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理解。”“做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然而我们看到,在目前小学课堂实施“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教师提出的任务离学生生活太远,是为了解题而设置的“文字游戏”,学生被动参与而缺乏探究兴趣;或者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有的课堂简单地把“做数学”等同于“做游戏”,导致课堂活动丧失了“数学”的意义有的课堂问题解决过程过于程序化,导致做数学失去了“做”的意义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做数学”的几个…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是让学生“听数学”,还是“做数学”?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一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教学模式。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3.
我经常思考:在数学课上我能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难道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或者是只教会学生做刊题,应付考试?课改的春风唤醒了我,“追求智慧的教育,成就智慧的教师”,不但是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堂追求。要在数学课堂中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改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推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先决条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所以在课堂程背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相似文献   

5.
“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习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了解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如果每位教师能把“做数学”思想引入课堂,指导教学.那么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成功开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我很喜欢拎着凳子去教室听课,心里总是满怀期待。有一次,我“斗胆”走进了少科班费仁允大师的数学课堂.课堂上的他唾沫横飞,上串下跳,步步为营、层层剥笋、节节攀高,把抽象数学演绎得生动活泼,出神入化。我居然被神秘的力量牵引着,像少科班的学生一样全部学懂了,课后还能复述。我忽然发现。我这位“差学生”也是有机会被“改造”好的.心中充满着幸福感.从此便走进了一个又一个课堂。受此启发,我想代表“差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给教师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做数学”是当今数学教育界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做数学”的理念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认知的特点,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做数学”进行探讨。从创设情景,鼓励发现,数学感悟和联系实际四方面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中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让“做数学”真正戍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秦良成 《广西教育》2004,(7B):58-58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理念,不在于问学生“你懂了吗?”而是问学牛“你学会了吗?”因此,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每一个老师所面临的课题?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我认为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的实施,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隐约发现:有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热闹了,数学味淡了;综合性有了,学科性丢了;学生真动起来了,教师却溜走了;有时教师激情燃烧,学生烟都不冒。课改流于形式,这就成了无“根”的课堂。那么,数学课堂的“根”是什么?课程标准给了我们答案:“根”就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穆明顺 《课外阅读》2011,(9):194-195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信息通道。而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厌烦数学作业,出现不做、不交、抄袭作业的现象。我常想:为什么《超级女生》那些台下的少男少女激情四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可以放弃那么重要的数学作业不做,而甘愿去当“粉丝”?我们的数学作业怎么啦?学生为何如此“冷漠”?  相似文献   

11.
唐艳 《考试周刊》2011,(88):96-96
新课标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理念,改革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如果以“做数学”代替“说数学”,情形会迥然不同,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主(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呢?以下谈谈我的尝试。 一、游戏激趣,让学生乐于“做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甚至有的学生感觉到“老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  相似文献   

13.
汪明筠 《学子》2014,(9):49-49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如果要使得小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那就必须要求数学建立在以“数学味”为基础的教育教学上,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逻辑思维,让他们从有趣的数学教育中得到乐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对数学产生兴趣。纵观现如今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种呆板式的“数学化”倾向,即学生总是抱着做对题、考好试的心态去学数学。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他们对某一门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的去尽最大努力。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往往会进步得很快,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教师有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比如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荡然无存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相似文献   

15.
升学、就业压力,使教师陷在题海之中,学生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学概念,做题目,再学概念,再做题目”的枯燥无味循环之中。在教学中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习数学成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纽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等问题成了数学教学活动中备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于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有些肤浅的认识。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林素平 《新教师》2020,(3):54-55
经验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建构生长课堂的有效途径。但长久以来,数学课堂偏重于理论教学,造成了“课本搬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缺乏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课堂沉闷现象。生长课堂是为儿童生长而教的课堂,学生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在探索和应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去感悟数学思想,在感悟中去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参与实践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并建构一个不断生长的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理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其中关于“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思维体操”贯穿于数学课堂始末。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我把“抓好课堂45钟”与学生的“读、讲、做、写”相结合,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关于数学学习的“助人自助”的数学教育原则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师生和生生沟通下的交流活动,教师在于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种帮助,这种帮助是“顺其自然地帮助学生。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他应该看到学生的情况,应当努力去理解学生心里在想什么,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或是指出一个步骤,而这正是学生原本应想到的”。这些都告诫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离开这一点,就无法体现现代数学课堂的特点,很难完成新课程数学的三元目标。“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教育思想就是一句空话,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近年来,笔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