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媒体"是现代化的传媒概念,在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层面上,"融媒体"则是被理解为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在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影响下,县级电视台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能够帮助县级电视台拓宽传播路径、缓解资金和人员不足、实现内容创新,转变县级电视台的传播理念,突出县级电视台的服务属性,完善县级电视台在现代媒体环境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普及加速了新媒体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媒介,网络新媒介更具有实时性、便捷性等优势。为了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由此产生了融媒体的理念,并且得到了各界的关注。融媒体旨在利用媒介载体,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在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的提出也给新闻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全面融合,形成内容兼容、利益共融、资源通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固有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改变,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融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新变化以及融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素养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邓菁 《新闻前哨》2020,(2):70-71
当前,发展融媒体是城市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工作。媒体融合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产品","扬优"是融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会城市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融媒体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观念转变、队伍建设、战略思维上还有待完善和提升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发展融媒体是地市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工作.媒体融合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产品”,“扬优”是融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市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融媒体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正在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是国内学者和从业人员基于美国学者提出的媒介融合概念而提出的.是针对当前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这些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在新兴业态下,科技类型的出版社向融媒体转变,势在必行。科技类型的出版社在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利用融媒体的优势打造更多、更适合纸媒发展的途径。那么,传统纸媒该如何向融媒体转变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媒介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正在来临。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笔者认为,都市报财经新闻也要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顺势革新。  相似文献   

9.
媒体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不管是传统的主流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大都进入了融媒时代。融媒时代的媒体要想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必须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站,并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实现融合,以达到媒体间的互补,实现媒体间的内容兼融、宣传互融、资源通融、利益共融的目标。狭义的"媒体融合"是指电视,报纸和期刊的融合发展,随着媒体运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媒体融合的概念不断深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媒体产业的必然趋势,融媒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摄影记者面临全新的环境,为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摄影记者需把握住新的机遇,克服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分析和讨论融媒时代摄影记者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希望能为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迎接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新的一轮媒体改革发展已经兴起,有必要将其它媒体要素和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来发展自己。近年来,无锡广播在融媒体之路上不断思索、探索,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之路。领会概念,谋定而动"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发展让媒介无处不在,形式多样,人们可以通过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收看收听新闻,也可以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等手机APP了解新闻.融媒体,即聚合多渠道媒体资源,打破传统发布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发布形式,"内容为王"始终不变,因此,记者苦练内功仍然是这一时代新闻工作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全球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什么是"媒体融合"?怎样融合?一直是大家关注以及讨论的焦点。本文将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媒体融合"的定义,得出"媒体融合"的定义,分析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体育频道的案例,从策划之"融"、制作之"融"、经营之"融"这三方面来讨论省级电视台如何通过融合现代多媒体手段打破落地地域性,达到增加关注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推动省级电视媒体的深度融合,要在理念、内容、形式、技术等层面上实现创新发展;要形成"报、广、视、网、端"融媒体传播矩阵,融合、整合、联合相关资源,实现融通共享,从而在信息时代开创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是把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的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而"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在融媒体时代,短平快的新闻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其中不乏标题党、抓人眼球的图片、"快餐"式的新闻报道。往往很多新闻热点报道热闹有余,深度不足。本文着重探讨了党报如何在新闻写作方面利用融媒体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河南周口广播电视台紧紧抓住两台整合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化技术支撑,提高管理意识,坚持内容为王,搭建强大平台,在媒体融合的宣传新格局中,树立周口良好形象,讲好周口动人故事,成为宣传展现最为强劲的宣传主力军,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在体制改革、媒体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台已成为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移动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于一体的新型全媒体宣传平台和经营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丽 《传媒》2016,(4):94-96
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介生态,呈现出一种媒介之间互助共生的格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网络新兴媒体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电视媒体对网络媒体既有借力发展的一面,也有反向助力的一面.电视剧作借力网络文学突破创新,电视节目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影响.电视媒体的二次审验助力网络小说由虚拟走向现实,电视剧作的荧幕效果影响着网络游戏的创作主题.融媒体时代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它是利用当下流行的各种媒体形式实现对资源、内容、宣传上的互相兼容,从而达成利益共融的宣传目标。在网络技术快速进步的当下,媒体工作者必须积极适应时代转变,将融媒体技术应用到电视大型活动的创新过程中,如此才能让电视活动得到有效创新。本文将根据大型电视活动的性质对其创新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并做出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媒体日新月异,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自媒体,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已无法满足受众的文化和信息需求,"广播+"、"电视+"等新型传播手段更加吸引受众.基于此,地市级广电媒体应当牢牢把握这个机会,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尽快融合,从而促进地市级台在融媒体环境下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当今中国已经迎来并进入"融媒体"时代.所谓"融媒体",就是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和格局.  相似文献   

20.
张显 《视听》2022,(3):7-9
电视媒体作为连接千千万万农户、受众规模庞大的传统媒体,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新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应深入了解当下对农节目面临的转型与升级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融媒体宣传平台上下功夫.同时,应创新思路,打造"媒体+"产业融合链条,体现电视媒体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为电视产业发展打开新的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