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镇五,又名高维岳,1880年出生于清丰县城关镇南关东辛街一个书香人家。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被誉为“人民教育家”。生前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和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高镇五5岁在家读《三字经》、《百家姓》,7岁上私塾,24岁进秀才。1908年,开始在本村和县模范小学堂教书。1912年,考入天津单级师范深造,阅读了大量中外教育家的著述和启迪民主思想的书籍,从而激发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2.
当代著名作家秦兆阳,黄冈人。1916年生于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都以教授私塾为生。他自幼随父亲读书,父亲能诗善画,对他爱好美术和文学影响较大。1927年,父亲到汉口当小职员,1928年,他进市立第七小学念书。1930午,小学毕业,父亲去世。1931年,考入汉口市立第一中学,靠舅父帮助读到初中毕业。1934年上半年,在湖北崇阳县政府当小职员。同年夏季,考入武昌乡村师范.到1937年夏季  相似文献   

3.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更名振青,字飘萍。浙江金华人。他自幼好读书.14岁考中秀才,1905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铁肩辣手我国晚清时政局动荡,为了解天下时事。在校时邵飘萍关心阅读  相似文献   

4.
平凡 《教育艺术》2001,(7):37-38
王力教授 ,字了一 ,1900年8月10日出生在广西博白县歧山坡村。他的父亲王炳炎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秀才 ,酷爱读书。王力受父亲的影响 ,自幼便喜欢读古书。少年时代的王力家境贫寒 ,家里省吃俭用 ,供他进小学读书。14岁时 ,他小学毕业了。因家境困窘 ,无力再供他读中学 ,只好帮助父亲维持家庭生活。父亲靠抵押耕地和借债开了一个小杂货铺 ,他便留在店里打杂。由于不会经营而使小店亏本 ,不到一年 ,小店倒闭。从此 ,家庭经济愈加困难。父亲不得不背井离乡 ,托人谋求到外省的一个县里当科员。因父亲薪水很少 ,无力养家 ,17岁的王力就帮…  相似文献   

5.
蔡锷将军短促而惊天动地的一生已成为史诗。他跟小风仙的因缘,仿佛扑朔迷离的传奇。 蔡锷,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邵阳)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小上私塾,喜欢读老子韩非的兵家权谋政治哲学书。十四岁考中秀才,时人称为神童。以后考入著名的长沙时务学堂,得遇恩师梁启超。一代天才梁启超对蔡锷人生道路思想信仰产生了相当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从小读书,走的是一条科举路。经过寒窗苦读,他考中秀才,后又在30岁那年考中进士,并被点了翰林。他在京城等了几年,终于被放外任,到江西金溪县做知县。周福清生性耿直,办事认真,处理案件细致,百姓来打官司,随到随审,一身清廉。衙门里的师爷小吏跟着他受清风,怨言四起。有人奏了一本,他被革职,回京城等待后补,和姨太太及小儿子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7.
天王洪秀全     
1814年1月11日,洪秀全出生在广东省花县官禄布村(还有说是福原水村)。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参加田里劳动,7岁时进入村里的私塾读书,学习非常刻苦;16岁的时候,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在家里帮助父兄种田,很早就体验到了农民生活的辛苦及所遭受到的剥削和压迫;18岁时被聘为本村私塾教师,在这期间他先后四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但连个秀才也未考上,在这期间,洪秀全意外得到一本传教士散发的传教小册子《劝世良言》。1843年春,洪秀全最后一次到广州参加考试时仍没考中,但耳闻目睹了列强对中国的肆意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为了表示自己的愤慨,…  相似文献   

8.
夏丐尊,原名夏铸,字勉旃,号闷庵,一九一二年改名为“丐尊”。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和翻译家。一八八六年六月十五日诞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崧厦镇的一个日趋破落的商人家庭里。十五岁中秀才,十六七岁时,他曾在上海中西书院和绍兴府中学堂读书,但因家道中落,无法继续求学,  相似文献   

9.
青果 《少年月刊》2010,(3):13-15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的“克隆之父”。童第周小时候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有机会进了宁波师范学习。童第周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拼命地学习。后来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并且成为了生物系的高才生。  相似文献   

10.
黎锦熙先生(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祖籍湖南湘潭县。他自幼聪颖好学,四岁读《诗经》,十来岁作诗、刻印、绘画,十一岁已读完《十三经》等古籍,十五岁考中秀才,廿二岁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毕业后,即  相似文献   

11.
灵魂的选择     
他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他16岁之前,他的人生之路都是由当小学教员的父亲设计好了的: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宽裕,父亲对儿子的最高期望就是念师范,毕业后当个小学教员,将来能养家糊口也就行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梁启超,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很广,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育、文学、语言、历史、地理各个领域.“语文教学”仅仅是他浩翰的学术之海中的微波.可是,就在这个不被常人所看重的领域里,他亲自实践,潜心研究,初步建立起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语文教学法理论,值得我们认真探索.(一)清朝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梁启超诞生于广东省新会县.他的祖父梁维清曾任“教谕”,是管理一县文教事业的小官,他父亲梁宝瑛在乡里当私塾先生,母亲也略知诗书.在这个家庭里,梁启超“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六岁后,就父读受中国略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从山沟里走出来人,从小没了父亲,是当小学教师的母亲把我们兄妹五个抚养成人。一贫如洗的家境,使我养成了自尊自立自强的品格。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考入了大连师范学校。1993年,又考入师范大专班。毕业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我来到了桃源小学。  相似文献   

14.
汤炳正先生,字景麟,1910年1月生于山东省荣成县石岛镇.父亲是清代末年的秀才,故少年时代,他在浓厚家庭文化气氛中,以及家庭塾师的教导下打下了很深的古文功底。1931年就读于北京;1935年大学毕业。接着又考入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办的“章氏国学讲习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1640年农历4月16日出生于山东淄博。童年时代,蒲松龄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没钱供孩子上学,蒲槃只好自己教孩子读书,三子蒲松龄是其中最聪颖的一个。19岁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中了秀才,深受当时淄川知县费祎祉和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的赏识。但以后的数10年中,蒲松龄再也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过什么功名,直到71岁时才当上了一个安慰性质的“岁进士”。由于屡试不第,生活困窘,蒲松龄不得已离开故乡,到江苏宝应去做知县孙蕙的幕宾(私人顾问)。但是,蒲松龄仍然怀念北方家乡…  相似文献   

16.
丁浩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热爱教师工作,勤于教师研究;他曾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为师范事业倾尽心血;他一生勤于学习,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被世人称为一代师表。丁浩川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1909年9月29日生于河北省完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好学,完县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291932年,他先后在河北省冀县、蠢县等地当小学教师。目睹旧中国农村愚昧、落后的现状,他  相似文献   

17.
抱病举贤的杨昌济在当年的湖南省第一师范,给过毛泽东教诲和影响的老师很多,如徐特立、黎锦熙、袁仲谦、王立庵、方维夏、王季范等。但是对他影响最为直接,关系最为紧密的,当首推杨昌济。杨昌济1871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因世居板仓,所以后来被人称为“板仓先生”。1889年,17岁的杨昌济参加长沙县试,考中“秀才”。之后他进入岳麓书院读书,并积极参加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组织的维新改良活动。1903年农历2月初,杨昌济赴日本留学,行前他更名“怀中”表示自己虽身在异邦,仍心怀中华…  相似文献   

18.
百岁画家萧龙士(1889-1990年),原名品一,字翰云,生于徐州府萧县(今属安徽省)杨楼镇萧场村一个半耕半读家庭。他16岁考入萧县高等小学堂,18岁考入萧县师范讲习所。  相似文献   

19.
约翰·道尔顿1766年9月6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穷乡僻壤。父亲是个织布工人,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他6岁时在村里办的小学读书。在学习中.道尔顿有一股可贵的韧劲、每当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坚持要把难题解出.为此当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他却常常端坐在教室里埋头解题。道尔顿则读完小学.就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在干农活的空隙,还坚持自学、他12岁时当上了村子里的教师.15岁时开始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里当助理教师.后来当了校长、在这所学校里.他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发愤读书.并结识了盲人学者约翰·果夫(JohnGough…  相似文献   

20.
清道光十七年,张之洞出生在父亲张瑛的任所——贵州兴义府的知府衙门里。张之洞天资聪颖,在父亲、塾师的严格督促下发愤读书,十三岁便一举考取了秀才。十六岁参加乡试高中第一名,成为少年解元,这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