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仇兰云 《成才之路》2011,(26):70-71
当代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庭未来唯一的希望,家长自然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家庭、学校成了学生活动的两个主要的场所。一方面,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很想知道学生在家的某些情况。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家访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家访轻轻松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家访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家访轻轻松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朱燕丽 《广西教育》2013,(6):37+42-37,42
青少年是在学校、家庭与社会多种教育影响下成长的,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学校应协调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学生与家长和社会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作为学校教育者的我们要想我们的教育有效,必须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那么在我们现有条件下,如何将他们融合到一起,是我们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种力量和谐一致地配合行动,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起到其它教育力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家长会是最常用的一种与家长交流的方式。下面就我在如何开好家长会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2009年9月建校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工作,为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做了一些有益的、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对学生成长非常重要,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学生难以学会做人,久而久之,会使得学生在情绪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偏差,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校密切合作、观念一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就不能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工作,还必须重视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因为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每个成员尽到应有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孟母三迁"是古  相似文献   

12.
家庭.社会的细胞;家长,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学生厌学风的冲击下,细胞发生了裂变。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我国的社会教育十分薄弱;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之间的结合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家庭教育及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方面看,除少数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数家长能和学校配合默契以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裴鑫 《考试周刊》2023,(40):1-6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就能够达成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多孩家庭的初中学生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发挥表率作用,自主搭建家校有效沟通的桥梁,基于此,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利用教学活动以及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并且要帮助家长树立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让家长认识到实施家校共育对学生成长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自主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家校共育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家访是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是维系学校、家庭与社会以及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纽带,是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工作的主体就是学生,只有深入学生家庭,全面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家访长效机制,才能准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完整的学生教育必须建立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必然正向推动学生的成长。同济中学近年来改革传统方式,创新互动手段,完善联系机制,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决策、监督和评价,让家长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孩子、理解老师、支持学校,加强对家长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指导等,收到较好效果。家长会应常开常新。家长会是家校互动的传统方式,即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总是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补充,家庭教育是基础.加强学校同家庭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家访作为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对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地教育和辅导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往往有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把家访作为向家长告状的手段,使家长和学生谈虎色变,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师请家长,家长打孩子,孩子恨教师"的教育恶性循环,不仅起不到家访应有的作用,相反还造成了学校与家庭的对立.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班主任家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在各类教育中,幼儿园的教育更加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我园以“幼儿、家长、教师互助学习、共同成长”为理念的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家访     
肖红 《家教指南》2003,(3):47-48
教育学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卡连柯说过:“谁在教育儿童?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也是学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既要有科任教师的支持,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访是争取与家长配合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生除了在校接受老师和集体的教育之外,同时还受到家庭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家庭、社会配合和大德育工程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配合,但是学生家长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有的家长文化程度较高,懂得一些教育规律,这类家长最能理解学校的举措,支持学校的工作,但这类家长人数较少;相当一部分家长太看重学生的分数,在这方面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