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人把思维的原则规定为简单美原则、和谐美原则以及创新美原则,有的规定出以简驭繁原则、变换与映射原则和逼近归化原则等。但其中能够概括全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代的特征,不仅仅是表现在人们所获得的科学成果上,而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获得这种成果的思想方法上。因而对于思维的原则,不少学者将它归结为简单美原则、和谐美原则及创新美原则,但其中能囊括全部思维特征的原则莫过于多样而统一的简单性原则。简单性原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对思维研究著称的阿达玛认为,  相似文献   

3.
数学问题,浩如烟海,求解时很难找到一定的程式.有时,在"美的号召"下,凭借美的感受,领悟问题显露的美,并以此为思维向导,另辟蹊径,常可获得别开生面的妙解.1运用简单性思想寻求问题的最佳解答科学家们对于数学美的追求往往反映了其对于简单性和统一性的追求.爱因斯坦称自己是一个"到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找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同时也是一门具有特殊美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对数学中的简捷美、逻辑美、对称美、相似美、奇异美等的感受与鉴赏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调节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还能帮助他们丰富内心世界 ,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去认识数学、喜欢数学、钻研数学 ,进而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与思维品质 .本文以立体几何教学为例 ,谈一些体会 .1 揭示简捷美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简捷美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美 ,它一方面表现在数学对象的合理简单的表达形式上 ,如 :立几中概念的简单性 ,语言的精炼性 ,图形的直观性 ,符号的概括性等 …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同时还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育因素,传递美的信息。数学奖是一种科学的美。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美育熏陶,以美促智,激发学习动机,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略谈几点浅见:一、追求简单美,培养钻研能力简单美是数学美的本质之一,各类数学符号,简洁明了,不少几何定理的叙述,语言精炼,形式整齐。同时,简单性原则更是各种数学方法以简驭紧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解题时,经过多次尝试,最后找到一种构思巧妙的简捷解法时,你会感到欣喜若狂,领略一种不可言语…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普遍性和奇异性等,构成数学美的特点.数学美是数学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自己本质量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数学思维结构的一种呈现.在数学美的研究中,一些数学家认为,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奇异性等,是数学美的特征.但有的数学家认为,由于数学创造取得的自由形式,往往表现出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奇异性等形式,所以它们是数学美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数学美的特征,更不是数学美的本质认为数学美的特征是: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理性徐本顺、股启正在撤学中的美学方法卜书中指出数学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主要表现在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相似美和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利用简单美,培养探索精神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简单性、数学理论的精炼性、数学方法的简捷性、数学问题的简洁性都是简单性的体现,可以说简单性是数学美的本质之一.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数学的简单美,就有可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维品质是指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广阔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过程,从而去体验、感受数学的美和魅力.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也说过:"数学世界中,简单性和优雅性是压倒一切的."简洁美是数学美最突出的表现,它给人以美的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无一不以它所特有的精炼、严密的逻辑、抽象的符号展示出数学简洁的魅力.而消去正是通过消去某个(或几个)量而揭示其余各量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是创造数学简洁美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审美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审美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初步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美的特征,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数学美的特征主要有: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数学美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一、追求简单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许多数学问题,虽然表面形式可能较为复杂,但其本质总有着简单的一面,若能把握事物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数学课堂游戏与核心素养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主要原因是: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性和概括性;数学的严谨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冲突,教师没能够充分发挥好量力性与严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没能从备课当中带出数学的"美",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的动力。而当游戏遇上数学,游戏便展开了思维的双翼,为数学教学添加强大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奇幻色彩,让学生在课堂中遇到最美的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美表现在简单性、统一性、协调性、对称性等等,本文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运用数学的美学原则,理解教学概念、定理、公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学与美学     
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美,具有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科学美特质,教学中发掘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张梅 《快乐阅读》2012,(10):108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是数学,有的人觉得高不可攀,而有的人却乐此不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兴趣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家阿达玛说 :“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 ,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 .”数学美感是数学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数学美感是指人们在从事数学研究时最高层次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体验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数学美的内涵和标志 .概括地说 ,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有 :对称性、简单性、和谐性与奇异性 .罗增儒先生也强调 :经验题感的一个重要构成是美感 ,熟谙数学美 ,能以美启真 ,以美寻真 ,能够从题意中领悟到审美感受 ,从而随之…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数学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科学,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美——数学美。小学数学虽较简单浅显,但它并不缺少美,正所谓:"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7.
转化与化归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把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它既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思想,又是一种数学能力.该思想渗透到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解题过程,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寻求简单方法从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成功的思维方式.常见有五条基本原则:①熟悉化原则;②  相似文献   

18.
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互的产物.数学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和抽象美.本文主要就奇异美和抽象美做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在数学教学中,注意美学思想的熏陶启发,在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中注意结合美学思想,有助于触发数学直觉思维,由此可以选择正确的思维决策,发现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发掘数学之美,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朱柏华 《文教资料》2005,(26):104-106
简单是美的。简单美是数学美的主要内容之一。让我们在数学解题中追求简单美。当我们遇到疑惑费解甚至一时无从下手的问题时,不妨从简单情形入手。从简单情形入手,可考虑一些极端情形,也可从事一些简单的数据验算。从简单情形入手,进而可找出能反映问题本质属性的东西,或直接获得答案,或产生解题灵感。从简单情形入手,就是以退求进,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告诫我们:“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现在就让我们从简单情形入手来探索以下一类难题的破解吧。案例.将1,2,3,…,2008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