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基质性要素.但在传统教学中,要么忽视"人"的存在,要么将学生作为"抽象的人".只有从"抽象学生"走向"具体个人",教师才有可能从具体的、有着丰富个性与体验的生命体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学生状态的分析,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真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很多学生的一块心病,一提到写作便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同学们要么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不得其门而入;要么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始终与写作隔着一层轻纱。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对写作文产生了"鸡肋情结",其结果只好是敷衍了事,疲于应付。究其原因,大多缘  相似文献   

3.
刘宝山 《湖南教育》2010,(10):49-49
课余和放学后,学生喜欢随意"涂鸦",对此,许多学校要么"严令禁止",要么"一刷了之"。但是,涂鸦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令人头痛。  相似文献   

4.
对<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中的"有",历来各位注家要么注为"通又",要么避而不谈.实际上,从语言事实等方面的考查来看,这个"有"不是副词"又",它仍是一个表存现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5.
一篇课文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复合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内容或者说在确定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很茫然,要么什么都教,要么任意为之,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究其实质,这是受传统教学论"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理论影响的结果.教师在确定课文"教什么"的时候"目中无人",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规律来展开课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要解决确定课文"教什么"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以讲为主,这曾引起很多人的异议.因为一提到语文课的"讲",往往就会被认为是典型的传授知识,"教师在顽强地表现自己"搞"满堂灌".有人甚至认为,语文课的性质,要么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要么是单纯地能力训练课.  相似文献   

7.
校园中,总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出题解题是"高手",写论文是"快枪手",做课题是"行家里手",但如果让他们去当班主任、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儿却要么避之惟恐不及、"连连摆手",要么总是"笨手笨脚"甚至"无处下手". 本来,"学做人(品行)"与"学做事(知识)"是学生在校的双重任务,相应地,育人与教书、德育与智育、"传道"与"授业、解惑"就是教师岗位的双料素质、双重职责,两者应可得兼,缺一则不成其为师.  相似文献   

8.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是让管理者特别头疼的问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最终还是无法解决“涂鸦”的问题。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他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有燎原之势。最近读了一篇名为《“封存鞋印”是一种教育智慧》的短文,顿时醒悟。  相似文献   

9.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的行为是让管理者特别头疼的难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他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并且有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0.
同前几年相比,数字化教育资源现在要丰富得多了.但是笔者曾希望在互联网和教育资源库查找一个优秀的PowerPoint课件作为例子,虽然下载了不少课件,但是能够称得上"优秀课件"的却几乎没有.这些课件要么只是"电子板书",而不能称为"课件",要么是一个在内容、布局上不合格的课件.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写作文,不少小学生总觉得腹中空泛、笔头苦涩,拿起笔来,东拼西凑,词不达意,内容浅薄,缺乏感情;要么寻找一篇习作,"克隆"完事,应付过去.究其原因,要害是学生生活范围小,阅历浅,整天学校一家庭"两点一线",对周围的事物缺少了解,因此,写作时自然如做"无米之炊"了.  相似文献   

12.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又到了让人神往的春游时光.可时下许多学校习惯于和春游"躲猫猫":要么因担心安全问题而放弃春游,任由学生徒生向往;要么迫于压力将学生往操场一领"画饼充饥":要么以无法收费为由只将学生带到广场"一绕而过";要么以"作品展"敷衍了事……总之,硬生生地将学生和春天隔离开来,肆意荒废了春游这一课程资源.其实,每个人都明白,除了休闲快乐和放松心情,春游还有利于师生、生生良好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集体观念与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野外生存的能力……春游能够达到一般课堂无法达到的教育目的,是每一所学校应该上好也能够上好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朱宇 《江西教育》2022,(6):61-64
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找不到思路,不知道"从哪里想起";要么是理不清思路,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想";要么是打不开思路,不知道"还可以怎么想".如果把应用题看作一张"网",其中的情境、情节、数量(已知的和未知的)等诸多信息就是网上的一条条"线",教师要紧盯着问题,找到"线头",然后拽着这...  相似文献   

14.
在悄无声息的校园里,看那一个个坐姿端正,神色安静的身影,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学而优则仕"这柄功利利剑的魔力,被这种强烈欲望吊起的学生群体,就像是一架按既定程序运行的机器,转动起来顺畅而投入.但是,谁能说他们的投入是执着与主动的,抑或是乐而为之?反观职业学校,失去了"高考"这柄利剑的驱使,学生又像是一架失控的的机器,要么不转,要么乱转.教师应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开学生自主学习之锁.作为课堂,我认为教师应该就像文火烧水一般,营造一种"非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好奇慢慢升温,逐渐达到本能学习欲望的沸腾.  相似文献   

15.
一次全市的生物评优课后,许多参赛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沉默心有余悸,担心"卡壳"成为败笔影响到最后的成绩。其实,现实中的许多教师都认为课堂教学是有声的语言交流过程,要么是"教师问,学生答",要么是"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无声或沉默是一堂好课的天敌,  相似文献   

16.
在反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反函数"还原性"与"单调性"往往被一些学生所忽视,导致在解决有关反函数问题时要么过程繁杂,要么不得要领、无从下手.反函数"还原性"与"单调性"的结合应用,会使有关反函数问题的解决非常简捷.  相似文献   

17.
班级管理实质上是班主任和学生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班主任和学生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这时,班主任将听不到学生的声音,即使能听到一些,也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甚至是虚假的.班主任试图通过找学生个别谈心、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班会来获得倾听学生的机会,可是学生要么缄口不语,要么言不由衷.其结果是班主任贻误思想教育时机,失去班务工作的主动权.班主任"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迫使我们探寻班主任失聪的根源,疗治班主任失聪的病因.  相似文献   

18.
<正>按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需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课堂合作变成了漫无目的的"众言堂"甚至是高声喧哗的"菜市场",或者是优秀学生的"表演场",或者是边缘学生的"避风港";要么匆匆忙忙的"走过场",要么成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阅读教学有一种"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倾向.在笔者近年来所听的观摩课中,许多都有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不够,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大容量,快节奏,教师汗流浃背,学生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20.
<正>每每布置习作,往往有许多学生捶头顿足,谈"文"色变,为了应付胡乱涂鸦,草草了事。每每批改作文,有更多的语文老师唉声叹气。学生的作文要么毫无文采,要么套路一堆,没有半点真情实感。"这种智力水平正常,其他成绩一般,但作文水平偏低,习作中困难较多的学生,就是所谓的"作文后进生"。就解决"作文后进生"的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看病先探因,对症下药效果灵要想转化后进生,必须先找出其病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