研究认为,人们陶醉于歌曲还另有原因。不知每个人是否注意到一点,我们都很偏爱老歌。似乎老的作曲家总是那么地技艺高超!若是这样想,很大程度上就冤枉了新的曲作者。再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喜欢老歌的过程,一首新歌听第一遍,往往不会觉得好听,甚至根本就不喜欢,但听上几天,你会发现不知何时,你已经暗暗喜欢上了这首歌。这就是科学家发现的歌曲迷人的一大因素:熟悉的旋律。我们…  相似文献   

17.
6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了“虫洞”理论。那么,“虫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虫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间,可以让原本相隔亿万千米的地方近在咫尺。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可以使用“虫洞”,但“虫洞”的引力  相似文献   

18.
在口腔医院的门诊部里,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求治“虫牙”。当医生幽默地问道:“虫在哪里?”,却无人能答出,谁也说不清这“虫”是什么样的。这种所谓的“虫牙”,医学上称之为龋齿。那末,龋齿是不是因有“虫”而起病的呢?当然不是。龋齿是人类口腔病中最常见、最古老的疾患。据考古研究发现,目前整理出的龋病流行资料,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1200~3000年。由于古代的科  相似文献   

19.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歌曲中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彩虹在雨后的恰当时候便会出现在蔚蓝天空的一角。可惜的是,如此好看的彩虹,讲究天时地利,颇有些可遇不可求。那么,我们能否借助科学的力量在一切皆有可能的科学实验室里创造美丽的“彩虹”呢?当然可以,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给产业带来的变革将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新技术、新业态,而且技术以及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的迭代速度会明显加快,一些产业的格局会发生频繁调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界面也会更加模糊.创新会更多地发生在产业交叉和融合的领域,发生在传统产业最落后、最容易被突破的环节或痛点.相应地,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政府如何调整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互联网+”能走多远会产生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