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云南烤烟评吸质量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分析云南烤烟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对香气质、香气量、浓度、余味等评吸质量进行专家评吸打分。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与评吸质量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糖组分和含氮化合物。香气质、香气量、评吸总得分与化学成分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化学成分对香气质作用的大小为:挥发碱>总糖>总氮>总灰分,对香气量作用的大小为:总灰分>总糖,对总体评吸质量的作用大小为:总糖>总氮>总灰分>蛋白质>还原糖>钾。  相似文献   

2.
烘烤对烟叶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温湿度全自控小型电烤箱,用两种烘烤方法对烤烟品种K326的优质烟叶进行烘烤,并对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进行全程追踪,结果表明:1.烤后烟叶还原糖、总糖平均增加分别达到约4倍和5倍,其中以下部叶增加的幅度最大,上部叶次之,中部叶最小.与糖含量相反,淀粉含量平均降低79%左右,其中减少幅度以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2.烟叶糖含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烘烤0~96h完成,呈现急剧增加趋势.而烟叶的淀粉含量几乎在烘烤0~72h快速下降到最低点,其中下部叶比中、上部叶提前约24h完成.3.烘烤过程中适当延长变黄期有利于糖分的充分消耗,适当延长定色期也对进一步降低糖含量有利.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顶空分离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白肋烟不同部位叶挥发性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检出82种成分中,共有成分77种,异有成分5种,成分和含量酮类〉醛类〉醇类〉氮杂环类〉其它类〉酯类〉酚类.不同部位间有明显差异,成分和含量均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类胡萝卜素类、西柏烷类及苯丙氨酸降解及转化的产物占总含量的57.81%-74.06%,其中前二者的含量是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后者又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11种含量较高的重要香味物质的总量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综合结果分析,下部叶香气特征不及中、上部叶,中部叶香气品质要比上部叶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 K326中上部烟叶最适宜的烘烤工艺模式,研究不同烘烤温度与升温速度对 K326中上部烟叶烤后品质及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为最佳烘烤工艺,即中部烟叶变黄期温度39~42℃、湿球温度36℃;定色期以平均2 h 升温1℃的速度提高到温度55℃、湿球温度37~38℃;干筋期温度68℃、湿球温度40℃.上部烟叶变黄期温度38~42℃、湿球温度36℃;定色期温度47~55℃、湿球温度38℃;干筋期温度68℃、湿球温度41℃.T2处理的烟叶橘黄,油分多,身份适中,色度强;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适中,内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感官质量香气量足,香气质细腻,烟气醇和度、舒适性最好;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正组烟叶比例提高.说明在烘烤过程中对温湿度及升温速度的调整是有效的,能有效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严格的田间小区品比试验对5个津巴布韦引进烤烟品种(系)和2个对照取样,对其9项重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津引烤娴资源的化学成分与K326相比,呈现“两糖低、烟碱低、氧化钾高”的三大显著特征;与云烟87相比,呈现“两糖低、淀粉低、氧化钾高、石油醚提取物高”的四大显著特征;在云南高原种植条件下,津引良种的烟叶氧化钾含量(质量分数)超过2%,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超过5%,总糖、还原糖分别低于31%和26%,淀粉含量低于3%和上部叶的烟碱含量低于2.5%.这说明,云南现有种植品种与津引品种有差异明显,在云南种植津巴布韦品种可以生产出类似津巴布韦的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6.
昆明烟区特色优质烟叶定位及开发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8年将多个烤烟品种(系)在昆明烟区4个生态点进行同田对比试验,针对不同产地烟叶的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产地对烟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起主导作用,同一产地烟叶年度间化学成分的变幅较小,不同产地烟叶的评吸质量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2.评吸质量以烟叶总糖含量(质量分数)30.0%一35.0%,还原糖含量25.0%~28.0%的较好,而总糖含量20.0%~28.0%,还原糖含量17.0%~22.0%的略差.3.根据区域对品种的包容性和强选择性,烟叶质量以类似石林路美邑区域为一类优质烟区A亚区,嵩明杨桥区域为一类优质烟区B亚区,而类似西山厂口与禄劝翠华区域为二类优质烟区.建议在生态条件不足或娴叶质量欠缺的产地,可以采取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及改善烟叶的烟碱、氧化钾和氯含量等配套栽培措施来彰显烟叶特色.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香料烟的品质,在保山市、德宏州香料烟产区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穿烟方法与调制技术探究.结果表明:云香巴斯玛品种的下部叶穿烟200 ~ 300片/m、中部叶穿烟400 ~ 500片/m、上部叶穿烟500~ 600片/m,沙姆逊品种的下部叶穿烟100~200片/m、中部叶穿烟200~300片/m、上部叶穿烟300~400片/m,调制后品质较好.调制根据烟叶状态,第1~3 d为凋萎变黄期,要求温度为20 ~ 28℃,相对湿度65% ~ 80%;第4~9d为定色晒制期,温度20 ~50℃,相对湿度40% ~ 60%;第10 ~ 15 d为干筋期,温度30~55℃,相对湿度35% ~ 50%.在该范围内,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好、颜色桔黄、光泽鲜明、油分足,能满足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氮磷钾营养与白肋烟农艺性状及氮组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及氮组分含量与施N量、N:P2O5及N:K2O比例关系密切,单产、比叶重、烟碱与施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叶面积、田间叶面积系数、上中等烟比例、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与施N量呈显著正相关.三要素对茎围、单株叶面积、田间叶面积系数、单产、上中等烟比例、总氮、烟碱、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N〉K〉P,比叶重、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则为N〉P〉K.农艺性状与氮组分含量的关系也较密切,总氮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顶叶面积,烟碱与株高极显著正相关,总氮、烟碱、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与茎围,蛋白质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显著正相关,而氮/碱与株高、茎围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试验结果,以施N270~300kg/hm^2,N:P2O5:K2O为1:0.5~1:2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配施饼肥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配施饼肥处理对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农艺性状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增施饼肥对不同施氮量处理农艺性状影响较小.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单位面积产值、单叶重、烟碱、总氮、还原糖/烟碱比和总氮/总烟碱比同时受施氮量和饼肥的影响,但施氮量对其影响较大,饼肥对其作用仅在较低施氮量时表现较为明显.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总钾/总氯比仅受施氮量影响,受饼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马齿苋种植密度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绝对密度、相对密度两组实验,即绝对密度[A(10株/m2),B(20株/m2),C(30株/m2),D(40株/m2),E(50株/m2),F(60株/m2),G(70株/m2),H(80株/m2)]、相对密度[a(100%),b(83.33%),c(71.43%),d(62.5%),e(55.5%)],测度各组马齿苋叶片功能性状(叶长、叶宽、叶质比、叶鲜重、叶绿素及叶形指数)的响应.结果:各处理组叶形指数对密度变化无显著性响应;绝对密度、相对密度对马齿苋其他各叶片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组叶长、叶宽、叶鲜重、叶质比、叶绿素、株鲜重、根冠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绝对密度的增大,叶长、叶宽、叶质比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鲜重、株鲜重、根冠比大幅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有所抑制.结论:密度变化时,马齿苋叶形指数较稳定;叶长、叶宽、叶质比呈现出适应性变化,叶鲜重显著受到抑制;最适绝对密度10株/m2,最适相对密度83.33%.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期取样杀青烘干化验分析的方法,探索在不同N,P,K营养条件下白肋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糖、氮、烟碱等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随生长期推进呈增加趋势,而总氮、蛋白质呈下降趋势;随施N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蛋白质、烟碱增加,而旺长、成熟期总糖和伸根、旺长前期、成熟期的还原糖下降;随施P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和伸根、旺长前期、成熟期的蛋白质、烟碱增加,而旺长期的总糖、旺长前期的还原糖和旺长后期的蛋白质、烟碱下降;随施K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烟碱、蛋白质下降;N,K对总糖和还原糖,N,P对烟碱、总氛、蛋白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2012年针对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将云烟87在梁河县曩宋乡进行夏烟早植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60—90kg/hm2团棵期后表现出脱肥,中上部叶开片差,叶片小、薄,叶片衰老快,烤出的烟叶多为柠檬色,单叶质量较小,产量、产值、均价低;施纯氮120—150kg/hm2叶色为浓绿色,上部烟叶开片较好,叶片厚度适中,烤出的烟叶多为桔黄色,单叶质量较大,产量、产值、均价高于当地大田生产;施纯氮150kg/hm2成熟期延迟.施氮水平对总糖、还原糖、两糖差、糖碱比有一定影响,对钾、氯、烟碱影响不大.研究证实,在当地自然环境与栽培技术下,云烟87夏烟早植施纯氮120kg/hm2为宜.海拔1000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壤肥力偏低的田块可施纯氮135ke/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烤烟巨型变异株系YK01农艺性状的影响,借助L16(4^5)正交设计表安排正交试验,于栽后70d测量未打顶的主要农艺性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表明:1)施氮量是影响株高的主要因子,而叶数、茎围、最大腰叶的长和宽4项指标则主要受种植密度影响,且最大腰叶长受两个因子的影响均达到0.01极显著水平,其余指标的主要因子影响均达到0.08及以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株高、最大腰叶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叶数、最大腰叶长、宽和茎围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节距与施氮量或种植密度之间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品种、施肥量、叶位以及烘烤前后烟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旺长期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进八成熟期后含量急剧下降,烟叶烘烤后,除胱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降低外,其余14种氨基酸及氨的含量均升高.其中,升幅最大的为脯氨酸,烤后与烤前之比为4.50;相反,降幅最大的是蛋氨酸,烤后与烤前之比为0.34.上二棚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或接近腰叶.不同耐肥品种间差异较大的氨基酸是脯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并且以耐肥性强的品种高于耐肥性弱的品种,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正相关,增幅较大的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烤烟叶片氨基酸含量变异较大的是脯氨酸、谷氨酸和天门尽氨酸,可作为烟株N素营养状况与品种耐肥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选用堇菜属植物三色堇、紫花地丁、角堇、早开堇菜中的18个品系,对其株高、冠幅、花梗粗、花径、叶长、叶宽及茎粗共7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叶宽的变异系数最大。并通过杂交试验,测定了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结果表明:黄色三色堇作母本,杂交结实率较高;角堇作母本,杂交结实率为0。黄色三色堇与白色三色堇的亲合性最差,正反交结实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Visibleandnearinfraredreflectionspectros copywasprovedinrecentyearstoofferthepos sibilityofobtainingarapid ,non destructiveesti mationofplantnitrogencontents(Thomasetal.,1 972 ;Hinzmanetal.,1 986;Takebeetal.,1 990 ;Filellaetal.,1 995;Blackmeretal.,1 994 ,1 996;Ladha…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中华常春藤叶片生长期和衰老期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有效积温,建立叶片生长和衰老过程的回归方程,并根据方程绘制出对应曲线。经分析发现中华常春藤叶片的叶长优先伸长,并且叶长比叶宽先达到生长最大值,而最大叶长小于最大叶宽;叶片枯萎率随有效积温延续的变化呈J形曲线,而叶片衰老速度变化趋于钟罩型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8.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态肥与等量氮、P2O5和K2O不同比例配施与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结构和用量对拔节后的群体影响显著.处理基部1~3节节间长增加,其增加幅度从28.6%依次降低到7.4%.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其功能叶面积变化与生育期、茎蘖位和叶位有关.功能叶面积孕穗期比灌浆期高60.2%;主茎比蘖一高14%,比蘖二高72.7%;不同叶位叶面积大小均表现倒二叶>倒三叶>旗叶.处理平均比CK增产4.7%.在所有处理中,以9 kg/hm2生态肥与纯氮、P2O5和K2O各60.75 kg/hm2的养分结构效果最好,比CK增产5.8%.  相似文献   

19.
To understand genetic patterns of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in flag leaf of barley, a double haploid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parents Yerong and Franklin was used to determin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controlling length, width, length/wid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flag leaves. A total of 9 QTLs showing significantly additive effect were detected in 8 intervals on 5 chromosomes. The variation of individual QTL ranged from 1.9% to 20.2%. For chlorophyll content expressed as SPAD value, 4 QTLs were identified on chromosomes 2H, 3H and 6H; fur leaf length and width, 2 QTLs located on chromosomes 5H and 7H, and 2 QTLs located on chromosome 5H were detected; and for length/width, 1 QTL was detected on chromosome 7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QTL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erties of flag leaf is useful for barley improvement in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