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应恰当地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揭露和批评阻碍改革开放的人和事,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新闻同行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者当地组织不予配合;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干扰舆论监督.从主观上讲,记者的批评报道不准确或批评的方法欠妥,以致带来无休止的扯皮或引出“官司”.舆论监督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要探讨的是舆论监督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记者采写批评报道的艺术水平.近5年来,我在编辑《舆论监督》(原《读者来信》)版稿件的同时,采写了42篇批评报道.这里,仅就采写批评报道如何选择题材,寻找角度以及方式方法,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难,驻地记者要搞好舆论监督更难。 难在何处?驻地记者不同于报社总部派出来的记者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甚至可以与被批评对象“老死不相往来”。驻地记者长期生活在地方上,搞批评报道下但会遇到来自各种关系的说情,而且在批评报道见报后,一些被批评者由此翻脸不认人,甚至断绝来往。驻地记者的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制定了新闻舆论监督办法。监督办法规定新闻单位可以对官僚主义和玩忽职守行为等进行新闻监督,并要求新闻记者履行监督职能进行调查采访时,任何单位、部门、个人都应该密切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抵制、隐瞒。各级领导都要积极配合并接受有关采访。规定还提出,新闻舆论监督涉及的部门对凡是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整改,直至问题完全解决。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为确保新闻舆论监督公正、准确,规定对新闻…  相似文献   

4.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 批评和自我枇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顶  相似文献   

5.
漯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鲁茂升在该市前些时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上,就舆论监督问题作了发言。他说,我们的各项工作需要新闻单位的支持,新旧单位也需要各方面、各部门的支持,尤其在舆论监督这个问题上,更需要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前边我讲到“批评难”、“舆论监督难”的问题,光靠新闻单位还解决不了,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不少单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及时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反映问题,对新闻单位的批评迅速纠正等等。但在一些单位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有的单位报喜不报忧,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有的被批评之后,不是认真总结教  相似文献   

6.
郑淑英 《记者摇篮》2001,(10):28-28
事实准确是舆论监督最根本的策略。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没有哪个单位的领导愿意自家的问题被曝光,更没有谁愿意作为被批评对象在媒体上“亮相出名”。这样,大凡有分量的监督稿见报,势必招来被报道单位和个人的盛怒与纠缠。因此,搞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在采写监督批评稿件没发表之前,必须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同时还要具有应对被监督对象的挑剔和纠缠的思想准备。我们讲监督的策略和分寸,多半是为了避免这些耗人精力和时间的纠缠。  相似文献   

7.
徐卓 《新闻三昧》2000,(11):30-31
地市报存在舆论监督效果不佳的现象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地市报舆论监督面临不小的阻力,影响舆论监督效果。地市报舆论监督专版少,有的仅只是一种“点缀”。报纸这样做也自有其苦衷。地市报即使有一些对当地有权部门的批评性的报道,也不敢直接点其名,而往往藏头掩尾,甚至把单位名称表述成“有的单位”、“有少数单位”的字样,让读者摸不着底细。一些被批评单位,由于报上没有直接点其名,负责人假装不懂,我行我素,单位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要讲求有效性,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曝光而曝光。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促进被曝光个人和单位改进工作、纠正缺点和错误,有利于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笔者从台州日报近年来开展舆论监督的新闻实践,谈谈舆论监督的有效性问题。 一、配合中心工作,提高监督效果 党报的舆论监督必须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中心工作的舆论监督往往更容易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去年6月17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部、国家  相似文献   

9.
批评报道是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写好批评报道,并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是党报记者的一个基本职责。笔者认为采写批评报道如何做到“无懈可击”,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就此谈点实践体会。 一、从宏观上准确把握被批评事件(人物)的典型性是批评报道有否说服力的关键。 写批评报道难,不仅仅难在被批评单位或个人对记者的调查采访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如敷衍搪塞,冷眼相对,推托躲避乃至拒绝阻挠等等,更难在如何对所批评事件(人物)的性质作准确的宏观把握,如果批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兰勇 《新闻界》2001,(5):53-53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些现象、问题的报道,唤起广大公众的关注、批评和谴责,从而促进相关行业、部门、单位或个人改进工作、规范言行的一种新闻职业行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还应当强化批评报道,开展好新闻舆论监督,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利用手中之笔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要开展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却会遭遇种种困难和阻力。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究竟难在哪里呢?难点之一:一些地方党政缺乏坚定有力的支持,不能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  相似文献   

11.
正"批评报道不是为了批臭,而是为了批香"。30年前,在原国家广电部举办的全国编辑记者培训班上,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论部主任的曹石先生讲过的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针对社会影响较大、典型性较强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报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督促有关部门着力解决。从解决问题的纯目的出发,批臭不是好的结果,因为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批香才是最终目标,因为,问题解决了,群众满意了,被批评单位也轻松了,最终实现了和谐,香起来了,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这就是笔者对"批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上呈现的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一旦提到舆论监督,受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新闻媒体的批评。由于媒体的传播特点,使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一些不光彩的行为被媒体披露出来,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给被批评的个人和集体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将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无端的损害。所以,媒体一定要在舆论监督中保持平衡,保持报道的客观真实。如今,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平衡报道"被越来越多的提及。笔者认为,所谓平衡,不仅包括监督与被监督的平衡,还包括内容的平衡和感情色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正三、新闻批评的含义、特点及舆论威力新闻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讲,包括公众借助新闻媒介就党和政府的某项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咨询、建议和意见,也包括对某一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这些看法、建议和意见可以是批评性的,也可以是非批评性的。但从狭义上讲,新闻舆论监督则主要是指新闻批评。换言之,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1.新闻批评的含义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消极腐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各新闻媒体充分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大力开展舆论监督,对一些违法乱纪、有碍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碍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人和现象进行批评,遏制了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滋生蔓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竿见影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新闻工作者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非常艰难。一是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把以表扬为主的新闻叫做正面报道,把舆论监督叫做反面报道。人们只习惯于“报喜不报忧”,认为新闻单位是党的“喉舌”,就应该多说好听的。搞批评报道,是在给党和政府的“脸上”抹黑。对舆论监督,既怕“暴露社会主义阴暗面”,又怕“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因此,舆论监督处处受阻。二是在采访实践中,记者们常常受到“权力部门”和“权力人”的阻挠。比如,某个部门在被一家媒体批评后,这个部门就公开宣称:“今后,我们××系统不欢迎新闻记者的采访!”最近又有报道说,江苏某市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名为《关于接待外地记者来我市采访应注意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的真正用意,就是防范外地记者来写该市的批评报道。 三是人情因素间接地制约了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面对现实社会的人情怪圈,舆论监督受到了很大的牵制。这些人情,有来自朋友方面的,有  相似文献   

15.
就新闻单位来讲,对于舆论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不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是在实施舆论监督上。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舆论监督,难!那么,难在哪里呢?难在地方长官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但也不完全等同于批评报道。既是监督,肯定说的不是奉承话。应当说,有些领导干部比较平庸,愿意听好话,不愿意听问题。可以肯定,在这样的长官手下,舆论监督,难!还有一种类型的长官,一见阴暗面就觉得否认了整个工作,否定了全部的成绩。任何地方,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有没有一般方法?如果有,它是什么?笔者最近在研读《邓小平文选》时获得答案.小平同志1950年5月16日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作报告时说:“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要“合时宜”.这虽是针对报纸批评讲的,但由于报纸批评是舆论监督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和主要形式,舆论监督是由新闻批评转化而来的广泛揭露与裁决,因而“抓典型”、“有头尾”、“善诱导”、“合时宜”,完全可以视为舆论监督的一般方法.它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依然适用.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性栏目在新闻媒体的所有节目品类中 ,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栏目。从最初批评报道的零星出现 ,到舆论监督性栏目形成固定的、常规性阵地 ,可以看出社会的大跨度进步。但社会的大跨度进步 ,也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舆论监督性栏目如何进一步跃入新境界 ,提升新层次 ,是所有关注舆论监督的新闻人共同思考的问题。如果说舆论监督性栏目是社会病灶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那么 ,这把手术刀需要一种思想的指引 ,指引它应该指向何处 ;需要一个准确的评价尺度 ,让它把握好分寸 ,以免伤及健康部分 ;最后 ,它还需要胆大心细、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干…  相似文献   

18.
《局长热线》是老河口报去年9月在一版开辟的一个新栏目。它主要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凡小事,开展舆论监督。栏目开办近一年来,得到了上至市长,下至普通群众的一致肯定和欢迎。今年5月在全国县市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 新闻舆论监督,群众欢迎、称赞,这是事实。然而舆论监督难,特别是县市报的舆论监督更难。县市报要开展批评,阻力重重。原因是被批评者往往握有一定权力,他不出面,也有一大堆说情者。更有甚者,你批评了他,他会给你小鞋穿,叫你有苦说不出。县市区域较小,县市报的领导、编辑记者和被批评者,往往是熟人、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搞得不好都很尴尬。再者,县市报是“土船”,不能象大报的记者,我批评了你,你奈何不了我。县市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它的许多事要靠各有关单位、部门支持,如果得罪了某方“土地”,你要想在它那方取得支持,很难。还有,我们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有一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县级广播电视部门是最基层的新闻单位,其受众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由于具有面向基层,接近群众,贴近实际,信息灵敏这些有利条件,因此,县级广播电视部门更应该发挥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正确行使舆论监督,以引导舆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县级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尚未形成一个有利的环境,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难度较大。首先,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接近性,为县级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带来重重阻力。县级广播电视部门与各乡镇和部门是平级关系,再加之受到地域限制,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同处一地,给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0.
时下,在新闻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现象:被某新闻单位批评过的单位,不久便会在同一新闻载体上受到表扬。表扬的口径大抵是:某单位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闻过即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某些新闻单位机械地理解批评必有回音,而且认为“回音”必须令人满意,以显示新闻单位的批评起了作用,因此难免做表面文章,把一些并未根本解决问题的被批评单位大书特书地“表扬”一番;二是有的被批评单位当初要挟报社,“若要公开批评,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