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爱的老师:感谢您和我们分享您和孩子们的有趣故事。从故事里我向您和您的孩子学习到了许多,这些宝贵的东西总是能够激发我的童心和想像力,也总是能够不断提升我对幼教事业投入的激情。下面,我将很高兴地与您分享在您故事启发下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魔法日历     
一眨眼就来到了炎热的八月(August)。暑假已经过去一半了,大家的暑假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吧?我和当当可是天天都在盼着能分享到大家暑假里的妙闻趣事哦。你要是有什么好东西要与我们分享,就赶快给我写信吧!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本叫做《学习的革命》的书风靡一时,在书中,作者试图告诉人们,世界已经发展出了一种惊人的能力,它能储存信息并马上将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几乎任何人。这种能力在给商务、教育、家庭生活、工作、管理以及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一切带来革命的同时,也同样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挑战——怎样在较少的时间里学更多的东西?怎样享受学习?怎样保存所学的内容?时间进入21世纪的第13个年头,这些问题有答案了吗?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便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因其特殊的地位贯穿于其他各学科中,也因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常常在课堂中容易放飞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正确合理地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们能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和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创造欲.如在教学《山沟里的孩子》时,为了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深入透彻地了解文本,我先提问:"每天你们是怎样来学校上学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答案,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于是我趁热打铁,追问他们:"那你们猜猜,生活在山里的孩子们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学生们又开始议论起来.结合现实生活来思考,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就更大,想象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近来有些学生拿着一些“算命卡”问我:“这些东西准不准,能不能判断人的气质和性格?”我虽然知道这些东西没有科学根据,但道理上又说不清楚.想请您就气质与性格的概念、鉴定方法给我们介绍一下,以更好地使学生破除迷信,相信科学。谢谢。此致敬礼  相似文献   

6.
真情告白     
亲爱的小仪,你说你好累,我知道,即将中考的我们都好辛苦。新年里许下的第一个愿望,也只是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但是,小仪,我们也是最勇敢的,不是吗?朝前走,向前看,把过去的不如意统统甩了,谁知道下一个路口将有怎样的惊喜和奇遇,崭新的未来等待着我们呢?愿我和你走得更近,更加相亲相爱,分享更多的欢笑,还有泪水。祝你快乐,一直快乐……44中童童  相似文献   

7.
元何 《成长》2005,(8):54-55
我们经常不假思索地将生活的空间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每一个日常生活的实践都倚赖一个支持活动的空间,而每一个空间都会交融和展现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价值观。如果我们的隐私在公共空间里遭遇侵犯。我们应当怎样去面对——  相似文献   

8.
马志国老师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我们从他的咨询案例里挑选了两个家长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别跟孩子谈性色变心理案例: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看康康和芬芬是好朋友。这一天,两人在康康家看起了康康小时候的照片。芬芬看到康康小时候光屁股的样子,一边好奇地说:你下边有这东西真好玩,我们没有。那你们下面是什么样呢?我从来没看过,让我看看好吗?  相似文献   

9.
叶茂樟 《现代语文》2007,(1):99-99,98
如今,在学生的周记、作文里看到诸如"昨天,JJ带着她的青蛙BF来家吃饭,JJ的BF不断地向我妈妈PMP.""邻居的MM界面友好,生活方式很IN,还是几个BBS的斑竹呢!"之类的话语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更多的网络语言现象将在网络上、生活中登台亮相,人们的语言行为与能力正发生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不能不惊叹网络语言的渗透力.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与网络结合将会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生:说到写作文、练笔,老师经常说"关注生活点滴"。对此,我理解不深。师:生活里有很多我们在作文中能用的素材,只是我们在平时没注意到这些,写作文要用时就想不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一直要求大家写日记的原因:通过写日记记录下我们平时经历的点滴小事以加深印象,记在脑子里,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头脑一片空白,没有素材,没东西可写了。如,小学时我们老师常让我们写人物作文,比如"我的妈妈",我们写时能记得妈妈的样子,却不知道怎样  相似文献   

11.
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每一天,那就很有必要以自问的方式开始一天,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好心情。1.我拥有什么?通常我们会为自己没有的东西而苦恼,却看不到自己拥有的,如健康、可以  相似文献   

12.
我自幼喜欢历史源于家庭和初中母校。我父亲是一位仅念过两年私塾的农民,但他就凭这点墨水能够读懂《杨家将》、《三侠剑》、《绿牡丹》等古典小说。至今还记得,儿时的我常趁他不在时偷看书里的插图,书里的古装人物画颇引我好奇。我初中的母校就坐落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我经常和同学到山顶洞遗址去玩。面对琳琅满目的石器、骨器、装饰品等,我充满了好奇心:这些东西是怎样制作的?怎样佩戴?当时教我们历史的老师是个少见的讲课天才,他讲历史能让全班的学生听得发呆,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这些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历史。我从小学到初…  相似文献   

13.
国民生产总值到底能衡量什么? 怎样才算改善全人类的生活?早在1968年,卓有远见的罗伯特·肯尼迪就对"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标准进行了最有力的抨击——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了所有的东西,唯独没有衡量的是那些使生命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很荒唐吧?我们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准,衡量一切,唯独不衡量让生命有意义的东西?我相信,如果肯尼迪今天还在世,他一定会要求我们这些统计学家到社会中去,找到究竟是什么让生命有价值.重新设计国家核算系统,让它建立在那些重要的东西上,例如:社会的公正、可持续性,还有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王:你是否从小就喜欢语文?为什么?尹: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故事书,看故事里的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学好语文不但能帮助我更好地阅读课外书籍,而且能让我更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所以我一直、而且越来越喜欢语文。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尹:我同意,而且非常赞成这种观点。作为中国人,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和语文打交道,例如日常交流,遣词造句,读书看报等等,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语文在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王:你是怎样安排语文学习时间的?尹:早晨早读时大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素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平凡的生活里能够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吗?下面,继续选发我刊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作文论》,希望能帮助您找到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与香港仅一水之隔的特区中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从特区这个窗口,他们窥见和感触到了许多内地中学生不能接触的东西,尤其是各种观念、道德、价值体系。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他们想什么?追求什么?寄托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估价?怎样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区内几所参加历史与国情教育课题实验的中学即南头中学、侨城中学、育才二中初二以上学生(高三除外)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  相似文献   

17.
我真正需要懂得的东西:怎样生活、做什么人以及怎样做人——其大部分是我在幼儿园里学的。智慧之源不在研究院,而在幼儿的玩具中。   我学会了许多。比如,吃东西要大家分享;做游戏得公平合理;不能打人。又如,自己的事情自己管;人家的东西不能拿;伤害了旁人要道歉;借用了的东西要物归原主。再如,饭前要洗手;生活要节制;既要学习,又要思考;图画、歌舞、玩耍、劳作每天都不能少……   还有,中午要午睡一会儿;出门得当心车辆,要手拉着手,不要松开。还要留心不寻常的事物——花盆里的小种子,根往下钻,枝干向上长。谁也不…  相似文献   

18.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试着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丝瓜络还能做什么?怎样去除柿子的涩味?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防治农田里的病虫害?一个又一个问题闪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抓住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行动,就会得到了不起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随着音乐课程的发展完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音乐课要回归本质,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发展,音乐记号的理解,认识不能只有"乐"没有"音"。通过多种音乐要素的显性练习和隐性渗透,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唱会歌曲,更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领悟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内涵。在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能让导入环节也有音乐要素的渗透,怎样能更有效的为下面"学"的环节更好的服务?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这样做,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